毒胶囊问题探究
2607100207 谈识
继“三聚氰胺”、“瘦肉精”、“染馒头”之后,又冒出这个可恨的“毒胶囊”来。为什么中国大地的食品问题频频出现问题,毒胶囊又是什么呢?在其背后又有怎样的不为人知的故事细节呢?对于近期发生的毒胶囊事件,我既痛恨有些本国商人的无良知、唯利是图、置本国人民性命于不顾的无耻行径;也想系统了解一下毒胶囊事故的起因与后果、看看真实的情况到底怎样。
4月15日,央视曝出国内9家药企的13种产品采用了铬超标的空心胶囊,在国内引起轩然大波。9家药厂生产的13个批次的药品,所用胶囊的重金属铬含量超过国家标准规定2mg/kg的限量值,其中超标最多的达90多倍。如下图所示。
截至目前,已有多家涉事药企网站被黑客攻击。而在这些药企中,除了丹东市通远药业和通化颐生药业宣布召回被曝光批次的药品外,其余企业截至目前均无动作。而吉林修正药业和吉林省辉南天宇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则否认其药品存在质量问题。
尽管修正药业拒绝承认其药品存在安全问题,但其从15日晚起即被黑客攻破,期间短暂恢复正常后,又于4月16日再次被黑。截至发稿时,其网站变为全黑,上有“胶囊,请选择修正药业!良心药,放心药!!中国人就知道坑自己!中国老百姓集体路过!”字样。
据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网站消息,按照企业全覆盖、品种全覆盖、产品批次随机抽样的原则,国家食品药品监管局在全国范围内对药用明胶和胶囊生产企业进行了全面排查,对18家药用明胶生产企业抽验了166批明胶,检出1批产品铬超标;对117家药用胶囊生产企业抽验了941批药用胶囊,检出15家企业74批胶囊铬超标,不合格率为7.9%。
15家铬超标药用胶囊生产企业分布在,浙江9家、河南2家、四川2家、重庆2家。国家食品药品监管局责成相关省局对违法企业立案调查并责令监督企业立即召回铬超标药用明胶和胶囊,在监控下销毁,坚决防止再次流入市场;按照法定程序吊销药品生产许可证;上述企业移交公安部门立案侦查。
国家食品药品监管局负责人强调,对铬超标药用明胶和胶囊企业及相关责任人员,必须依法从重从快查处。药用明胶和胶囊生产企业产品铬超标,坚决吊销企业药品生产许可证;其企业主要负责人和直接责任人,一律列入黑名单,不得再从事药品生产、经营活动;使用工业明胶生产药用胶囊的,一经查实,立即移送公安机关侦办,追究刑事责任。
在上述事件发生后,我想弄清毒胶囊到底是怎么来的,为什么有市场,为什么到现在才被发现,以后该怎么办。结合所查资料与个人见解,我试图寻着答案。
毒胶囊是怎么做成的?
制鞋后的皮革下脚料被生产明胶的工厂收购来加工成所谓的“蓝皮胶”,即用生石灰处理工业皮革废料,再熬成明胶,用化学原料给明胶去污,这出来的便是工业明胶,按理说应用于工业生产。然而工业明胶经过加工制成药用胶囊,胶囊生产商把药用胶囊卖给药企,在制成我们所吃的胶囊药。(药用明胶、食用明胶和工业明胶,从原料来源看,新鲜动物的皮和骨骼都是明胶的原料,对食品级的、药品级的,规定皮和骨骼都应该是健康的、新鲜的,而且必须是通过检疫的;从标准来说,药用明胶和工业明胶最明显的区别就是铬的检验。工业用的明胶不规定铬检验这一项,而食品和药品用的明胶都规定了铬的检验,而且限度都是一样的,
都是2ppm,方法也基本上一致)。
下面我们可以来看一个真实的例子。衡水市阜城县的河北学洋明胶蛋白厂是一家获得食品添加剂产品生产许可证的企业,具备年产上千吨明胶的生产规模。在厂里的空地上,各种各样的碎皮子像垃圾一样堆成“小山”,散发着刺鼻的臭味,这种碎皮子正是“蓝矾皮”,业内俗称“蓝皮”。它们其实是从皮革厂鞣制后的皮革上面剪裁下来的下脚料,价格便宜,每吨只要几百元。而按照《食用明胶》行业标准,食用明胶应当使用动物的皮、骨等作为原料,严禁使用制革厂鞣制后的任何工业废料。原本又脏又臭的工业皮革废料,经过生石灰浸渍膨胀、工业强酸强碱中和脱、多次清洗等一系列工序处理后,变得又白又嫩,跟新鲜动物皮原料没什么两样。在熬胶车间,清洗后的皮子被放入直径三四米的熬胶锅里熬成胶液。熬出来的透明胶液,再经过浓缩、凝胶、干燥、粉碎等工序,就摇身一变,成了淡黄的“蓝皮胶”。胶囊作为药品辅料,生产环境和加工过程必须卫生。而在这里的情况是:人员未经消毒,便可随意出入生产车间。负责挑拣整理的工人直接用手接触胶囊。一些掉在地上的破损胶囊被扫起来,连同切割下来的胶囊废料一起回收使用。而且由于皮革在工业加工鞣制时使用了含铬的鞣制剂,使用“蓝矾皮”加工的工业明胶,重金属铬的含量一般都会超标。毒胶囊
毒胶囊毒在哪?
