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猩球崛起:新世界》电影观后感
《猩球崛起:新世界》的故事发生在恺撒死后数百年,彼时的地球,猿类似乎已君临天下,人类则退化为只能结绳计数、丧失语言能力的“哑口”,过着居的原始生活。曾经的城市废墟中,断壁残垣爬满荒草,一片颓败之景。当绿植被以疯狂的速度生长,地球俨然变成了《阿凡达》里的潘多拉星球。
在这样的背景下,影片中的猿类少年诺亚和两个小伙伴快乐地生活在部落中。他们遵循传统,以偷蛋的方式来完成“成人礼”。这个部落宛如一个“种田派”,自给自足,对外部世界缺乏认知,心思单纯。然而,“罗马军团”的屠村以及会说话的哑口梅的出现,让诺亚意识到世界的辽阔和江湖的险恶。于是,他毅然踏上寻亲之路,这也是他的成长之旅。在旅途中,善良的长毛老猿和深不可测的梅,以各自的方式影响着诺亚。
当诺亚被抓至“罗马军团”的大本营大反派赛撒口中的“王国”时,电影的叙事风格开始转变,呈现出一些引人深思的内容。除了显而易见的社会发展隐喻,其中黑幽默的桥段也颇为有趣。例如,诺亚刚听完长毛老猿讲述恺撒的理想,并沉浸在恺撒的遗言“团结才能让我们更强大”的悲痛中,便立刻遭遇了一个以恺撒为信条的大野心家。更具戏剧性的是,这位野心家训话的口号正是恺撒的名言“团结才能让我们更强大”……若我是诺亚,恐怕会当场精神分裂。
这位暴躁的大反派虽言语粗鄙,却有一言属实,即“永远不要相信人类”。人类与猿类,终究属于不同的阵营,都需为自身的生存和发展负责。即便在猿类内部,如诺亚与赛撒,也各有抱负。然而,猿类的思维模式简单直接,远逊于人类的复杂多面,人类善于说谎、欺骗,为达目的不择手段。正因如此,梅最终成为了大赢家。
这或许便是《猩球崛起:新世界》带给我们的终极思考:人类与猿类究竟能否共存?善良的长毛老猿坚信可以,于是将象征恺撒信仰的项链传给了诺亚。而大反派赛撒则坚决反对,他为了巩固统治,连同类都不放过。诺亚则代表着中间派,他懂得独立思考,不断学习成长,即便历经赛撒的残暴和梅的利用,仍能保持清醒,并努力寻适合猿类发展的道路。
阿凡达观后感因此,诺亚最终将这个“无解的问题”抛给了梅。值得庆幸的是,梅没有敷衍地给出一个“可以”,这或许是她对欺骗诺亚的一种补偿。但我相信,没有答案才是最负责任的回答。人类已非昔日的人类,猿类也不再是曾经的猿类。在这个满目疮痍的地球上,已无人有资格将对方囚禁。当双方踏上同一条赛道,竞争便不可避免。正如梅肩负着重塑人类文明的重任,拥有智慧和语言的猿类也渴望建立前所未有的文明。
不过,我想诺亚还是对这个“无解问题”作出了回答。在最后的告别中,诺亚将恺撒的项链交给了梅。若说这条项链代表了恺撒时代猿与人的共存,那么诺亚交给梅的便是一种态度、一份信任、一个愿望。除了长毛老
猿,老鹰也对诺亚产生了深远影响。在避难所决战中,拯救诺亚一族的正是父亲生前放飞的鹰。鹰不仅唤醒了迷茫的诺亚,还在关键时刻提供了空军支援。或许正因如此,诺亚才更加坚信两个不同物种能够共存。
诺亚已表明态度,接下来就看人类的了。从告别时偷偷藏的举动可以看出,人类并不信任这长毛灵长类同类。在梅的帮助下,他们终于拿到了开启通讯的密钥。当射电望远镜开始运转,那些隐藏在世界各地的避难所,不再是孤立的存在。那么,故事的下一部又将如何发展呢?《猩球崛起:新世界》抛出了一个重要的伏笔,等待观众去探索。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