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中国儿童少年基金会为例
目录
一、引言 (1)
(一)研究背景 (1)
(二)研究意义 (1)
二、相关概念界定 (2)
三、非政府组织公信力现况 (2)
四、非政府组织公信力下降的原因分析——以中国儿童少年基金会为例 (3)
(一)组织概括 (3)
(二)中国儿童少年基金会公信力危机事件 (3)
(三)造成中国儿童少年基金会公信力下降的原因分析 (4)
五、提高非政府组织公信力的对策及建议 (5)
(一)提高非政府组织内部管理水平 (5)
(二)推进组织信息公开,加强社会监督 (5)
(三)健全相关法律法规 (6)
六、结语 (6)
一、引言
(一)研究背景
在现代社会中,各种各样的非政府组织以其自身独有的优势,关注着人类的健康、社会的弱势体,也同时关注着人们赖以生存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以至于有人这样形容“一场真正的社团革命现在似乎正在全球范围展开,在世纪末出现的这场革命所具有的社会和政治的意义,有可能会同世纪民族国家的崛起相媲美[1]。”
我国自世纪年代末实行经济体制改革以来,社会正面临重大转型。改革使中国的经济、政治、文化观念以及社会生活发
生了巨大的变化,涌现出像慈善组织、志愿者协会、学会、行业协会等大量的非政府组织,活跃在社会的各个行业。
但是,正当中国非政府组织迅速发展时,问题也逐渐暴露出来,人们发现非政府组织并非“德行完美的神话”,非政府组织的效率低下、活动能力不强、家长作风、官僚作风日益突出,甚至以权谋私、贪污腐败、弄虚作假、偏离社会公益宗旨的现象也时有发生。非政府组织的营利性和商业化经营倾向让公众感到闲惑,因此,整个非政府组织的公信力受到了人们的质疑。
(二)研究意义
从理论研究的层面上来说,拓宽我们国家对于非政府组织的研究范围,完善非政府组织的研究体系,这是对非政府组织公信力研究的好处。我们的理论界和学术界对于非政府组织的研究,相比较西方国家来说,开始的相对较晚,理论研究和关注度不高。因此,笔者希望借助于本文,对非政府组织公信力建设的研究能起到一个抛砖引玉的作用,也希望能引起学术界和理论界对于非政府组织的公信力建设的重视。同时,也希望通过本文能为非政府组织搭建一个系统、全面的实施框架,更进一步的去拓宽非政府组织的研究范围。
从实际工作的层面来看,首先,对于非政府组织的公信力的研究可进一步的了解非政府组织的公信力现状,对于非政府组织的发展起着一个良好的作用。其次,研究非政府组织的公信力问题,对于我国信用化会的建立也能起到良好推动作用。在我们国家,当下社会发展过程中各类诚信缺失事件的发生,确实给我国的和谐社会构建带来了不可忽视的困难。因此重视非政府组织公信力研究,加快"诚信中国"的构建步伐,是符合社会各界的呼声和期望的。
二、相关概念界定
公信力意指使社会大众信任的力量, 是指在社会公共生活中, 公共组织所具有的公共权力在组织业务活动、公众交往以及利益交换中所表现出来的一种公平、正义、效率、民主、责任的信任力, 属于政治伦理范畴。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王名认为, “公信力是指社会对一个组织的认可及信任程度, 它通过法律约束和自律规范来体现。”[2]
非政府组织公信力是非政府组织在社会中的形象、影响力、号召力及其权威性, 反映了社会公众对非营利组织的满意度和信任度, 它是非政府组织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环节。非政府组织的公信力主要体现在遵守法律法规, 致力于其组织使命和目标,切实体现公共利益, 实现对利益相关者(如服务对象、捐赠者、志愿者、政府等)承诺的公共责任等。[3]
公信力是非政府组织发展的关键, 是非政府组织赢得组织声誉和维持免税地位, 吸引志愿者、获取社会资助和财政支持, 以及实现组织终极目标的必要前提。非政府组织自身的非营利性、公益性等特点, 决定了非政府组织的管理者和工作人员要具有崇高的敬业精神和无私的奉献精神, 在许多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使得公众对非政府组织产生了很高的信赖。因而, 可以说, 公信力就是非政府组织的生命之本。
三、非政府组织公信力现况
从目前的整体发展状况来看,我国非政府组织公信力的发展呈现出以下特点:一是非政府组织公信力总体发展良好。我国非政府组织呈现多层次化发展,一些非政府组织架构参照国家事业单位来管理,非政府组织公信力伴随着组织本身的
发展而发展。在长达几十年的历史发展中,非政府组织公信力受到公众的普遍认同与支持。例如2008 年,红十字会、自然之友、壹基金等非政府组织在汶川地震中发挥了巨大的社会作用,公信力得到显著提升。“希望工程”等一大批非政府组织在相关部门的支持倡导下,得到较快发展,公信力与组织协同发展。
[4]
