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提纲
1、陆游的生平及思想对其爱国主义诗歌创作的影响。
2、陆游生活的社会背景对其爱国主义诗歌创作的影响。
3、陆游诗歌中爱国主题的表现方法。
4、陆游诗歌中的爱国主题对后世的影响。
5、陆游诗歌中的爱国主题的独特特点。
【内容摘要】陆游,南宋著名爱国诗人,也是诗歌作品存世量最多的诗人。由于陆游生活在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十分尖锐复杂的时代,所以他常常为分裂的祖国而忧虑,为受煎熬的人民而悲愤。陆游的许多诗篇抒写了抗金杀敌的豪情和对敌人、卖国贼的仇恨,风格雄奇奔放,沉郁悲壮,洋溢着强烈的爱国主义激情,在思想上、艺术上取得了卓越成就,不仅成为南宋一代诗坛领袖,而且在中国文学史上享有崇高地位。
【关键词】陆游 爱国主义 忧国忧民 舍生报国
爱国,是中华民族几千年以来亘古不变的旋律,向来备受人民关注。在文学领域,爱国主义也早已成为评判作家思想性的一个重要原则。陆游的诗歌无不渗透着他对祖国对人民的挚爱,因而享誉千古。
爱国主义的诗句陆游的诗歌不仅数量多,而且内容丰富,有的感时伤怀抒发感情,有的描绘祖国壮丽山河,也有的反映农村秀美的田园风光或凄美爱情等。这些作品或气势恢宏或感情炽烈,然而在这些内容丰富的作品中,始终有一种感情贯穿其间,那就是收复失地,御辱强国的强烈的爱国主义之情。陆游为被分裂的祖国而忧虑,为受煎熬的人民而悲愤。这种永不衰竭的爱国主义之情是陆游诗词作品的主旋律。
一、陆游的生平及思想对其爱国主义诗歌创作的影响。
陆游出生时,正值女真大举南侵之际。靖康之难后,为避兵乱,随家人逃难,在颠沛流离中度过了童年时期。“儿时万死避胡兵”(《戏遣老怀》)的惨痛经历,及家族的熏陶使陆游从小就产生了抗敌御侮的爱国理想和“少小遇伤乱,妄意忧元元”(《感兴》)的忧国忧民的
高尚情怀。于是从儿时起,陆游便发愤立下了英雄誓愿:“儿时祝身愿事主,谈笑可使中原清”(《壬子除夕》)。陆游出生在一个富有学术和文学空气的仕宦之家,其曾祖父、祖父在文学方面都有很深的造诣。父亲陆宰是位著名的藏书家,也是个有爱国思想的官员。他以国愁为念,常常与志同道合的朋友在家谈论国事,斥责祸国殃民的昏君赃官。这对陆游的爱国思想有着深刻的影响。从小就立下了“上马击狂胡,下马草军书”的誓愿。
总之,陆游的一生是在内忧外患中度过的。自记事起,目睹的是金兵对中原的践踏肆虐,百姓无奈的背井离乡;耳闻的是父辈们救国救民的爱国言辞,使得陆游的思想较早的定格在忧国忧民、舍生报国之上。此外,陆游的个人修养是很严格的。强烈的是非观,对人民疾苦的关心,以爱国先驱为自己的楷模,在个人生活上的严格要求,以及从前辈诗人的篇章中汲取的滋养,都是陆游具有始终如一的爱国主义思想的基本保证。
二、陆游生活的社会背景对其爱国主义诗歌创作的影响。
陆游生于宋徽宗赵估宣和七年(1125年),宋钦宗靖康元年冬(1126年)发生了靖康之变,金军攻破东京(今河南省开封市),徽、钦二帝被俘,葬送了北宋一百多年的江山。陆游的父亲陆宰,曾任直秘阁,京西路转运副使,是一个有爱国思想的士大夫。陆游少儿时代跟随父亲辗
转逃难,饱经战乱,耳闻目睹的是金人兵马的肆虐践踏,人民流离,山河破碎,父亲及长辈们的慷慨陈辞。国破家亡的耻辱在他幼小的心灵上打下了烙印,父辈们宁死救国的精神给他种下爱国思想的种子。他就是在这种充满爱国思想的家庭和社会环境的熏陶中成长起来的,他全身的血液中无不奔腾着爱国主义的细胞。陆游所处的时代,金兵侵略,祖国的大好河山被分裂,北方广大人民遭受到民族压迫,而南宋小朝廷却屈膝事敌,不思恢复,这种奇耻大辱,是广大人民和爱国志士所不能容忍的。雪耻御侮,收复失地,是爱国志士的抱负,是人民的迫切愿望,也是人民的爱国思想。这种思想出现后,必然要反映到当时的文学作品中来,于是,慷慨悲歌的爱国热情,代替了酣歌醉舞与柔靡香艳的诗歌情调。陆游就是这类诗人的杰出代表,他呼吸着时代的气息,以独特的格调,唱出了时代的最强音。他幼年流离失所,四处漂泊,受到过爱国主义思想的强烈熏陶。成人后他在政治上受到了种种挫折,这些经历更加激发了他的壮志爱国热情,他66岁退居山阴,过着近20年的清贫生活,写了许多闲谈的诗篇,但他笔下的草木山水,梦昔抚今,都寓意着爱国、爱人民的深情。
