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修之死》课堂实录
宜昌市夷陵区实验初级中学  向芳
一、 组间导语PK,开启学习之旅。
师:有请两位导语PK组代表,开启我们今天的学习之旅!
    组代表1:《杨修之死》节选自《三国演义》之七十二回,叙述的是魏蜀争夺战最后阶段,曹操军队撤退前的情况。本文从不同的角度展开了曹操与杨修的矛盾冲突,记叙了曹操杀害杨修的经过和缘由。可是,思贤若渴的曹操为什么会杀害才思敏捷的杨修呢?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来了解《杨修之死》中的两个风流人物,一睹他们的风采。
组代表2:在烽火连城,战乱不断的三国时期,在魏国之中有一位鲜为人知的谋士——杨修,他的聪明才智比于诸葛孔明也毫不逊,曾有诗评价他道:开谈惊四座,捷对冠英。这样的一代谋士最终却因为他的恃才放旷而屈死于奸雄手下,今天,就让我们再次走进三国的历史天空,去感受那尔虞我诈、唇舌战的历史场面吧!
学习流程:两个组的代表进行导语PK3分钟→其余小组商定投票及投票理由,30秒→小组依次投票评定出优秀小组,30秒。)
结:同学们一致公认第二小组凭着充沛的感情、流利的表达和引用著名诗句印证自己的观点,全票夺得了优秀。
转:接下来,让我们沿着历史的脚印,去读故事、析人物、感悟人生。
二、 整体感知,梳理文意。
(一)梳理故事——插叙的运用 
转:课题的中心词是“死”,杨修之死的直接事件是什么?
生1:鸡肋事件
追:如果没有鸡肋事件,杨修会逃脱被杀的命运吗,为什么?
生2:会,因为杨修恃才放旷,数犯曹操之忌。
师:原来曹操杀杨修是酝酿已久,那么课文写了杨修犯曹操之忌的哪几件事?
电子导学链接:标题拟定除常用的概括事件命名外,还可采用的形式。
以事件发生的特定时间、地点命名  9.11事件】    【西安事变】
以事件涉及的核心主要人物命名    【范跑跑事件】    【小悦悦事件】
以事件最具核心意义的元素命名    【“绿领巾” 事件】  【“红校服” 事件】
请用最简洁的短语给每个故事拟个标题。如何用最简洁的短语拟定事件标题呢。 我们不妨借鉴一下新闻标题的拟定形式,重新审视自主学习时拟定的标题,看看如何给拟定的标题“瘦身”。
学习流程: 独学,2分钟→组内交流合作,达成共识,3分钟→组间展示、补充完善,总结方法,3分钟。
师:请各组选取小组拟定最好的一个标题进行展示。
组代表3:第7段,我们概括为:吴质事件,因为这一个故事的核心人物是吴质。
组代表4:我们概括的是第5自然段,我们认为是分食酥事件,因为这个故事讲述的是杨修分食了曹操的一合酥事件,我们是用主要事件进行拟定的标题。
组代表5:我们组认为,这个故事可以概括为一合酥事件,因为这个故事的最具核心意义的事物是一合酥。
师:这两个组分别选取不同的要素为事件拟定了简洁的标题。
组代表6:我们概括的是第8段,为曹植出门事件,因为杨修教唆曹植杀门吏出了城门。
组代表7:对第8段的标题我们有异议,他们的概括太笼统,我们认为拟定为曹植斩门吏事件更好。
组代表8:我们概括的是第9段,替植作答事件,选用了事件的核心事实部分概括的。
组代表9:第4段,我们拟定的标题是改造园门。
组代表10:我们认为可以拟定为园门阔事件,因为这一事件的核心是杨修解门内活为阔意。而他们组拟定的改造园门没有突出这一核心。
品人录
组代表11:我们认为这一段还可以概括为花园事件,因为这个故事发生的地点是花园。
师:“改造园门”、“门阔事件”、“花园事件”,大家认为哪一个更具体而微一点?
生齐答:门阔事件。
师:还有哪一段我们还没有拟定标题?
