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洁小故事
廉洁小故事(精选22篇)
廉洁小故事 篇1
在我们生活中,有各种各样的人:有清正廉洁、一心一意为人民服务的好人;也有损公肥私、爱沾小便宜的人。我的外公就是一位清正廉洁,一心为人民服务的好人。
外公是一名儿科医生,经常把那些奄奄一息小生命救回来。
那是一个大雨滂沱的早晨,我在外公家吃早饭,只听见一阵急促的“咚咚、咚咚”敲门声,外公去开门,我心想:“这下雨天,怎么会有人到外公家里来呢?”。只见一个身上湿淋淋的男人拎着两瓶酒和一大盒蜂蜜来外公:“我儿子病得很历害,医生让我们转到南京大医院去看,我怕路上担搁,听说您的医术高明,就想请您去看看我儿子”。外公边放下钣碗边说:“帮病人看病,救死扶伤,是我们医生的天职,你不必买这些,儿子看病还要花钱。这样吧,东西你放下,我这儿1000块钱你拿去,东西算我买下了。”说完外公硬是把1000元钱塞给了那位叔叔,钣没吃完就去了病房……
外公终于又把一个小生命从死神手中夺回来了。那位叔叔感动的热泪盈眶:“吴医生,您真是难得的好医生,我们全家会一辈子记住您的救命之恩。”出院时,这位叔叔给外公送来了一面锦旗。
我为有这样一个外公而感到自豪,我长大了也要向外公学习,做一个清政廉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好人。
廉洁小故事 篇2
如果人们都不知道什么叫廉洁,那么世界将会变成什么样呢?当然是一塌糊涂。如果人们都廉洁守法,世界又会怎么样呢?当然是多姿多彩喽!
我家隔壁的小王叔叔就是一个廉洁守法的人。
他中等个头,头发很短,脚上总是一双又旧又老的运动鞋,身上总是那已经退的深蓝的工作服,口袋里总装着一把轻便的小钳子,他的工作就如他的口袋里的东西一样,他就是一位修车工人,不过也是一个部门经理,但什么事都要自己动手,真老实。
去年过年的时候,家家户户都喜气洋洋,王叔叔却一心一意在工作上。“咚咚……”王叔叔家来人了,“来了”
王叔叔便去开门了,“你好!”“好!”只见那个人一进来就把一大包礼物塞到王叔叔手里,王叔叔接受了,“王经理,我想请个假回娘家,这些礼品你收着吧!我走了!”“你来就是为这个,如果人人都请个假,那公司就没人了,把东西拿回去。”说完那个人便走了。
如果人人都像这样,那么世界会多美好呀!偏偏又有人不知廉洁。
有一次,我和妈妈一起去买东西,回家后,看见有两个人一起谈话。第一个人说:“这些钱你收着,把事情办好后,我会再给你一些!”“什么事呀?”另一个人说:“我儿子这次高考成绩不太好,你跟校长说一下啊!”“好!”他们说完就离开了。
这个世界要是每个人都廉洁守法就好了!
廉洁小故事 篇3
“绢帕麻姑与线香,本资民用反为殃。清风两袖朝天去,免得闾阎话短长。”这是形容廉洁的诗,可廉洁又是什么呢?是荷花,出瘀泥而不染;是溪水,清澈纯净;是春风,安抚人们的心灵;是扁舟,载着我们驶向美德的彼岸。
也许廉洁只是一个简单的动作。从古至今,正是因为有了这些廉洁之人,我们的祖国才能变得繁荣富强,如东汉时期的杨震有一次,他在赴任途中经过昌邑市时,昌邑县令王密来拜访他,并怀金十两相赠。杨震说:“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王密没听明白杨震的责备之意,说:“天黑,无人知晓。”杨震说:“天知,地知,神知,你知,我知,何谓无知?”王密这才明白,大感惭愧,怏怏而去。后来这个故事就家喻户晓,人们就用这个故事来告诉那些不廉洁的人要学会自律。
古有杨震之廉洁,今有华人必之廉洁,我们小学生也要讲廉洁。
记得有一次,我们班值周,我检查我妈妈班——六年级4班的眼操和卫生,到了我妈妈班,美术老师正在讲课,学生们在剪纸做手工,我便喊了声“报告”就进去了。一开始,我就发现了一大堆卡纸“躺”在地上,我看了看扣分表,有“过道不干净”,正当我决定扣分时,从我的心灵中又冒出另一个“我”,她对我说:“这可是你妈妈的班呀!扣了分,妈妈还要被扣钱哦!”
