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传中描写中秋节的诗句
《中秋对月有怀》
原文:
未卜三生愿,频添一段愁。
闷来时敛额,行去几回头。
自顾风前影,谁堪月下俦?
蟾光如有意,先上玉人楼。
一、衍生注释:
写中秋的诗1. “未卜三生愿”:“卜”是占卜,古人迷信,认为占卜可以预测未来。“三生”指前生、今生、来生,这里表达自己的愿望难以知晓能否实现。
2. “频添一段愁”:不断地增添一段忧愁。
3. “闷来时敛额”:烦闷的时候就皱起眉头。
4. “行去几回头”:走的时候还频频回头。
5. “自顾风前影”:自己看着风中的身影。
6. “谁堪月下俦”:谁能成为在月光下相伴的人呢。“俦”是伴侣的意思。
7. “蟾光”:指月光,传说月中有蟾蜍,所以用蟾光指代月光。
8. “玉人楼”:美人居住的楼阁。
二、赏析:
这首诗首先表达出一种对未来的迷茫和忧愁。从“未卜三生愿,频添一段愁”就奠定了忧愁的基调。诗中的主人公似乎有难以言说的心事,“闷来时敛额,行去几回头”把那种纠结的情绪通过动作描写表现出来。接着“自顾风前影,谁堪月下俦”又有一种孤独感,在风中看着自己的影子,感叹没有月下相伴之人。最后“蟾光如有意,先上玉人楼”则把这种情感寄托给月光,希望月光能先照到心中思念之人的楼阁。整体情感细腻,充满了淡淡的惆怅。
三、作者介绍:
此诗的作者是贾雨村。在《红楼梦》中贾雨村是一个复杂的人物。他出身贫寒,凭借自己的才华得以踏入仕途。但他为
人圆滑,在官场中几经沉浮。他有一定的文学才华,这首诗就体现了他细腻的情感一面,同时也暗示了他对功名利禄以及爱情等方面的渴望。
四、运用片段:
我和朋友小敏坐在院子里赏月,我看到月亮那么明亮,突然就想起了贾雨村的这首诗。我对小敏说:“你看这月亮啊,就像诗里说的蟾光。我现在有点像那诗里的人呢,心里也有点忧愁。我没有像诗里说的什么三生愿,可有时候就是莫名其妙地烦恼。就像这月光下,我也没有什么特别的人相伴,感觉有点孤单,这时候就特别能体会诗里那种情绪,你说是不是啊?”小敏听了点点头说:“是啊,这诗把那种感觉写得还挺细腻的呢。”
《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
原文:
昔年八月十五夜,曲江池畔杏园边。
今年八月十五夜,湓浦沙头水馆前。
西北望乡何处是,东南见月几回圆。
昨风一吹无人会,今夜清光似往年。
一、衍生注释:
1. “湓亭”:在今江西九江。
2. “昔年”:过去的年份。
3. “曲江池畔杏园边”:“曲江池”“杏园”都是唐朝长安的游览胜地,当时在那里有很多宴会游乐的活动。
4. “湓浦沙头”:湓水岸边。
5. “西北望乡何处是”:向西北方向望去,故乡在哪里呢。诗人此时被贬谪到九江,故乡在西北方向。
6. “东南见月几回圆”:在这东南之地看到月亮圆了几次呢。表示远离故乡已经有些时日了。
7. “昨风一吹无人会”:昨天的风吹过,没有人理解自己的心情。
8. “今夜清光似往年”:今晚的月光和往年一样。
二、赏析:
诗的前两联通过对比昔年和今年中秋之夜所处的地点。昔年在长安的曲江池畔杏园边,那是繁华热闹之处,而今年却在
湓浦沙头水馆前,远离京城。这鲜明的对比体现出诗人境遇的变化。“西北望乡何处是,东南见月几回圆”直接抒发了思乡之情,望着西北方向,却不知道故乡在哪里,在这东南之地,月亮圆了好几次,自己却还不能归乡。最后“昨风一吹无人会,今夜清光似往年”,风过无人理解自己,只有那月光像往年一样,更加深了那种孤独和思乡的悲愁。
三、作者介绍:
作者是唐代的白居易。白居易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他关心民生疾苦,很多诗歌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种种问题,如《卖炭翁》等。同时他也有很多抒情的诗作,感情真挚动人,语言通俗易懂,他的诗歌在当时就广为流传,对后世的诗歌创作也有着深远的影响。
四、运用片段:
我和爷爷聊天,爷爷说起他年轻的时候在外地打工。他说:“有一年中秋啊,我就想起了白居易那首《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我当时就像诗里说的,在一个陌生的地方。看着月亮,就特别想家。以前在家乡的时候,中秋都是热热闹闹的,可当时我在外地的工地上,周围冷冷清清的。就像诗里说的昔年在好地方,今年却在这破地方。我看着月亮就想,家在那个方向呢,可我回不去啊。那风一吹,我的心思也没人懂,只有那月亮的光和以前在家乡看到的差不多。”我听了很有感触,觉得爷爷当时肯定很孤单。
《中秋月二首·其二》
原文:
圆魄上寒空,皆言四海同。
安知千里外,不有雨兼风?
一、衍生注释:
1. “圆魄”:指中秋的圆月。魄,月初升或始缺时不明亮的部分。这里指代月亮。
2. “寒空”:寒冷的天空。
3. “皆言四海同”:都说四海之内都是一样的月光。
4. “安知”:怎么知道。
5. “千里外”:千里之外的地方。
6. “雨兼风”:下雨又刮风的恶劣天气。
二、赏析:
这首诗短小精悍,却充满了哲理。前两句“圆魄上寒空,皆言四海同”描绘出明月高悬天空,人们普遍认为四海之内都共享这同一轮明月的景象。但后两句“安知千里外,不有雨兼风?”则是一个转折,提出了疑问,怎么知道千里之外没有风雨呢?这就好比人生,我们往往看到事物的表象,认为大家都一样,但实际上在我们看不到的地方,可能有各种不同的情况。它也可以引申为在欢乐的节日氛围下,可能有不同的人正在经历着不同的境遇。
三、作者介绍:
作者是李峤。李峤是唐代诗人,他对律诗和歌行的发展有一定的贡献。他的诗风较为华丽,内容涉及到很多方面,有咏物诗、边塞诗等。他的作品在当时也有一定的影响力,在诗歌的韵律和对仗等方面有着较高的艺术水准。
四、运用片段:
我和同学们在中秋晚会上玩得很开心,大家都在欣赏着美丽的月亮。我突然想到了李峤的这首诗。我对同桌说:“你看这月亮这么美,大家都觉得到处都一样呢。可是你想啊,就像诗里说的,说不定在很远的地方,有人正在遭受风雨呢。这就像我们现在,在这开开心心的,可也许世界上有很多人在这个时候正有烦恼呢。这诗真的很有意思,让我一下子就想到了这些。”同桌听了,若有所思地说:“是啊,还真是这样呢。”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原文: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