组代表12:我们组觉得1—3段,可以概括为鸡肋事件,因为这三段记叙的是杨修破解曹操定口令为鸡肋之意,激怒了曹操,鸡肋是这一事件的核心事物。
生3:好像还有第6段没有组概括,我认为这一段可以拟定为石破天惊。(较多同学举手,表明有异议)
生4:我认为应该概括为梦中杀人事件。这是这一事件的核心事实,而用石破天惊
概括感觉很空洞,与事件本身结合不紧密。
师结转:大家借用新闻拟标题的方法,最简洁的短语给每个故事拟定了标题。
大家看看,老师屏显的事件顺序,与课文有何不同?
电子导学:阔门事件、一合酥事件、梦中杀人事件、吴质事件、邺门事件、答教事件、鸡肋事件
生5:课文最开始就写了鸡肋事件。
追:课文哪些段落在写鸡肋事件?
生6;1-3写杨修因鸡肋事件被杀,10-12写曹操杀修之后兵败,厚葬杨修。
追:如果我们把文章中间的六个小故事删掉,前后可以构成一个完整的故事吗?作者把这六个小故事放在其间,这叫什么写法?
生部分答:插叙
电子导学链接:插叙    
在叙述中心事件的过程中,为了帮助开展情节或刻画人物,暂时中断叙述的线索,插入一段与主要情节相关的内容的叙述方法。 使人物更加生动,情节更加曲折,主题更加丰富。
追:结合本文,你能说说插叙的运用有何妙处?
生7:插叙的内容让我们更加明白了杨修被杀的原因,这六个故事告知曹操欲杀杨修已是由来已久。
(二)探究“真知……——杨修的表现
转:话说杨修才华横溢,曹操的得力干将夏侯惇对他佩服得五体投地啊!文中有一句话可以印证。
生齐答:公真知魏王肺腑也!
追1:这句话怎么翻译啊?
生8:你真了解魏王的内心啊!
追2:夏侯惇说出这句话时的口吻应该是怎样的?
生9:称赞、佩服
追3:让我们一起饱含深情、带着佩服把这句话读一遍。
生齐读。
师:文章所写事件中哪些地方反映了杨修“真知”曹操的“内心”呢? 请每人选定一个故事,分析杨修的表现,你能探出其中奥秘,看出其中端倪吗?
学习流程:独立思考,1分钟→展示成果,3分钟。
生10:鸡肋事件中,曹操传口令为鸡肋,杨修就知道曹操想要退兵。
追:鸡肋和退兵有关系吗?
生10:把攻打的地方比作“鸡肋”,鸡肋是“食之无肉,弃之有味”,简直与“鸡肋”无异。)
师评:曹操现在是“进不能胜,退恐人笑”,杨修是了解曹操的心事,你呢又悟透了杨修的心理。
生11:园门阔事件中,曹操在花园的门上书一“活”字而去,杨修便知是园门修得太阔了。
追:门内填活乃阔意。别人知道曹操之意吗?
生11:不知道。
追:从文中那个句子可以看出来?
生11:人皆不晓其义。
师评:众人皆迷,唯修独知啊!
生12:一合酥事件中,曹操在酥盒上写了“一合酥”,杨修就明白曹操的意思是“一人一口酥”。
电子导学链接:谜语文化。
曹操出的两个哑谜,均采用了离合法
前者以物解字,采用“结合法”;【“门”内添“活”字乃“阔”字也】
后者以字解物,采用“分离法”。 【一人一口酥】
生13:梦中杀人事件中,杨修“真知”曹操梦中杀人的真相。
追:曹操梦中杀人的真相,其他人知道吗?请用文中的话加以印证。
生13:人皆以为操果梦中杀人。
师评:别人都信以为真,只有杨修像CT一样将曹操的五脏六腑照得一清二楚。
生14:曹植斩门吏出城门事件很难过,杨修知道门吏阻止曹植出城,是曹操在测试儿子的才干,所以杨修教曹植“竟斩之可也。”
师评:“竟”为何意?乃终也。告知曹植为了达到出城的目的,最终可以采取杀了门吏的办法。
生15:第9段,曹操以“军国大事”试探两个儿子,杨修为曹植选好答案,做“答教十余条,但操有问,植依条答之”,可以看出杨修真知曹操所想。
师评:文中说“植依条答之”,说明杨修把曹操提问的顺序都料到了,真是料事如神啊!
