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廉洁文化故事
篇一:《羊续悬鱼》
在东汉时期,有个叫羊续的官员,那可是个相当有原则的人呢。羊续被派到南阳郡做太守,这南阳郡啊,虽然不是什么超级大的繁华之地,但也算是个有油水的地方。
当时的官场风气可不像现在这么清正廉洁,很多官员都想着法子捞钱,什么受贿啊,搜刮民脂民膏之类的,那都是常见的事儿。可羊续就不一样,他心里就像装着一杆秤,清楚得很自己该干啥不该干啥。
有一天,府里来了个下属官员。这下属啊,满脸堆笑地走进来,手里还拎着一条大鲤鱼。这鱼看起来可新鲜了,在阳光下鱼鳞闪着光,鱼嘴还一张一合的,好像在说:“嘿,把我送上去,准有好事儿。”下属一边把鱼放在桌上,一边陪着笑对羊续说:“大人,这是小的一点心意,您尝尝鲜。”
羊续一看这鱼,心里就明白了八九分。他皱了皱眉头,心想:“这是想干啥?贿赂我?没门儿!”但是他也没当场发作,毕竟这下属也是一番“好意”,要是直接拒绝,面子上可能过不去。于是他就笑着对下属说:“行,你放这儿吧。”下属一听,心里乐开了花,以为羊续接受了,就屁颠屁颠地走了。
等下属走了之后,羊续瞅着这条鱼,心里就琢磨开了。他可不想就这么不明不白地收下这条鱼,那不是坏了自己的名声吗?可是怎么处理呢?他想啊想,最后灵机一动,把鱼用绳子一穿,就挂在了自己的房檐下。
过了几天,那个下属又来拜访羊续了,而且手里又拎着一条鱼。羊续就把他带到房檐下,指着上次那条已经晒成鱼干的鱼说:“你上次送的鱼还在这儿呢,我没吃,这次的你也拿回去吧。”那下属一看,脸“唰”地就红了,他知道羊续这是在拒绝他,而且是非常坚决的拒绝。从那以后,就再也没人敢给羊续送礼了。
我觉得啊,羊续这一招真是高啊!既给了下属面子,又表明了自己的态度。要是换了我,我可能就直接拒绝了,哪还能想出这么巧妙的办法呢?也许在当时的官场里,很多人都觉得羊续这样做太傻了,放着送到眼前的好处不要。可是呢,羊续心里清楚得很,他要是收了这条鱼,以后就会有无数条鱼,无数的好处,那可就陷进去了,再也拔不出来了。他坚守自己的廉洁,就像一棵在狂风中也不弯腰的大树,这才是真正值得尊敬的官员啊。
现在想想,要是当今的官员们都能像羊续这样,那我们的社会该有多清正廉洁啊。我们也不用老是担心这里那里有贪污腐败的现象了。不过这也只是一种美好的愿望,毕竟人都是有欲望的,要做到像羊续那样清心寡欲,可不容易。但是,不管难不难,廉洁的风气还是得大力提倡的,您说是不是呢?
篇二:《于谦两袖清风》
说起于谦,那可是明朝响当当的人物。他就像一颗璀璨的星星,在历史的天空中闪耀着独特的光芒。
清正廉洁的故事于谦在那个时候担任着不小的官职呢。大家都知道,当官嘛,多多少少都会有点油水可捞。可是于谦呢,他就像是一股清流,和那些贪财的官员完全不一样。
有一次,于谦要进京述职。在那个时候啊,很多官员进京的时候都会带很多礼物,什么金银财宝啊,当地的特产啊,就盼着能送给京城的大官们,好给自己谋个好前程。这就像是一场不成文的“潜规则”游戏,大家都在玩,可于谦却不屑于玩这种游戏。
他就那么两手空空地上路了。他的同僚们看到他这个样子,都很奇怪,就问他:“于大人,您怎么什么都不带啊?这进京述职,多少也得带点东西打点打点啊。”于谦听了,哈哈一笑,然后甩了甩自己的两只袖子,说:“我带有清风。”这可把同僚们给惊到了。
您想啊,在当时的环境下,于谦这么做就像是在平静的湖面上投下了一颗巨石,激起了千层浪。很多人都不理解他,觉得他是个怪人,放着捷径不走,非要这么特立独行。可于谦心里明白着呢,他要是靠送礼这种方式来谋求晋升,那他就不是于谦了,他就违背了自己的良心。
于谦在京城的时候,依然保持着自己的廉洁作风。他住在简陋的住所里,吃着简单的饭菜,一点也没有那种
当官的架子。他就像一朵出淤泥而不染的莲花,在官场这个大染缸里独自绽放着纯洁的花朵。
我在想啊,于谦难道就没有犹豫过吗?也许有吧。毕竟在那个大环境下,按照大家的做法去做,可能会让自己的仕途更顺利一些。可是他最终还是选择了坚守自己的廉洁。这需要多大的勇气啊!就像在黑暗中独自前行,没有路标,没有同伴,只能依靠自己内心的那盏明灯。
如果于谦生活在现在,他会怎么做呢?我觉得他还是会一样的廉洁奉公。他的这种精神是超越时代的,不管在什么时候,廉洁都是一种宝贵的品质。现在我们社会上也有一些贪污腐败的现象,要是大家都能学习于谦的两袖清风,那我们的社会肯定会更加美好。不过,这也不是说说就能做到的,毕竟人性是复杂的,总会有各种各样的诱惑。但是,我们还是应该朝着这个方向努力,不是吗?
篇三:《子罕以不贪为宝》
在春秋时期,宋国有个叫子罕的官员,这个人可不得了,他的廉洁故事就像一阵清风,一直吹到现在。
子罕在宋国那也是个有权有势的人物。有一天,有个宋国人得到了一块美玉。这块玉啊,那可真是漂亮极了。在阳光下,它透着温润的光泽,就像一泓清泉被冻在了里面一样。玉的纹理细腻得像少女的肌肤,拿在手里感觉滑溜溜的。这个宋国人高兴得不得了,可是他又想啊,这么好的玉,自己留着也没多大用处,要是
能送给子罕这样的大官,说不定能得到不少好处呢。
于是,他就带着这块玉去见子罕了。见到子罕后,他满脸谄媚地说:“大人,这是小人偶然得到的一块美玉,小的觉得只有像大人您这样尊贵的人才配拥有它,所以特来献给您。”说完,就把玉捧到了子罕面前。
子罕看了看这块玉,又看了看这个人,眉头微微皱了起来。他心里想:“这玉虽然漂亮,可我要是收下了,那就是贪财啊,我可不能做这种事。”但是他又知道,如果直接拒绝,这个宋国人可能会觉得很没面子,说不定还会觉得自己不给他面子呢。
子罕想了一会儿,就对这个人说:“你把这块玉当作宝贝,我也有我的宝贝。我的宝贝就是‘不贪’。如果我收下了你的玉,那我们两个就都失去了自己的宝贝。你还是把玉拿回去吧。”
这个宋国人一听,愣住了。他没想到子罕会这么说,在他的认知里,哪有官员会拒绝这么好的玉呢?他还以为子罕是在跟他客气呢,就又劝子罕收下。子罕的态度变得严肃起来,他说:“我是真的不能收下,你不要再说了。”看到子罕这么坚决,这个宋国人只好带着玉灰溜溜地走了。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