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着眼于纪录片《苏东坡》个案进行分析,从影片中的传统符号、技术应用、国际视野解读,绘画美学以及真实美与意境美统一入手,多角度对《苏东坡》的内容特进行探讨,深入对人物的认识,对影视艺术表达的理解。
活动拍摄关键词:纪录片、苏东坡、内容特
大环境下,文化综艺热潮不断涌动,各种类型的人文纪录片层出不穷,其质量内涵也不断提升改进。纪录片《苏东坡》作为国内首部全景式展现苏东坡的影片,以苏轼贬谪黄州四年的生活为横切面,关照其心路历程的转变,用深入浅出的手法,全景式的将这位历史人物的一生还原出来。
元旦画画图片>书签设计一、传统文化符号的细致呈现。
文化价值是人文历史纪录片的核心价值,任何一部历史纪录片都不能脱离文化土壤。影片中传统中国文化符号的呈现彰显了中华文化的独特的价值观念,也承载着宋人独特的审美追求和精神寄托。中国古代诗词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灿烂瑰宝,苏东坡作为才华横溢,受世
代人瞻仰的对象,在诗词方面的造诣不言而喻。纪录片作为展现苏东坡整体形象的载体,其六个标题《雪泥鸿爪》《一蓑烟雨》《大江东去》《成竹在胸》《千古遗爱》《南渡北归》无不渗透着诗词气息,与纪录片所表现的主题、情感相互渗透,融为一体。在《雪泥鸿爪》一集中,雪泥鸿爪作为一个重要的符号意向,形象的表达了苏东坡才华与境遇形成落差,为苏东坡被检举揭发,即有名的“乌台诗案”做了铺垫,同时也为苏东坡的一生奠定了基调。“民以食为天”,饮食文化在中华传统文化发展史中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纪录片中所呈现的东坡肉、羊蝎子的市井文化,交代了苏东坡性格中更为活泼明朗的一面。同时,在贬谪期间,对于饮食的追求也在侧面反映其心理态度的转变,即以饮食的态度代表了生活得态度。纪录片中几次提到苏东坡自创吃食,树立了“吃货东坡”的人设,拉近了历史文化名人与观众的心理距离。
二、情景重现及数字技术的应用。
人文历史纪录片面临时间和空间的局限,不可能有足够的素材对其进行全方位表现,只能从现有的文献中进行梳理解读。为了更好的还原历史,“情景再现”也成为纪录片的常用手段。这种方式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将文字记录转变为影像更直观的展现出来,增加
了画面表现力,也吸引了观众注意。《苏东坡》中,环境上极力还原北宋面貌,采用人物扮演的方式对苏东坡的生平经历进行演绎,大量的情景再现增强了影片呈现的叙事感,将无法展现的历史事件突破时空的界限呈现在观众面前,弥补了画面影像上的空白。在全片中多处运用CG特效和手绘动画技术,全方位展现苏东坡及其宋朝的人文历史风韵。在影视画面上呈现的绘画等作品,画卷上的人物、花鸟、流水、山林等通过现代技术应用都被带动起来, 通过横移镜头扩展了画面内容,增强了画面动感。动画技术的应用扩大了时间和空间的广度和宽度,使二维画卷以立体式的方式呈现其内容。镜头中带状图示的平面场景促使整各画卷成为新的环境容器,从而自然的参与进叙事,展现宋代独特的文化韵味和风情。现代动画设计的运用,将镜头无法拍摄的千年之前的景象重现出来,解决了历史人文纪录片真实性难以还原的问题,生动地还原苏东坡的生活环境,将宋代的人文景观直观的呈现出来,增强了纪录片形象表达,而且动态的画面呈现大大增强了影片的故事性和可观赏性。
三、立足国际视野的多维解读。
该纪录片历时两年,走访十余个国家,涉及全世界50多位研究苏东坡文化的不同领域的专
家学者,立足于国际视野,从世界大范围来全面解读对苏东坡的研究和理解,专家学者解读的专业性以及汇集全世界不同地域的声音的宽泛性使苏东坡的人物形象更加鲜活丰富起来,比如康震教授和叶嘉莹教授,还有世界各地名品收藏家,国外苏学研究员等。苏东坡不仅是一位文学家,更涉及美食家、画家、书法家等多重身份。苏东坡作为中国传统历史文人,成为中华文化的符号,彰显了中国文化自信。其生命力之强大,跨越了时间和空间的界限,以其强大的文化内涵及包容性,为当代世界各地人民为之赞叹,并吸引了越来越多来自世界各地人的关注与目光。
四、中国式美学的绘画展现。
《苏东坡》在画面表现上延续了央视纪录片精良严谨的制作的一贯作风,每一帧画面都渗透着中国传统美学的唯美朦胧主义风格。庄子曰:天地有大美而不言。每帧画面如同“戏仿”中国山水画,低饱和度的彩根据墨的厚薄呈现不同的空间层次感,虚虚实实,空间由此延展开,扩大了画面的表现力。苏东坡乘船游赤壁一段,同系冷调颜使画面干净清透,不仅表现了“壬戌之秋”清江上的清冷,更为画面注入禅意和哲理,文人墨相得益彰。大景别呈现的开阔视野以及画面的留白减少了空间上的压抑感,营造了“遗世独立”的艺术意境,很好的诠释了苏东坡的心境。
五、真实美与意境美的和谐统一。室内摄影
纪录片相较于故事片,没有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故而需要通过镜头表现其精美的画面、独特的视角来提高纪录片的观赏价值,观赏性在纪录片的视觉表达上显得尤为重要。《苏东坡》在已有的文献记载以及常年来各大苏学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立足人物生平本身,在确保真实性的基础上以情景再现的方式将其人生轨迹及其环境还原出来。同时,淡墨的彩营造如同一幅幅动态的水墨画,通过光影及现代技术设计,观众仿佛在静观一幅行动的山水画卷。在《一蓑烟雨》章节中,苏东坡被贬谪至黄州,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在画面上慢放镜头配合日落时分的剪影烘托了苏东坡泰然处之,逍遥洒脱的达观,也进而表现苏东坡其心境的变化。在讲述《定风波》时,葱葱郁郁的竹叶,彩斑驳的光影等一系列空景,景的畅然也意味着苏东坡心胸的开阔,为在黄州实现突围,自我突破做足了渲染。根据史实用画面呈现其心理转变,通过解说的配合,将这种心理活动外化,将真实事件与画面意境合二为一,实现真实美与意境美的和谐统一。
翡翠好坏怎么鉴别六、结语
《苏东坡》在内容表现上有其独特性和很强的表现力,且立足创新,以国际视野讲故事,
海上牧云记第二部同时辅以现代科学技术,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进行了宣传,通过精美的画面塑造,再现了富有个人极强魅力的苏东坡形象。
参考文献
[1]张洪焓,杜春娟.纪录片《苏东坡》创作中的叙事手法分析研究[J].北京印刷学院学 报,2019,27(03):23-25.
[2]郑文桂. 纪录片画面语言表现力探析[D].福建师范大学,2019.
[3]刘春晓. 人文历史纪录片多元价值及表现手法[D].山东师范大学,2020.
[4]贾娟.诗韵辞情浸润下纪录片《苏东坡》的审美探微[J].电影评介,2020(12):71-76.
[5]王宇恒.纪录片《苏东坡》的文化品格与艺术观照[J].当代电视,2019(07):77-79.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