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语文《永生的眼睛》教案
教学目标:
2.学会抓住课文中的重点词句,进行朗读和背诵。
3.培养学生关爱他人,关爱生命的美好情感。
教学重点:
1.理解课文主题,感悟生命的意义。
2.抓住课文中的重点词句,进行朗读和背诵。
教学难点:
1.理解课文中的抽象概念,如“永生”的含义。
2.培养学生关爱他人,关爱生命的美好情感。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师简要介绍课文背景,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主题。
2.学生自由发言,谈谈自己对生命的认识。
二、整体感知课文
1.学生自读课文,感知课文大意。
2.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三、深入解读课文
1.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重点词句。
2.教师引导学生理解课文中的抽象概念,如“永生”的含义。
3.学生朗读课文,体会课文表达的情感。
四、课堂讨论
1.教师提出讨论话题:课文中的小主人公为什么愿意捐献角膜?
2.学生分组讨论,发表自己的看法。
五、课后作业
1.根据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关爱生命的短文。
2.课外阅读关于捐献器官的资料,了解捐献器官的意义。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教师简要介绍课文背景,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主题。
2.学生自由发言,谈谈自己对生命的认识。
二、整体感知课文
1.学生自读课文,感知课文大意。
2.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第二课时
一、深入解读课文
1.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重点词句。
2.教师引导学生理解课文中的抽象概念,如“永生”的含义。
3.学生朗读课文,体会课文表达的情感。
第三课时
一、课堂讨论
1.教师提出讨论话题:课文中的小主人公为什么愿意捐献角膜?
2.学生分组讨论,发表自己的看法。
第四课时
一、课后作业
1.根据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关爱生命的短文。
2.课外阅读关于捐献器官的资料,了解捐献器官的意义。
教学评价:
1.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学生关爱他人,关爱生命的情感培养情况。
3.学生课堂参与度和积极性。
重难点补充:
一、教学重点补充
1.理解课文主题:通过课文中小主人公愿意捐献角膜的故事,引导学生理解生命的可贵,感悟生命的意义。
2.朗读和背诵重点词句:如“永生的眼睛,照亮了别人的世界,却永远失去了自己的光明。”
二、教学难点补充
1.理解“永生”的含义:通过讨论和举例,帮助学生理解捐献器官使生命的价值得以延续,从而实现生命的“永生”。
2.培养关爱他人,关爱生命的情感:通过课文学习和讨论,让学生感受到关爱他人、关爱生命的重要性。
教学过程补充: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永生”吗?
生1:永生就是永远活着。
生2:永生就是不死。
师:很好,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永生的眼睛》就是关于永生的故事,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课文中的小主人公是如何理解永生的。
第二课时
一、深入解读课文
师:请大家出课文中描述小主人公捐献角膜的段落,我们一起来看看他是如何决定的。
生1:课文中说小主人公在妈妈的教育下,懂得了生命的可贵,所以愿意捐献角膜。
生2:他还说,别人的生命也是宝贵的,他愿意帮助别人延续生命。
永生的眼睛师:很好,这说明小主人公有一颗善良的心,他愿意为别人付出。那么,课文中提到的“永生的眼睛”是什么意思呢?
生1:永生的眼睛是指小主人公捐献的角膜,让别人的眼睛能够看见世界,他的生命虽然结束了,但他的眼睛却永远活在别人身上。
生2:就像课文中说的,他的眼睛照亮了别人的世界,却永远失去了自己的光明。
师:很棒,你们已经理解了“永生”的含义。下面请大家朗读这段话,感受一下小主人公的无私奉献。
第三课时
一、课堂讨论
师:现在请大家讨论一下,课文中的小主人公为什么愿意捐献角膜?
生1:因为他懂得生命的可贵,他希望自己的生命能够延续在别人身上。
生2:因为他有一颗善良的心,他愿意帮助别人,让别人的生命更加美好。
师:非常好,这说明小主人公有着高尚的品质。那么,我们作为学生,应该如何关爱他人,关爱生命呢?
生1:我们要珍惜生命,珍惜每一天。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