我不禁打了个寒颤,是啊!要是我扣了,妈妈肯定会会批评我吧!我可不想我口上撞,于是我准备不扣,可这时又冒出另一个“我”,这个“我”又告诉我:不能不扣,要做廉洁的孩子,要公平公正!”我又想了想:“对,虽说是妈妈的班,但也要公平公正。”于是我把这纠结的0.1分扣了下来。
回家后,妈妈不仅没有批评我,还表扬了我是一个廉洁的好孩子,我可高兴了。
古往今来,有多少名人志士在滚滚的历史长河中留下他们的足迹,沉淀着的是那些后人瞻仰和传承的廉洁品质,廉洁既可以小到一颗米,一片菜叶;也可以大的关系社会发展甚至国家存亡的大事,它与我们既像隔着千山万水,又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所以”勿以恶小而为之“,我们要做弘扬正气、廉洁为贵的合格公民。
廉洁小故事 篇4
廉洁作舟,行舟于海,方知海之宽阔;廉洁为径,循径登山,方知山之高大;廉洁是曲,和曲为歌,方知歌之动听。—————题记
夜已深,静,听一潭池水涌动。
男人归家,同一滩软泥落在沙发边,妻子已沉沉睡去,渐起渐弱的呼吸声在耳旁回荡,脸露带甜意,同转动的时针形成了一幅和谐的画面,她一定做了个好梦,他想。
男人是一家外企的执行长,他夙兴夜寐与工程师们商议,他栉风沐雨与工人们在工地来回作考察,他废寝忘食纪录工程流程,他想,工作一完成,就要好好休息一番。
同往日整理文件,一封未匿名的信封,媚态百生,它在谄笑。男人有些疑虑,打开信封,仅有一张末位带有五个零的支票,男人恐慌,摇醒熟睡的妻子。
“这是,谁送来的?"妻子回复“是今天王议长亲自送来的,说是为了犒劳你的。”妻子揉了揉惺忪的睡眼。“给你就收下吧。”“真要收吗?收下就算贪污了!”“你不收,别人也会收,有利益大家都会图的,你难道不明白吗?”“容我再想想。”男人合眼沉思。
收了,我的人生就不配称作清廉了。
不收,与王议长就别想谈合作了,唉。
不,我不应该收,男人想。
深夜,汽车的鸣声划破静谧,一辆大众在寂寥无人的柏油马路上行驶,直达目的地,妻子下车,敲门,将支票归还,男人笑了。我们做对了,他想。
在这世俗的世界里,廉洁清贫的人,是周恩来,只不过,现在又多了一个。
廉洁小故事 篇5
古有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亦有清风两袖朝天去,不辞辛苦出山林。古往今来,文人墨客政界名流,频频由廉洁两字散开,抒胸意也可,阐心声也罢,细细品酌,纵披拂着千百年尘土,亦是振聋发聩,引人即反思又不得遐想连篇。正所谓宽一分,民受赐不止一分;取一分,我为人不值一分。官场之上,利益的诱惑何止之大。司马迁却经得起诱惑。西汉时期,朝中最得势的将军李广利千方百计企图拉拢他,派人送他一对珍贵的玉璧,司马迁之女对这对晶莹剔透的玉璧很是喜欢,司马迁却劝导女儿:玉璧贵在无暇,人也应如此。如果我收下这玉璧,心灵上就会留下斑污,并要受制于人。说完并命人把玉璧退了回去。司马迁此举,并不是因为他不爱珍宝,而是因为他更想要心灵上的廉洁。
西汉司马迁大义退玉璧,以身为例教会我们廉与洁。
自古有清廉守业之人周公,忧国忧民之廉之人蔺相如。有名迹悬鱼太守,刘宪一钱太守。还有廉洁文人墨客,用墨汁,羊毛软毫记叙廉洁,以诗词抒胸中之廉洁意之人。他们,亦生平事迹被人传诵,又亦默默无闻执着于廉与洁。他们,都是廉的诠释者,洁的传诵者。
不论做官还是做人,守住心灵的底线,但求无愧于人,方能坦荡立足世上。然而,这条心灵的底线廉洁,从古至今,又有多少人把他一退而退,到最后弥散于无形呢?保持一时的清廉容易,保持一世的清廉却难。有多少落马之人,论能力,是个实干人才,功绩颇丰;论初心,也曾决心廉洁从政。清清白白地工作一生,却
错听旁人一句有权不用,逾期则废。在即将荣休之际想利用最后的利益狠捞一笔,却落得晚节不保。令人惋惜。因此,守信廉洁,就要从一而终。哪怕一处防线放松,一个口子打开,贪念的污水如潮水一般逐步涌进、逐步吞噬心灵,最终造成道德的缺堤。
廉绝不解释廉价。身廉志不廉。廉可能是思想飞跃,人人都将廉了记于心,人类无疑向前再跨一步。
洁解释为洁净。两袖清风即是洁。双手干干净净,心中也涌入甘泉。洁的存在也无疑在促使人类的进步。
廉与洁绝不只存在于官场之上,中华清正廉洁之风已经自上而起,也自下而生。各方各面,倡廉,倡洁。而我,中华的下一代,应是将廉和洁种植于心,落根发芽。终有一天长成参天大树。
廉与洁我很高兴认识你们。
廉洁小故事 篇6
东汉著名学者王逸曾说:“不受日廉,不受日洁”,但这对人来说可能?
人一生为什么要活,因为他们要实现自己的欲望,人不可能失去欲望,即使是那些到处说自己已经看破欲望一样,他们也有让别人欣赏他们这一欲望,如果人真的什么欲望都没有,也就是说他连生的欲望都没有,那
清正廉洁的故事他的一生又有什么意义?
但为什么世上还有廉洁的人呢?因为人不是什么控制不住欲望的动物,他们有对社会,对人类的高度责任感,“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以自己的正义感,责任感去压制欲望,正如晋代的吴隐先生,“不惧饮坏泉”,饮后还是一生廉洁自律,当然坏泉只是没有科学依据的传说,但这也说明有坏念不可以廉洁一生。如果说坏污和腐败是黑,这是世间必然的,是的,我们无法让所有的人都廉洁起来,我们不是圣人,但每个人的廉洁就如夜路上的一盏灯,而夜路上的路灯,当然每一盏都有着让一个地方,或大或小的地方明亮起来。是的,这让我想起我在书中看到的一句对话:“朋友,你在这个满是坏人的世界做什么好人?你一个人是无法改变世界的本质的”。“谁说的?至少世界上多了一个好人,当然也更美丽了一些呢!”没错,我们虽不能向神一样让阳光洒遍大地,但我们到少可以让世界更美丽一些。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