总理廉洁小故事
篇一:《周总理的廉洁:一双旧皮鞋》
在新中国成立后的某一年,地点是中南海。总理办公室里,周恩来总理正忙碌地处理着各种政务。
总理身边有一位秘书,叫小李。小李年轻有活力,对总理充满了崇敬。那时候,国家刚刚开始大规模的建设,各项物资都很紧张。
一天,小李陪着总理去参加一个重要的外交会议。总理穿着一身整洁但略显陈旧的中山装,脚下的皮鞋引起了小李的注意。这双皮鞋已经很旧了,鞋面上有不少划痕,而且鞋跟也磨损得比较厉害。小李忍不住说:“总理,您这双皮鞋该换一换了。您经常参加外交活动,这鞋看起来有点不太体面呢。”总理却笑着摆摆手说:“小李啊,这鞋还能穿,不碍事的。”
到了会议现场,各国的代表们都穿着崭新得体的服饰。总理从容地走进去,和大家一一握手交谈。期间,有一位外国记者注意到了总理的皮鞋,他偷偷地和旁边的同行小声嘀咕:“看中国总理的皮鞋,这么破旧,他们国家是不是很贫穷啊?”这话刚好被小李听到了,小李心里很不舒服,想要上去反驳。总理却好像没听见一样,依旧镇定自若地进行外交交流。
会议结束后,小李愤愤不平地对总理说:“总理,那个外国记者那样说,您为什么不让我去反驳呢?”总理拍了拍小李的肩膀说:“小李啊,我们不用去争辩。这双皮鞋虽然破旧,但它能代表我们新中国的一种精神。我们现在国家还在建设,还不富裕,我们不能在这些表面的东西上过于讲究。而且,只要我们的国家在发展,人民的生活在提高,别人自然会看到我们的实力。”
小李听了总理的话,若有所思地点点头。从那以后,他更加深刻地理解了总理的廉洁和务实。这双旧皮鞋的故事也在中南海里传开了,让更多的工作人员感受到总理的伟大人格。
从这个故事里,我们能学到很多。在生活中,我们不应该过分追求物质的奢华,而应该注重内在的品质和实际的发展。就像总理,他不在乎外表的光鲜,一心扑在国家的建设和发展上。他的廉洁不仅仅是对自己的一种要求,更是给全国人民树立的一种榜样。一个人的价值不在于他穿得多好、用得多贵,而在于他为社会、为他人做出了多少贡献。我们在面对生活中的各种诱惑时,应该学习总理这种廉洁奉公、一心为民的精神,坚守自己的初心,把精力放在真正有意义的事情上。
篇二:《周总理的廉洁:拒绝特殊待遇》
那是六十年代初期,地点是在周总理视察的一个大西北的贫困县。
清正廉洁的故事
当时,县里的干部们得知总理要来视察,都既兴奋又紧张。县长老王是个实在人,他想着总理一路奔波,一定要好好招待。于是,他提前安排了县招待所最好的房间,还准备了当地特的丰盛饭菜,包括一些在当时很珍贵的肉菜。
周总理到了之后,看到这一桌子饭菜皱起了眉头。他问老王:“这是普通众都能吃到的饭菜吗?”老王有点尴尬地回答:“总理,您难得来一次,这是我们特意为您准备的。”总理严肃地说:“我来这里,不是为了享受特殊待遇,而是要了解众真实的生活状况。”
这时候,总理的随行秘书小张也在旁边点头。小张深知总理的为人,总理不管到哪里,都坚持和众同甘共苦。总理接着说:“把这些饭菜撤下去,给我换成和众一样的饭菜。”老王有点为难,但是看到总理坚决的眼神,只好照办。
不一会儿,一份简单的饭菜端了上来,就是普通的粗粮窝头和一些咸菜。总理却吃得津津有味,还招呼大家一起坐下来吃。县长老王很惭愧,他说:“总理,我们错了,我们不应该搞特殊。”总理微笑着说:“老王啊,你们的心意我理解,但是我们的干部要时刻牢记,我们是为人民服务的,不能脱离众。如果我们自己享受特殊待遇,怎么能体会到众的疾苦呢?”
吃完饭后,总理又深入到众家里去视察。他和村民们亲切地交谈,询问他们的生活困难。村民们看到总理这么亲民,都纷纷打开话匣子。有一位老大娘拉着总理的手说:“总理啊,您能来关心我们,我们就觉得有盼头了。”总理说:“大娘,我们党一定会让大家过上好日子的。”
从这件事情中,我们可以明白一个道理。作为干部也好,普通人也罢,都不能搞特殊化。干部搞特殊化就会脱离众,失去众的信任。而我们在生活中,如果总是追求特殊待遇,就会忘记自己的本分,忘记艰苦奋斗的精神。周总理以自己的行动为大家展示了廉洁自律、与民同苦的高尚品质。我们要学习总理的这种精神,在自己的岗位上或者生活中,平等对待他人,不贪图特殊的利益,这样才能真正赢得他人的尊重,也才能更好地为社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