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秦娥·临高阁》诗词赏析
《忆秦娥》,词牌名。双调,仄韵格,四十六字。该词牌名的最早出李白《忆秦娥·箫声咽》词。此调别名甚多,计有《秦楼月》、《玉交枝》、《碧云深》、《双荷叶》,而《秦楼月》则与《忆秦娥》同取词中首句为之名。纪念过去的情人。
“秦娥”本指的是古代秦国的女子弄玉。传说她是秦穆公嬴任好的女儿,爱吹箫,嫁给仙人萧史。
词牌来源:
《忆秦娥》词牌最早出自黄升《唐宋诸贤绝妙词选》,据称作者是李白,但有人认为这缺乏确凿根据,理由是《李太白全集》并无此词,至今所知盛唐诗人除李白外无一人作此词,在李白有生之年,社会上并无《菩萨蛮》、《忆秦娥》等词牌。因此一般认为是晚唐五代词人所作,后被误归于李白名下。
《忆秦娥》因李白词有“秦娥梦断秦楼月”而名《忆秦娥》,又名《秦楼月》;因苏轼词有“清光偏照双荷叶”而名《双荷叶》;因无名氏词有“水天摇荡蓬莱阁”而名《蓬莱阁》;因张辑词有“碧云暮合”而名《碧云深》;因宋媛孙道绚词有“花深深”而名《花深深》;因明徐有贞词有“中秋月,月到中秋偏皎洁”而名《中秋月》。贺铸词名《子夜歌》,长筌子词名《华溪仄》。
《忆秦娥·临高阁》,是由宋代杰出女词人、婉约派代表词人李清照所创作的一首词作。关于此词的所作之时,有以为作于作者南渡之前,有以为作于作者南渡之后;关于此词的所作之意,有以为作者悼亡亡夫之词,有以为作者相思其夫之词,皆是莫衷一是,殆已不可切考。通观全篇,此词乃是一首借景抒情之作。上片作者立笔高阁之外,描写作者登楼所见所闻,并将所思之情打入其中;下片作者转笔高阁之内,描写作者登楼所思所感,并将所见之景绘入其中。上下两片,均不脱出写情绘景,寓情于景,情景交加的诗词三昧,写得极为高妙,体现了作者的才华。
【1】 诗词原文:
忆秦娥1
(宋代·李清照)
临高阁,
乱山平野2烟光薄3。
烟光薄,
栖鸦归后4,
暮天闻5角6。
断香残酒7情怀8恶,
西风9催衬10梧桐落。
梧桐落,
又11还12秋13,
又还14寂寞。
【2】注释译文:
(1)四印斋本《漱玉词》补遗题作“咏桐”,此词据《全芳备祖》后集卷十八 “梧桐门”录入,芳权手校注本亦据以补录,王本调下注云:“按《全芳备祖》各词,收入何门,即咏何物。惟陈景沂常多牵强附会。此词因内有‘梧桐落’句,故收入‘梧桐门’,实非咏桐词。”又篇末注云:“此词又见杨金本《草堂诗余》前集卷上、《花草粹编》卷三,无撰人姓名”。
(2)此词黄本列为“建炎元年南渡以后之作”,并校云,“下片词笔较弱,姑存之。”陈祖美则以为作于建炎三年(一一二九)深秋赵明诚病卒后,并称之为悼亡词,皆非是。细玩词境,乃乡村景。据赵明诚《青州仰天山罗汉洞题名》:“余以大观戊子之重阳,与李擢得升同登兹山。”此为大观二年(一一零八)重阳,北方早寒,正梧桐叶落之际,而南望青州附近,亦有“乱山平野”。故知此时赵明诚方出游,而李清照登高怀远赋此词也。[1]
(3)“烟光薄”,烟雾淡而薄。
(4)“栖鸦”,指在树上栖息筑巢的乌鸦。苏轼《祈雪雾猪泉,出城马上作,赠舒尧文》诗:“朝随白云去,暮与栖鸦归”。秦观《望海潮(梅英疏淡)》词:“但倚楼极目,时见栖鸦。”
(5)“闻”,杨金本《草堂诗余》作“残”,《花草粹编》作“吹”。
