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清风廉政的故事
《古代清风廉政的故事之一:子罕以不贪为宝》
“我以不贪为宝,尔以玉为宝。若以与我,皆丧宝也,不若人有其宝。”子罕的这句话,就像一道清亮的钟声,在岁月的长河里回荡。
我住在一个小小的村庄里,这里的人们都很朴实。有一天,村里来了个卖玉器的商人。他的摊位上摆满了各种各样精美的玉器,在阳光下闪烁着迷人的光芒。村里好多人都围了过去,大家一边看一边发出惊叹声。
我的邻居李大叔也在人里。他是个很爱小玩意儿的人。他拿起一块玉佩,翻来覆去地看,眼睛里满是喜爱。那玉佩通透温润,就像一汪清泉被凝固在了手中。李大叔问那商人:“这玉佩多少钱啊?”商人笑着说:“这可是好东西,要十两银子呢。”李大叔一听,咂咂嘴,把玉佩放下了,嘟囔着:“太贵了,太贵了。”
这时候,我就想起了子罕的故事。子罕在宋国的时候,有个人得到了一块宝玉,他把宝玉献给子罕。子罕可是个大官呢。那人说:“这块玉经过玉工的鉴定,是宝物啊,所以我才敢献给您。”子罕却不接受。那人以为子罕是怕宝玉有假,就说:“我已经拿给玉工看过了,确实是真玉啊。”子罕就说出了那句有名的话:“我以不贪为宝,尔以玉为宝。若以与我,皆丧宝也,不若人有其宝。”
我想啊,在我们这个小村子里,大家虽然没有什么大的财富,但是都有自己珍惜的东西。就像李大叔,他虽然喜欢那玉佩,但是他更珍惜自己辛苦挣来的银子。子罕呢,他珍惜的是自己不贪的品德。如果子罕接受了那块玉,那他就失去了自己最宝贵的东西,就像一个人丢了自己的灵魂一样可怕。在我们的生活里,是不是也经常会遇到这样的诱惑呢?有时候是一块漂亮的玉佩,有时候可能是其他的东西。但是我们要是为了那些东西,放弃了自己的原则,那可就不值得了。我觉得子罕真的很聪明,他知道什么才是真正重要的。他就像一棵挺立在风中的大树,不管周围有多少诱惑的风在吹,他都不会动摇。我们也应该像子罕一样,守护好自己心中最珍贵的东西,不要被那些外在的东西迷惑了。
《古代清风廉政的故事之二:羊续悬鱼》
“吾有一言,诸君且听。此鱼,不可受也。”羊续坚定的声音仿佛就在我的耳边响起。
那是一个下着小雨的傍晚,我跟着爹爹去镇上的集市。集市上有个卖鱼的摊位,那鱼新鲜得很,在木盆里活蹦乱跳的。爹爹就和卖鱼的大叔聊了起来,问这鱼怎么卖。大叔说这鱼是刚从河里捞上来的,可便宜不了。
这时候,我就想到了羊续的故事。羊续在南阳做太守的时候,当地的府丞送给他一条鲜鱼。羊续呢,他看到这鱼,心里就有了主意。他把鱼挂在庭前,没有吃它。后来那府丞又来送鱼,羊续就指着庭前挂着的鱼干给他看,那府丞看到后,脸一下子就红了,灰溜溜地走了。
我就想啊,羊续多有原则啊。在我们的生活里,也会有很多像府丞这样的人,为了讨好别人,就送各种各样的东西。可是像羊续这样清正廉洁的人,就不会被这些东西所诱惑。在集市上,爹爹虽然很想买那条鱼,但是他觉得太贵了。如果爹爹是羊续,有人送他这么贵的鱼,他肯定也不会要的。羊续就像一盏明灯,在黑暗中坚守着自己的清廉。他不会因为别人送的一条鱼就改变自己的做法。
我们做人啊,就应该像羊续一样。要是接受了别人不正当送的东西,就好像给自己的心上蒙了一层灰,怎么擦都擦不干净。羊续悬鱼,悬的不仅仅是一条鱼,更是他的清廉和原则。我们不能看到好东西就想要,得靠自己的努力去获得。就像爹爹,他要是想要鱼,就会努力去挣钱,而不是等着别人送。羊续的做法告诉我们,不管在什么情况下,都要坚守自己的底线,这样才能活得堂堂正正的,心里也才会踏实。
