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渠那得清如许 为有活水源头来
作者:韩志勇
来源:《新一代》2014年第06
        要:我们语文教师要引导学生利用课堂上的所学到生活中去广泛地应用,在用中学,在学中用,以此培养学生习作的兴趣,提高学生的作文素养。
        关键词:源头活水;贴近学生实际;表达
        小学作文教学历来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难点。一说到作文,老师头疼,学生也头疼,学生往往有讨厌作文,害怕作文的心理。其实,说起作文,有很多的内容都取材于生活。
        一、让生活成为习作的源头活水
        生活,永远是作文创作的源头活水。在日常生活中听、说、读、写的活动总陪伴我们左右。因此,我们在作文教学中要鼓励学生多看、多听、多想、多写,将作文教学生活化,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情不自禁地学习作文、写作文。把平时生活中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拿起笔写下来,这样,就有了丰富的写作素材。生活处处皆作文生活处处有语文,生活有多广阔,习作就有多广阔。
        二、把语文教学融入生活中
        作文是语文知识的实际应用,语文是否学的好、学的扎实,是作文成败的前提。语文教学生活化就是把语文教学植根于生活的土壤中,在生活中学习语文、应用语文,学好语文。在我们农村,虽然无法天天看到高楼林立,无法天天逛热闹的街市,但是我们有广阔的田野,有青山绿水相伴的农村,可以闻到清新的空气,可以看到野花的妩媚,云的洁白,体验到劳动的喜悦,这些却是城市的孩子所没有的。所以,在教学中,我一直让学生把语文的学习与生活实际紧紧联系,把语文融入生活中,学生学习起来轻松自然,下笔也就行云流水了。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作文素材,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因此,在当前的作文教学中,只有为学生提供广阔的作文空间,减少对作文的束缚,才能实现作文的个性化,使学生说真话,抒真情,写出有个性、有创意的作文。
        三、以教本为蓝本练习习作
        在平时教学中,我不忘以课本教材为蓝本,选择合适的文章让学生练习仿写,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在每节课结束时我都要安排一个小练笔,让学生仿写,培养他们表达的能力。在平时教学中我经常鼓励学生多创作,那样,不仅可以为写作积累素材,而且培养并提高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写作技巧。
        创作包括口头和书面两部分。口头为低级层次,在教学中可以多创设机会让学生进行口头说话和小组讨论。书面为高级层次,低年级教学可以让学生造句、写话。中高年级教学可以让学生多多写日记,并练习作文。多说、多写可以培养人的思维能力,因为思维能力是创造力的最基本的心理品质,创造发明主要靠思维能力。创造力的培养又反过来直接促进作文能力的提高,缺少了创造力,那么一个人的文章就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四、广泛阅读,大量积累
        “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量的积累才有可能导致质的飞跃。没有大量的语言积累,学生是无法写好作文的。而学生大多缺乏自觉性,只有不断的鼓励和督促,才能帮助他们积累语言,提高语言的储备量。朱熹曾经说过:开卷有益。经常看书,必然会丰富我们的知识,拓展我们的视野,提高我们的写作水平和文学修养。但通过多年来的教学实践,我觉得不能只仅仅让学生看作文书,还应涉猎广泛,看名家名篇的,科普类作品的,地理、历史知识的,童话、寓言的。让学生通过读书,感受生活的真实,让自己一次次地与书中
人物同甘苦、共奋斗,一回回地随作者去领略山川美景,一次次地受到陶冶、净化。每读一本书,要求学生谈一次感受,写一次体会。我还要求每个学生必须有本摘抄本,可以搜集成语、名言警句、歇后语、谚语、古诗、好词好片段等。在平时的作文中,尝试着运用,我想,如果成语、名言警句用得恰当,无疑会给学生的作文锦上添花。除了积累词汇、句子,重要的是积累作文的素材。我布置让学生每天摘抄好词好句,定期检查。课外向学生介绍一些名言、古诗词、儿童诗歌,要求他们熟读成诵,并学习运用。在班队课、活动课、班会时,开展读书交流会、朗诵比赛、文学知识竞赛、成语接龙等有趣有益的活动,提高学生自觉积累的兴趣和积极性,加深他们对语言本身及其应用的印象。这样经过长期的积累和内化,学生写作的语言资料库不断丰富完善了,写作时遇到的障碍就大大减少,作文也生动起来。有了一定的积累,才有了的喷发。作文时才能信手拈来,水到渠成,妙笔生花,这样,才能写出大气、灵气、有个性的佳作。
        五、多观察、多思考、多实践
        作文的素材全都来源于生活,材料的选用不仅需要我们一双会发现的眼睛,而且也需要我们有一个会思考的大脑。所以,在平时的习作中,要求学生要多观察、多思考。平时在教学中,我倡议学生写文章要走近生活,多观察,不要凭空捏造和虚构,这样写出来的文章才真实和自然。如让学生写最喜爱的水果时,我让学生对水果进行看看、闻闻、尝尝等活动。写自然物时,就带学生走出校门,与自然界进行亲密地接触。
        总之,要想孩子们爱上作文,教师必须做好正确的引导和指导,只有教师善于开渠引水,就会有源源不断地活水注入。这样我们的作文也不会无话可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