(6)“角”,画角。形如竹筒,本细末大,以竹木或皮革制成,外施彩绘,故称。发声哀厉高亢,古时军中多用以警昏晓。南朝梁简文帝萧纲《和湘东王折柳》诗:“城高短箫发,林空画角悲。”秦观《满庭芳》词:“山抹微云,天连衰草,画角声断谯门。”
(7)“断香残酒”,指熏香里的香烧尽了,杯里的酒喝完了。
(8)“情怀”,《花草粹编》作“襟怀”。
(9)“西风”,《全芳备祖》原缺此二字,据《花草粹编》编补。[2]
(10)“催衬”,通“催趁”,宋时日常用语,义犹催赶、催促。岳飞《池州翠微亭》诗:“好山好水看不足,马蹄催趁月明归。”孔凡礼《宋诗纪事续补》卷十一徐安国《红梅未开以汤催趁》诗:“频将温水泛花枝,催得红梅片片飞。”以温水浇梅,催花未开,谓之“催趁”;亦犹西风催梧桐,催其叶落,谓之“催衬”也。趁与衬,同音假借。另说,“衬”,施舍,引申为帮助。“西风催衬梧桐落”,秋风劲吹,帮助即将凋落的梧桐叶更快飘落了。《警世通言》卷三十:“二赵在旁,又帮衬许多好言。夸吴氏名门富室。”
(11)“又”,杨金本《草堂诗余》作“天”。
(12)“还”,回,归到。另说,当“已经”讲。
(13)“秋”,《花草粹编》作“愁也”。
(14)“还”,仍然,另说,当“更”讲。[3]
译文:
起伏相叠的山,平坦广阔的原野,笼罩着一层薄薄的烟雾,烟雾之中又渗透着落日的最后一缕余辉。乌鸦的叫声总使人感到“凄凄惨惨”,尤其在萧条荒凉的秋日黄昏,那叫声会显得更加阴森、凄苦。鸦声消逝,远处又隐隐传来了军营中的阵阵角声。那阵阵秋风,无情地吹落了梧桐枯黄而硕大的叶子,风声、落叶声使人的心情更加沉重,更加忧伤了。
【3】诗词格律:
格律
【忆秦娥】宋代·李清照
写中秋的诗临高阁,
○⊙▲,
乱山平野烟光薄。
○○⊙●○○▲。
烟光薄,
○○▲,
栖鸦归后,
⊙○⊙●,
暮天闻角。
●○○▲。
断香残酒情怀恶,
⊙○⊙●○○▲,
西风催衬梧桐落。
⊙○⊙●○○▲。
梧桐落,
○○▲,
又还秋,
⊙○⊙●,
又还寂寞。
●○○▲。
(注:○平声●仄声⊙可平可仄△平韵▲仄韵)
词牌:
《忆秦娥》,此调始见《唐宋诸贤绝妙词选》所录李白词《忆秦娥(箫声咽)》,以此词中有所谓“秦娥梦断秦楼月”语,又作《秦楼月》,又以苏轼词《忆秦娥(双溪月)》中有所谓“清光遍照双荷叶”语,也作《双荷叶》,亦作《碧云深》、《玉交枝》,双调小令。以李白词为其正体,双调四十六字,上下片各三仄韵,一叠韵,用韵以入声部为宜。以贺铸词为其变体,此体格律大变,不加赘述,双调四十六字,上下片各三平韵,一叠韵。
【4】诗词赏析:
其一:
四印斋本《漱玉词补遗》题此词作“咏桐”,似未切。纵观全篇,这应是一首借景抒情之作。尽管因为难以考证它的作年,我们无法准确把握作者挥毫濡翰时的情境和心绪,因而也无法深究作者所抒之情的底蕴是黍离之悲还是相思之苦,但作者抒情的真挚程度却足以使我们受到感染,而不著痕迹地显现于其中的高超技巧也足以令我们折服。
词的上篇写登楼的所见所闻。在一个秋天的傍晚,作者怀着“剪不断,理还乱”的愁思,缓步登临高阁,凭栏远眺。跃入她眼帘的竟是那样一番衰飒、悲凉的景象:缭乱的山,平旷的原野,惨淡的烟光,以及聒噪着归巢的昏鸦。它们拼合为一幅令人伤心惨目的秋晚眺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