上文中我们提到了加工时使用了含铬的鞣制剂,而重金属铬有两种形式三价铬和六价铬。三价铬参与人体代谢,是人体必不可少的微量元素,但长期摄入会引发累积性中毒。六价铬的毒性是三价铬的100倍,会致癌并诱发基因突变。而且工业明胶中的铅、镉、砷等都具有很强的毒性,对人体的伤害极大。因而规定重金属铬的含量均不得超过2mg/kg。而毒胶囊却远远超标了。
毒胶囊的原料蓝皮胶还流向哪里?
据相关企业的人士透露,上述“学洋明胶”不仅药用胶囊生产企业,还流向众多食品企业,成为雪糕、冰激凌,乳制品和饮料的原料。
毒胶囊为什么会流通市场?
首先是其成本低,虽然胶囊在药品成本中占比重很小,但在药品招标采购中,价格因素权重一度占到整个评分的90%以上,谁能把价钱更降低一点,谁就有可能最终中标。因此几厘钱的差距决定是否中标。
其次是自检缺失,企业每进一批胶囊,需要交给有资质的第三方进行检测,对照胶囊厂提供
的技术参数,如果都合格,才能投料使用。但由于大多数企业不具备铬含量的检测能力,质量好坏大致凭价格来判断,并按照胶囊厂给的指标作为投料依据,不再复检。导致以下蒙上。
还有监管不力,药品企业的生产不符合国家标准所规定的要求,国家制度形如虚设。也无人问津。
为什么现在才检验出毒胶囊?
药品辅料的监管相对药品来讲比较薄弱,不像药品那么严格,在2010年之前没有对胶囊的标准中铬成分进行限定,在2010版的《中国药典》刚加入。另外对于成品药的监管,只检测胶囊内成分,不检测胶囊。因而毒胶囊逍遥法外了好久,许多企业为了5厘钱而丧失道德。
如何鉴别毒胶囊呢?
品中添加工业明胶属违法。工业明胶做的胶囊和药用明胶做的胶囊会有三个地方差异。
·质脆:一般工业明胶做的胶囊质量比较差,相对比较脆,因为工业产品杂质多。有的胶囊一捏就碎了,或者是打开之后一碰就碎。
·艳:胶囊颜越鲜艳的越要小心。因为食用明胶是透明的、白的,很干净,而工业明胶杂质多。工业明胶会多加香精、染剂来掩饰杂质。
·口松易拧:工业明胶做的胶囊很多不光质量、材料、工艺、环境上差,很多胶囊口是松的,很容易拧开。
毒胶囊事件给我们的启示
严查问题明胶,不能仅仅针对胶囊生产企业,而应该有针对食品、药品行业更广泛的检测和频率更高的抽查。
明胶生产应实行准入制,工业明胶的产量、去向都应有严格的监控措施;使用食用明胶生产医用胶囊和食品的企业,不仅应从合法渠道进货还要备有相应单 据供检查。有关部门还应定期检查其生产过程中是否有违法添加的现象,对产品和原料都要进行严格抽检。
有些商家的良心道德基本靠不住。完善食品药品安全法律体系与监管制度,制定、完善相关食品药品安全国家标准,十分必要。从制度上强化、落实,加大食品药品质量安全的监管力度,把食品药品安全检测常态化、制度化,并在电视、报纸、网站等传媒上及时公布食品药
品质量检测指标。
保障人们的知情权和对相关企业的监督权。积极鼓励众举报,设立举报中心。并对提供真实情况的众以物质及精神的奖励。并且对违规企业,进行毁灭性的处罚。以彰显监督部门的公信力。
在搜集到相关资料时,我充满了气愤。愤怒为什么总有些国人干出如此无人性无良知的事情,为什么竟去为了一己私利而残害无辜同胞。我无法明白,我想这和国家一些制度及国民素质大背景有关吧。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