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 艺
一、知识要点
1.起源
(1)神农说:唐.陆羽《茶经》:“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在中国的文化发展史上,往往是把一切与农业、与植物相关的事物起源最终都归结于神农氏。《神农本草经》记载:“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而解之。”据此,一般认为是神农氏最早发现了茶的药用功能,并以茶为药。
(2)西周说:晋.常璩《华阳国志.巴志》:“周武王伐纣,实得巴蜀之师,茶蜜皆纳贡之。”
(3)秦汉说:王褒《僮约》现存最早较可靠的茶学资料是在汉代,以王褒撰的僮约为主要依据。“烹荼尽具”,“武阳买荼”,经考该荼即今茶。
(4)达摩说:达摩言以九年时间停止睡眠进行禅定,一天渐不支终于熟睡,达摩醒来后羞
愤交加,遂割下眼皮,掷于地上。不久后掷眼皮处生出小树,枝叶扶疏,生意盎然。达摩采食了身旁的树叶,食后立刻脑清目明,心志清楚,方得以完成九年禅定的誓言。
2.发展
(1)兴于唐,盛于宋。
唐朝烹茶法:唐代有煎茶、庵茶、煮茶等方式。唐中叶盛行煎茶,煎茶用的是饼茶,经过炙、碾、罗三道工序,将饼茶加工成细末状颗粒的茶末,再进行煎茶。
宋朝点茶法(徽宗赵佶《大观茶论》)
明朝朱权瀹饮法。
(2)陆羽及《茶经》
陆羽(733年—804年),字鸿渐;汉族,唐朝复州竟陵(今湖北天门市)人,一名疾,字季疵,号竟陵子、桑苎翁、东冈子,又号“茶山御史”。一生嗜茶,精于茶道,以著世界第一部茶叶专著—《茶经》闻名于世,对中国茶业和世界茶业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被誉为“茶仙”,尊
为“茶圣”,祀为“茶神”。他很善于写诗,但其诗作目前世上存留的并不多。他对茶叶有浓厚的兴趣长期实施调查研究,熟悉茶树栽培、育种和加工技术,并擅长品茗。
唐朝上元初年(公元760年),陆羽隐居江南各地,撰《茶经》三卷,成为世界上第一部茶叶著。 全书分上、中、下三卷共十个部分。其主要内容和结构有:上卷三节,一之源,论述茶的起源、名称、品质;二之具,谈有关采制茶叶的用具;三之造,茶叶的种类及其采制方法;中卷1节,四之器煮茶、饮茶的器皿;下卷六节:五之煮,烹茶的方法和各地水质的优劣;六之饮,饮茶风俗,叙述饮茶风尚的起源、传播和饮茶风俗;七之事,叙述古今有关茶的故事、产的和药效;八之出,评各地产茶的优劣;九之略,哪些茶具茶器可省略;十之图,把《茶经》所述内容写在素绢上挂在座旁,即可一目了然。
三、茶叶常识
1.茶的植物属性:茶树是一种多年生木本、常绿植物。属被子植物门,双子叶植物纲,原始花被亚纲,山茶目,山茶科,山茶属。
2.茶的源产地:中国,西南的云南、贵州、和四川是原产地的中心地带。
3.中国四大茶区:西南茶区、华南茶区、江南茶区和江北茶区。
4.茶叶特性:易碎性、吸湿性、陈化性、吸附异味性
5.茶叶分类的方法
(1)根据制造方法和品质上的差异,分为加工茶和在加工茶。
加工茶(基本茶类)分为绿茶、红茶、乌龙茶(青茶)、白茶、黄茶和黑茶六大类。
再加工茶:花茶(茉莉花茶)、紧压茶(黑砖)、萃取茶(速溶茶)、果味茶(柠檬红茶)、药用保健茶(减肥茶)、含茶饮料(茶汽水)
(2)按生产季节分为春茶(明前茶、雨前茶)、夏茶、秋茶和冬茶。
(3)按照加工过程将茶叶分为毛茶和成品茶。
乌龙茶的种类(4)按销路分为外销茶、内销茶、边销茶和侨销茶
(5)按发酵程度:不发酵、部分发酵、半发酵、全发酵、后发酵
二、绿茶
绿茶类属不发酵茶。这类茶的茶叶颜是翠绿,泡出来的茶汤是绿黄,因此称为“绿茶”。例如,雨花茶、龙井、碧螺春等。
颜:碧绿、翠绿或黄绿,久置或与热空气接触易变。
原料:嫩芽、嫩叶,不适合久置
香味:清新的绿豆香,板栗香。
滋味:清淡微苦
性质:富含叶绿素、维生素C。茶性较寒凉,、茶碱含量较多,较易刺激神经。
加工工艺:杀青、揉捻、干燥
分类:炒青绿茶、烘青绿茶、晒青绿茶、蒸青绿茶
【都匀毛尖】
都匀毛尖,又称“白毛尖”“细毛尖”“鱼钩茶”,是黔南三大名茶之一。都匀毛尖产于贵州省都匀市,主要产地在团山、黄山、哨脚、大槽一带。早在明代就列为“贡茶”。18世纪末,都匀毛尖开始出口行销国外,1915年在巴拿马国际赛会上获奖。1982年6月,在全国名绿茶评比会上,名列全国第二。
都匀毛尖素以“干茶绿中带黄,汤绿中透黄,叶底绿中显黄”的“三绿三黄”特着称。具体特点:外形条索紧结纤细卷曲、披毫,绿翠,香清高,味鲜浓,叶底嫩绿匀整明亮。其品质优佳,形可与太湖碧螺春并提,质能同信阳毛尖媲美。庄晚芳赞誉:雪芽芬芳都匀生,不亚龙井碧螺春。饮罢浮花清鲜味,心旷神怡似神仙!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