二是少数的非政府组织公信力下降。当前,伴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一些非政府组织模糊了与政府、市场的边界,钻政策的漏洞,打着公益性牌子,为私人或小团体谋取利益。例如,红十字会的“郭美美”事件,造成了极坏的社
会影响,使人们对非政府组织产生疑问。与此同时,非政府组织由于其自身的特殊性与同政府间千丝万缕的联系,造成了非政府组织的独立性等问题日益突出,公信力发展下降。[5]
三是非政府组织众参与意识增强。互联网的发展催生了非政府组织网络化管理运作,公众的话语权、知情权、参与权意识不断增强。非政府组织的公信力影响范围通过互联网平台被迅速扩大,公众参与非政府组织意识不断加强。[6] 互联网为公众提供了一个更加透明开放的互动平台,一些社会热心人士不仅关注募捐问题,且更加关注募集的资金如何使用的问题,也因此催生了非政府组织公信力的公关和网络化管理运作模式。
四、非政府组织公信力下降的原因分析——以中国儿童少
年基金会为例
(一)组织概括
中国儿童少年基金会(简称“中国儿基会”)是一个为儿童少年教育福利事业服务的全国性社会公益组织,为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家国家级公募基金会,隶属于全国妇联,成立于1981年7月28日。其宗旨是:抚育、培养、教育儿童少年,辅助国家发展儿童少年教育福利事业,特别是贫困地区少数民族地区的儿童少年教育福利事业。
中国儿童少年基金会成立以来,在理事会和业务主管单位全国妇联的领导下,为中国儿童少年教育福利事业做了大量的工作,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中国儿童少年基金会曾多次拨款拨物救助中国遭受地震、洪灾和火灾等自然灾害地区的儿童,还赞助全国各地兴办学校、幼儿园、儿童福利院、孤儿院、儿童养育院和兴建少年宫、少年之家、儿童活动站等。特别是旨在救助贫困地区失学女童重返校园的“春蕾计划”。在全国各地开办了“春蕾学校”、“春蕾女童班”,通过各种形式的实用技术培训活动培训妇女和女童。“春蕾计划”已经成为中国社会知名度最高的社会公益品牌之一。
(二)中国儿童少年基金会公信力危机事件
12月17日,有网友发布微博称,发现“春蕾计划”受资助者中并不是只有女童,“有不小比例为男生”。一个专门帮助失学女童,保障贫困女生受教育权利
的慈善项目,帮扶对象中却出现了男生受助者,事件迅速引起舆论关注。17日19时许,@中国儿童少年基金会紧急作出回应,称该项目本批次资助的1267名高中生中,确实有453名为男生。
根据新浪舆情通大数据平台统计,截至19日12时,“春蕾计划”的全网相关信息达到105.4万条,“春蕾一帮一助学”的全网相关信息达到26万条。事件在网络传播发酵,舆情热度达到高峰,并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重大事件。“春蕾计划”从始至终强调的都是面向女性、女童开展的专项资助。在专属女性的爱心救助项目中,出现了男性的数据,这无疑是对捐助者信任的辜负,同时对慈善机构的公信力产生深刻打击。甚至不少网友认为该项目有“诈捐”之嫌。网民的舆论声中,一方面捐款者感到自己的捐款初衷被辜负,有了被“欺骗”的感觉;另一方面慈善机构没有做到“专款专用”,公众的善意被随意支配,进而产生失望和愤怒情绪。
信任的力量(三)造成中国儿童少年基金会公信力下降的原因分析
第一,资金问题是导致非政府组织公信力不足的最重要的原因。首先,由于国家法律对于非政府组织的财务状况没有明确的规定,因此,非政府组织不需要定期披露其财务情况,导致其透明度很低,影响了社会公众的监督。因此,捐赠者的积极性受到了影响,其对组织的信任度也随着降低,其次,非政府组织资金使用效率的重视还不够,有较多的问题,资金的使用情况考虑不足,浪费了大量的资源,造成了效率的低下[7]。最后,非政府组织在企业化经营的过程中会引起许多的争议,如非营利性性质是否会改变的问题等等。为了使收入最大化,非政府组织着眼于创造为数可观的商业回报的市场。
第二,非政府组织自律机制不健全。非政府组织同业互律未能落到实处, 许多情况下敷衍塞责, 即使采取相应的互律措施, 其效果也不太显著, 甚至形同虚设。许多非政府组织的理事会未能履行切实的监管职能, 项目评估和监管不
到位。因此,一些非政府组织未经批准擅自成立并开展活动, 有的非政府组织“挂羊头卖狗肉”, 从事一些非法活动。并且,一些非政府组织各项规章制度(如, 内部议事制度、章程履行制度、财务制度、人事管理制度等)不完善, 无章可循、有章不循的问题同时存在。
第三,我国有关非政府组织的法律法规滞后。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非政府组织参与公益事业越来越频繁,客观上要求国家制定相关的法规予以规范。现实生活中关于非政府的立法,特别是配套管理法规的制定严重滞后,对各种的非政府组织的管理还不够到位。另外,我国的非政府组织在立法上也缺少高层次和高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