结:从这些事件我们看出杨修“真知”反映在他能参透曹操之意,破解、破译曹操内心,后人对杨修有诗赞曰:
电子导学链接: 笔下龙蛇走,胸中锦绣成。开谈惊四座,捷对冠英。
难怪夏侯惇感慨——“公真知魏王肺腑也!”
(三)探究“真知?”——曹操的态度
转:然“公真知魏王肺腑吗?”正当杨修洋洋得意,被旁人誉为“公真知魏王肺腑”之时,想不到死神正悄悄向他走来。杨修的表现,招来曹操怎样的态度呢?
学习流程:独学2’→开火车检测1
师:有请各小组C座同学开火车完成。
生:甚忌之— 心恶之— 愈恶之— 愈恶之—操大怒,亦不喜植 —大怒,已有杀修之心 —大怒,推出斩之厚葬之 
结:曹操的心理反应程度在逐渐加深。杨修曾慨叹曹操的近侍是“梦中人”,想不到他自己也成了“梦中人”。
表面上杨修是“真知魏王肺腑”,实际上是“真不知魏王肺腑也”。
三、 咬文嚼字,分析人物  10’
电子导学链接文学批评家,葛红兵说:小说这东西,人人都能读,但是,要真的读出点韵味,却又是非常之难,作家真要说的话,是从字缝里渗出来的。
电子导学:回眸字里行间,请结合具体内容——一件事、一句话,甚至是一个词,说说:你文中的曹操或杨修有什么特点?每组自选一个人物进行分析。
学习流序:独学,2分钟→组内交流,达成共识3分钟’→组间展示4分钟→评价点拨1分钟
师:先请选择分析杨修的小组来进行展示。
组代表13:第5段中有一句:修入见之,竟取匙与众分食讫。从这个“竟”字,可以看出杨修的目中无人和恃才放旷。
师:从一个字,这个组的同学分析出杨修这一人物的特点。
组代表14:153页,第7自然段第4排,“修知其事,径来告操。”这一个“径”,是直接的意思,可以看出杨修的轻率大意,明知曹操曹植与曹丕之间的微妙关系,却直接来告诉曹操,欠妥当。
师:他们也是从一个字见人物之轻率、鲁莽。
组代表15:我们组还从邺门事件中,分析出杨修是一个无所顾忌、办事不够稳重的人。因为在这一事件中,他猜透了曹操的用意,却还教唆曹植立杀门吏,使得最终曹操因知“此乃杨修之所教”而大怒,亦不喜植。
师:这三个组的同学为我们分析了杨修,下面请大家接着说说曹操的特点。
组代表16:153页第2段第2排,“操跃起拔剑斩之”,从“跃”、“拔”、“斩”这三个动词,可以看出曹操当时动作的果断和迅速,充分证明了他梦中杀人是假,显露出了他险恶狡诈的特点。
师:这一组的同学非常细心,从“跃”、“拔”、“斩”这一连串的动作,分析出了曹操的特点。
组代表17:第4 自然段最后一句,“操虽称美,心甚忌之”,表面上称美,内心却嫉妒其才华,“美”和“忌”形成对比,作者这样措辞分明就是要刻画出一个表里不一,非常虚伪的曹操。
师:恩,一组对比中刻画人物形象。
组代表18:第154面第9自然段,“今乃借惑乱军心之罪杀之”,“借”是为了掩人耳目,表明自己的判决公平,
可以见出曹操的阴险狡诈。
组代表19:还有最后一段,“方忆杨修之言,随将修尸收回厚葬,就令班师”,证明了杨修的预测是正确的,曹操表面上装作厚葬杨修,实则想笼络人心,也可看出曹操的狡诈阴险。
师:这个组的同学很有见地啊,原来厚葬是为了做给活人看。
组代表20:第6段,“操恐人暗中谋害己身” ,刚才有同学通过一组动词分析出曹操杀人动作之果断,证实了操梦中杀人是假,其实这里作者用的一个“恐”字也表露出操梦中杀人是假的。从这一个“恐”字,还可以看出曹操不信任身边的人,贪生怕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