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廉小故事500字左右
清廉小故事500字左右 篇1
今天,我读了几篇关于廉洁的小故事,其中印象最深刻的就是《的袜子》。
1932年,红军打到漳州,警卫员住在那里。一眼看见他脚上穿的黑线袜子,已经洗成又薄又稀的灰袜子了,主席发现他盯着他的袜子看,就把脚一伸,说:“这双袜子还是1929年下井冈山后你替我买的,已经换过两次袜底了,你看还是好的。不过再不能换袜底子了,袜面也太稀薄,经不起洗了。”主席说着,还有些舍不得的样子。行军中惟一御寒的一条毯子,也不知用了多少年,上面的毛已基本上掉光,差不多是一个麻袋片了。部队并不是没有像样的毛毯,但是他硬是不要。现在想想,那时的已是红军的领导核心,的廉洁,在当时是少有的廉洁。
读了的廉洁故事,我知道廉洁是一种可贵的品质。正因为主席的生活简朴、工作劳苦,他才成了一名伟大的思想家。他廉洁自律,将一生无私地奉献给了祖国,这样的好主席,永远值得我们崇敬和学习。如果我们人人都能够像那样,生活简朴,廉洁奉公,我们的祖国一定会变得更加富强起来。
清正廉洁的故事
清廉小故事500字左右 篇2
清正廉洁是中华民族自古以来推崇的一种人格境界,它要求人们诚信、廉洁、正直。
不久前,我读到一个公孙仪拒鱼的故事。战国时期鲁国相国公孙仪特别喜欢吃鱼,人们争着送鱼给他,但均被拒之门外。他的弟子们劝们说:“你既然喜欢吃鱼,就该收下人们送来的鱼,为什么不接受呢?”公孙仪深刻地分析到:“正因为我喜欢吃鱼,才不肯接受鱼。如果接受了别人的鱼,到时候就要迁就别人。迁就别人,就是徇私枉法。徇私枉法,就难免被罢官。如果我的相国职务没有了,这些人也一定不会再给我送鱼了。到那时我又没薪俸自己买鱼,还能再吃到鱼吗?”
读了这个故事,我联想到了现在的社会。当今社会上,有的人当了官,把自己的亲戚朋友也拉上了官位;有的人当了官,不断贪污人民的财产;有的人当了官,假公济私、只收礼不办事。这些人的行为是多么可耻啊。
当然大多数的官员都是像公孙仪那样,乃“出淤泥而不染”的为政清廉者。他们把清廉视作为官的操守、修养和人格。作为一名学生,我们应该学习他们严于律己的精神和清正廉洁的品质,从小事做起、从身边做起,让“清正廉洁”永远驻留在我们心里,让我们做个诚实、正直的学生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