《古代清风廉政的故事之三:刘宠一钱太守》
“此乃百姓血汗,吾何敢多取。”刘宠的话,听起来是那么的朴实又那么的震撼人心。
我家住在山脚下,村子里的人都要到山那边的田里去干活。有一天,我跟着阿伯去田里。我们要经过一条小溪,溪上的桥破破烂烂的。阿伯就叹了口气说:“这桥啊,早该修修了,可是村里没那么多钱啊。”
这让我想起了刘宠的故事。刘宠在会稽郡做太守的时候,他把当地治理得很好。等到他要离任的时候,山阴
县有五六个老人,每人带着一百钱来送给他。老人们说:“我们这些人啊,都住在山谷里,从来没见过像您这样的好官。您在的时候,狗都不叫夜里都很安宁。现在您要走了,我们就来送点钱表示一下心意。”刘宠很感动,但是他说:“我哪能拿这么多钱呢,这都是百姓的血汗钱啊。”最后他只拿了一枚大钱就走了。从此,人们就称他为“一钱太守”。
我想,阿伯要是遇到像刘宠这样的官就好了。刘宠知道那些钱是百姓辛辛苦苦挣来的,他不忍心多拿。就像我们村子里,大家都很不容易,每天早出晚归地在田里干活。如果有个官随便就拿大家的钱,那大家得多伤心啊。刘宠就是一个心里装着百姓的好官。他像一股清泉,滋润着会稽郡的百姓。他没有因为自己的权力就贪婪地索取,而是懂得珍惜百姓的劳动成果。
在我们的生活里,我们也要像刘宠一样。不是自己的东西,哪怕再少也不能随便拿。我们要珍惜别人的劳动成果,不管是阿伯在田里种的粮食,还是别人做的其他东西。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像刘宠一样,得到别人的尊重和喜爱。刘宠虽然只拿了一钱,但是他的品德却比金山银山还宝贵。
《古代清风廉政的故事之四:杨震暮夜却金》
“天知,神知,我知,子知。何谓无知!”杨震的这声质问,如雷贯耳。
有一次,我和小伙伴们在树林里玩耍。天渐渐黑了下来,树林里变得阴森森的。小伙伴们都有点害怕了,我们就赶紧往家走。在回家的路上,我们路过一个小院子,院子里有一盏昏黄的灯。灯光下,好像有个人在数钱,他的表情看起来很贪婪。
这时候,我就想起了杨震的故事。杨震去东莱上任的时候,路过昌邑。他以前举荐过的王密在昌邑做县令。王密为了感谢杨震,在夜里带着十斤金子去送给杨震。杨震就说:“我们是老朋友了,我了解你的为人,你怎么还不了解我的为人呢?”王密说:“现在是夜里,没有人会知道的。”杨震就很生气地说:“天知,神知,我知,子知。何谓无知!”王密听了,很惭愧地走了。
清正廉洁的故事我想啊,杨震真的是个很正直的人。在那个昏暗的夜里,他就像一盏明亮的灯。王密以为夜里就可以做这种偷偷摸摸的事情,但是杨震可不会这么想。就像我们在树林里玩耍的时候,虽然树林里很暗,但是我们知道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即使没有人看到我们做坏事,我们自己心里也知道啊。杨震的这种品德,是多么的难得。他不会因为一点金子就违背自己的良心。
在我们的生活中,也会有很多像夜里一样黑暗的时候,会有各种各样的诱惑摆在我们面前。但是我们要像杨震一样,坚守自己的内心。不管别人怎么说,不管有没有人看到,我们都要做正确的事情。要是拿了不该拿的东西,就像在自己的心里藏了一个污点,怎么洗都洗不掉。杨震却金,却的不仅仅是金子,更是那种不正
当的行为。他让我们知道,清白的品德是无比珍贵的。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