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名人故事-亚历山大?鲍罗丁
1858年5月15日,年轻的亚历山大·鲍罗丁从俄国圣彼得堡医学院毕业,他以一篇《化学与毒理学视角上砷酸与磷酸的类比》取得了医药化学博士学位。此后,他又赴德国海德堡从事博士后工作,致力于有机卤化物和苯衍生物方面的研究。
不务正业的音乐家们当然,今天的人们知道鲍罗丁并不是因为他在化学上的成就,而是因为他的音乐。自古宅男爱艺术,鲍罗丁就是典型代表。1862年起,他开始跟随巴拉基耶夫学习作曲,第二年更是与一位钢琴家结婚。他的两部交响曲与两部弦乐四重奏接连出版,还被吸收进了由5名俄国主流作曲家组成的“强力集团”里。但是,尽管已经在作曲界混到了这种地位,鲍罗丁仍然没忘记他作为化学家的本职工作。1872年,他独立发现了羟醛反应,这种反应是现代医药合成的基石之一。鲍罗丁上百年前的研究成果至今仍可以在学术数据库里查到。
法国博物学家拉马克,二十几岁即已成名,然而由于种种原因,他一直是:衣仅能将就遮体,食仅能勉强裹腹。
他一向精力旺盛,但随着年龄的增加,体力逐渐衰退,到了后来,他宁愿一个人待在安静的书房里,完全不
在乎听众的叫声,最后竟成为忧郁症,经常郁郁寡欢地呆坐数小时,要不然就整整齐齐地把报上的文章剪下来,再一张张地贴在备忘录上。他出身于拿坡里,但因为第一次在拿坡里演出时,报纸对他的评论并不好,观众的反应也很冷漠;卡罗素一直忘不了当时所受到的待遇,所以在他名气达于巅峰时,虽曾回拿坡里好几次,但绝不愿在那儿演出歌剧。
据说,这位化学家经常在实验室里酝酿乐思,写作乐曲,因此也经常耽误实验甚至弄坏实验器材。好在他两方面都没有耽误,不论音乐还是化学方面的成就都足够令他留名青史了。
外国名人故事其实在著名作曲家里,在别的领域也有建树者不计其数,特别是不少作曲家拥有法学或是医学学位。最夸张的例子也许是法国作曲家卡米尔·圣桑了,这位大音乐家简直是几百年一遇的天才,除了《动物狂欢节》《骷髅之舞》等脍炙人口的作品之外,他还是一位有名的数学家。在学术期刊上发表的论文则涵盖了声学设计、罗马帝国时期剧院的内部装潢、古代乐器等领域,还写作过一本哲学专著,写过诗集和剧本,在大学里开讲座讲解海市蜃楼的原理。作为法国天文学会的会员,他经常为日食等天文现象的出现而举办专场音乐会,这位跨越了无数个领域的天才成为当时法国知识界的领袖人物之一。许多人批评他太过“不务正业”而耽误了作曲。但圣桑流传下来的杰作已如此之多,难道还不够伟大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