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永生的眼睛
学习目标
1.认识6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培养关爱他人、无私奉献的优秀品质。
3.学习作者抓住人物的语言进行生动细致的描写,从而表现人物精神品质的写作方法。
教学过程
阅读资料,交流感受
1.教师导入:《触摸春天》中盲女孩安静是那样热爱生活、热爱生命,她多么盼望也有一双明亮的眼睛呀!其实在我们生活中有不少这样的人,“春天来了,他只能用手去感受。”“他们重来没有享受过一丝丝的阳光。”“看不见的他,不知道哪儿是他家的位置。”“谁也不能告诉他到底郁金香有多美。”“他们多么希望能自己吃饭啊!”但其实,他们只需要的是这样的一副眼角膜。现在请同学们快速阅读下面的资料:
(投影出示)
2、教师:看了两段的资料,你有什么话要说吗?
熟读精思,探究文本
3、教师:这节课我们来学习一篇感人至深的文章──18*永生的眼睛,相信同学们学习之后一定会对器官移植产生新的看法。
4、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然后简单归纳文章讲了一件什么事?
5、检查一下同学的预习情况了,读生字。
6、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分角朗读课文,要求读好人物的对话。画下令你最感动的句子,在旁边写批注。”
重点研读
1)“当然可以。”爸爸痛快地回答。
引导“我”对父亲同意母亲捐献眼角膜这件事态度的句子有那句呢?体会一下当时“我”的态度是怎样的?
2)抓住父亲的语言描写永生的眼睛
句子一:爸爸坐到身边,平静地说“一个人所能给予他人的……那么我们的死也是有意义的。”
(1)课文中提到的有意义的死是什么呢?
(2)这一段通过了抓住人物的什么描写的句子感受父亲的爱心。(语言、神态)句子二:“如果一个盲童……那有多么美妙!”
句子三:“当你们……又会为我自豪。
(1)说说你对这两句话的理解?把你的感受容入句中读一读吧。
(2)充分发挥想象,父亲的眼角膜在一位位盲人身上发挥着怎样的作用?(交流)(3)读出父亲的自豪来吧!(生读)
3)交流感受“骄傲”的真正含义
句子四:“妈妈,我真为你为外公所做的一切而感到骄傲。”
(1)、外公是因捐眼角膜而让温迪感到骄傲,想想温迪为母亲骄傲的原因是什么呢?(2)、你能这段对话读出骄傲的语气吗?
(3)怎理解“这次我为自己的女儿——14岁的温迪而骄傲。”这句话?
7、课文到这里戛(jiá)然而止,但故事本身并没有结束。下面请同学们轻声读一读故事原文的结尾,读后交流自己的感受。(出示投影)
你认为女儿捐献器官我的态度又是怎样?
8、是什么影响着我,使对捐赠器官的态度有如此大的改变呢?
9、想像: 盲人是多么的痛苦,因为他们看不见五颜六的鲜花,看不见________,看不见________,也看不见________......
10、讨论: “在这一刻,我真正领悟到了父亲留下的远非一副角膜!”父亲还留下了?
11、通过理解课文中的语句,下面你们四人小组共同探讨解决第二个问题。说一说“永生的眼睛”你是怎样理解的?(交流)(时间、精神)
12、过渡:让我们全体深情的读一次课题以表对他们一家人的敬意
13、宣扬精神,谈生活。
拓展,小练笔
14、最后,同学们,学了这篇文章,相信你一定深有感触,把你想说的话写下来吧。
15、作业:【作业1】1、向你身边的人讲述这个故事。
【作业2】结合课前搜集的资料向身边的人宣传器官捐献的意义。
板书:18*永生的眼睛
捐赠角膜:母亲父亲女儿
“我”的态度:不理解——→理解——→主动捐献
(关爱他人无私奉献)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