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白做人,廉洁做事的历史故事
一、羊续悬鱼
有一天,一位下属官员前来拜访羊续,手里还拎着一条鲜鱼。下属说这是自己刚刚钓到的鱼,想送给羊续尝尝鲜。羊续心里明白,这看似普通的送鱼之举,背后可能隐藏着想要讨好自己,进而谋求私利的目的。可是如果当场严词拒绝,可能会让下属下不来台,于是他先收下了鱼。等下属走后,羊续便把鱼悬挂在庭院中的一根柱子上。
过了几日,那位下属又来拜访,这次他又带来了一条更大的鱼。羊续看到鱼后,什么话也没说,只是指了指悬挂在柱子上已经干枯的鱼。下属看到这条鱼,顿时明白了羊续的意思,他满脸羞愧地带着鱼离开了。
羊续悬鱼的故事很快就传开了,整个南阳郡的官员和百姓都知道了羊续是一个廉洁奉公、不会接受贿赂的好官。他用这样一个简单而又有力的举动,向身边的人表明了自己清白做人、廉洁做事的态度,也为当地官场树立了一个清正廉洁的榜样。在他的影响下,南阳郡的官场风气逐渐得到了改善,官员们开始收敛自己的不
良行为,更多地关注百姓的福祉。
二、于谦两袖清风
明朝的于谦是一位著名的清官。于谦在朝中任职期间,始终坚守着自己的原则,不与那些贪污腐败的官员同流合污。
有一次,于谦要进京述职。按照当时的惯例,地方官员进京的时候,往往会携带一些当地的土特产或者金银财宝,用来送给朝中的权贵,以便为自己的仕途谋求更多的便利。可是于谦却什么都没有带,他只带着自己的行李和一颗坦荡的心。
他的同僚们看到他两手空空,都很奇怪,有的甚至还劝他多少带点东西去打点一下关系。于谦却不以为然,他写了一首诗:“绢帕蘑菇与线香,本资民用反为殃。清风两袖朝天去,免得闾阎话短长。”在诗中,他表明了自己的态度,绢帕、蘑菇、线香这些东西本来是老百姓的生活用品,如果拿来贿赂官员,那就会成为祸害百姓的东西。而他自己则要两袖清风地去朝见天子,这样就不会让百姓们在背后指指点点了。
于谦的这种清正廉洁的行为在当时的官场中显得格格不入,但却赢得了百姓的敬重。他在任期间,积极为百姓谋福利,无论是治理水利还是整顿吏治,都做得非常出。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清白做人、廉洁做
事的含义,成为了后世官员学习的楷模。即使在面临巨大的政治压力和诱惑时,于谦也从未动摇过自己的信念,他的高风亮节一直被人们传颂至今。
三、包拯不持一砚归
包拯是北宋时期著名的清官,他的公正廉洁家喻户晓。包拯在端州任知州的时候,端州以产砚而闻名。端砚质地坚实、润滑、细腻,是当时文人墨客非常喜爱的文房四宝之一,在市场上价格不菲。
按照惯例,端州的地方官员每年都要向朝廷进贡一定数量的端砚。以前的官员往往会在进贡的数量之外,大量搜刮端砚,用来送给朝中的权贵或者自己收藏、售卖。可是包拯到任后,严格规定了进贡端砚的数量,只按照朝廷的要求征收,不多取一方。
在包拯任期满即将离开端州的时候,当地的百姓为了感谢他的清正廉洁和为百姓所做的贡献,特意制作了一方精美的端砚送给他。包拯坚决不收,可是百姓们的盛情难却,包拯怕拂了百姓的好意,就暂时收下了。然而在乘船离开端州的途中,包拯发觉了这方端砚,他毫不犹豫地将端砚投入了江中。
包拯不持一砚归的故事成为了千古美谈。他深知一旦接受了这方端砚,就违背了自己清白做人、廉洁做事的原则,哪怕是百姓出于好意赠送的也不行。他的这种廉洁自律的精神,在北宋的官场中犹如一股清流,对当
时和后世的官员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包拯的治理下,端州的社会秩序井然,百姓安居乐业,他也成为了人们心中清官的典型代表。
四、子罕以不贪为宝
春秋时期,宋国有一位名叫子罕的官员。有一天,一个宋国人得到了一块美玉,他想把这块美玉献给子罕。因为他知道子罕在宋国是一位很有威望的官员,而且他觉得子罕肯定会喜欢这块美玉。
当他把美玉献给子罕的时候,子罕却拒绝了。献玉的人以为子罕是嫌美玉不够好,或者是担心美玉有什么问题,于是就对子罕说:“这块玉我请玉工看过了,确实是一块稀世美玉,我才敢拿来献给您。”子罕却说:“我以不贪为宝,你以玉为宝。若你把玉给了我,你失去了你的宝,我也失去了我的宝。不如我们各自保留自己的宝吧。”
献玉的人听了子罕的话后,非常感动。他觉得子罕是一个真正有品德的人。但是他又担心自己带着这块美玉回去会遭遇不测,因为美玉太珍贵了。子罕看出了他的担忧,于是就安排人把美玉送到了他的住处,让他妥善保管。
子罕以不贪为宝的故事,体现了他极高的道德操守。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面对如此珍贵的美玉,能够坚守
自己的廉洁底线是非常不容易的。他的行为也为宋国的其他官员和百姓树立了榜样,告诉人们廉洁和清白比珍贵的财宝更加重要。这个故事在历史的长河中不断流传,激励着人们要像子罕一样,坚守自己内心的道德准则,不被外物所诱惑。
五、杨震暮夜却金
东汉时期的杨震是一位学问渊博、品德高尚的官员。他曾经在荆州任刺史,后来又调任东莱太守。在他赴任东莱太守的途中,经过昌邑县。清正廉洁的故事
昌邑县的县令王密是杨震以前举荐过的官员。王密得知杨震路过昌邑,非常感激杨震当年的举荐之恩,就想趁着夜晚去拜访杨震,并送上十斤黄金表示感谢。杨震看到黄金后,坚决拒绝。王密说:“暮夜无知者。”意思是说,现在是深夜,不会有人知道这件事情的。杨震却严肃地回答:“天知,神知,我知,子知。何谓无知!”王密听了杨震的话后,非常惭愧,他带着黄金离开了。
杨震暮夜却金的故事展现了他的清正廉洁和高度的自律性。他明白,即使在没有人看到的情况下,自己的行为也必须符合道德和廉洁的要求。他的这种行为为后世的官员和人们树立了一个光辉的榜样,让人们知道,无论何时何地,清白做人、廉洁做事都是应该坚守的原则。杨震在为官期间,一直秉持着公正廉洁的态度,
他在当地推行了很多有利于百姓的政策,深受百姓的爱戴。他的事迹和品德也被人们传颂了千百年,成为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重要组成部分。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