三、陆游诗歌中爱国主题的表现方法。
1.陆游诗歌中的爱国情怀,主要表现在忧国忧民、心系国家上,他把自己的爱国情怀融化到诗歌中,或直抒胸意,或含蓄寄意。
在陆游的时代,祖国的大好山河被分裂,北方广大人民遭受到民族压迫,而南宋小朝廷却屈膝事敌,不思恢复,这种奇耻大辱,是广大人民和爱国志士所不能忍受的。雪耻御侮,收复失地,是爱国志士的抱负。陆游的"抱负",不是仅仅做一个诗人,从"岂其马上破贼手,哦诗长作寒将鸣" ? (《长歌行》);到"愿闻下诏遣材官,耻作腐儒长碌碌!"(《融州寄松纹剑》),他不满足于纸上谈兵,"以口击贼",而是要据鞍杀敌,所谓"手枭逆贼清旧京"、"直斩单于衅宝刀"。陆游将诗歌中的爱国情怀集中表现为那种"铁马横戈""气吞残虏"的英雄气概和"一身报国有万死"的牺牲精神。早年他在《夜读兵书》诗里就说:"平生万里心,执戈王前驱。战死士所有,耻复守妻孥"!去蜀之后,他也没有消沉,《前有樽酒行》说:"丈夫可为酒死?战场横尸胜床第"!《书悲》诗也说:"常恐埋山丘,不得委锋镝"!他始终是以为国立功,战死沙场为光荣。正是在这个意义上,他认为"从军乐事世间无"(《独酌有怀南郑》)。直到八十二岁,诗人还唱出了"一闻战鼓意气生,犹能为国平燕赵"(《老马行》)的豪语。这些诗句无不显示了陆游的爱国情怀。然而,现实是残酷的,南宋统治集团妥协投降的基本国策决定了陆游一生郁郁不得志。于是,陆游转向了祖国的大好河山,用诗歌含蓄寄意,来表达自己的爱国情怀。
陆游的爱国思想是深沉的,陆游的诗中由于其浓厚的爱国思想之贯注而显得更加恢弘。在那
恢弘的意境中,我们深深地感受到了诗人的拳拳报国心,盈盈赤子情。请看《金山观日出》:"系船浮玉山,清晨得奇观。日轮擘水出,如觉江面宽。遥波蹙红鳞,翠霭开金盘。光彩射楼塔,丹碧浮云端"。玉山、红翠、金盘、丹碧,诗人大放笔彩,绘出了一幅彩斑斓、气势磅礴的日出巨画。陆游还多次歌咏情调浪漫的海上遨游,《航海》云:"潮来涌银山,忽复磨青铜。饥鹘掠船舷,大鱼舞虚空。流落何足道,豪气荡肺胸。歌罢海动,诗成天改容。行矣跨鹏背,弭节蓬莱宫"。陆游赞美的山,一如其理想中的猛士:"白盐赤甲天下雄,拔地突兀摩苍穹。凛然猛士抚长剑,空有豪健无雍容"(《风雨中望峡口诸山奇甚戏作短歌》)。陆游欣赏的泉,不是普通的幽涧细泉,而是罕见的石壁飞泉:"奇哉!一削千仞之苍崖,苍崖中裂银河飞,空里万斛倾珠玑"(《醉中下瞿塘峡中流观石壁飞泉》)。,诗人在对祖国山水风光的激情描绘中,征服了时空,昂然"精鹜八极、心游万仞",将自我形象与山水形象熔铸为一,诗篇境界之阔大,意象之奇幻,气魄之豪迈,笔势之纵肆,莫不令人拍案叫绝。其实,陆游山水风光诗的这种雄浑的气势是与他胸怀天下的人文情怀分不开的,试想,一个对祖国缺乏深厚情感的人,能对祖国的自然山水这么倾情吗?能写出这么有魅力的山水诗吗?很显然,对祖国自然山水的倾情描绘,是陆游爱国情愫在另一方面的寄意表达。有时在自然山水景物与田园生活的语境里,历史责任感与使命感常袭诗人心头,身
在山水,却心系国事。诗人触景生情,情调低沉,曲折地抒发自己赤子爱国之情,从"把酒不能饮,苦泪滴酒觞。醉酒蜀江中,和泪下荆扬"(《江上对酒作》),到"天下可忧非一事,书生无地效孤忠"(《溪上作》),无不说明陆游山水田园诗中的爱国情怀,是厚实的,也是炽热的。
2.陆游诗歌中的爱国情怀,也体现在关注劳动人民生活疾苦,荣辱人民生活之中去。
陆游曾前后在农村度过了三十多年的时间,是其他的古代诗人无有可比的。与人民朝夕相处,对人民的愁苦酸辛有深切了解,其诗作关注劳动人民生活疾苦,自然超越一般诗人的浮泛,正是在这一点上,表现了陆游悲天悯人的伟大爱国情怀。基于对一己思想行为的自审自视,陆游在扰攘不宁的人世间,寻自我的对应体。他把目光投向了百姓,主要是那个时代的人民。在与人民的对照中,他进一步深察自我,对百姓倾注了深切的同情。"有山皆种麦,有水皆种粳;牛领疮见骨,叱叱犹夜耕;竭力事本业,所愿乐太平。门前谁剥啄?县吏征租声。一身入县庭,日夜穷笞榜,人孰不惮死?自计无由生。还家欲具说,恐伤父母情。老人倘得食,妻子鸿毛轻。"(《农家叹》),全诗写出了农民的辛勤劳动、善良性格,以及剥削阶级对他们的残酷掠夺,表达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疾苦的关心,同时他还融入人民生活中去,"
我是识字耕田夫",诗人虔诚地以能把自己摆进农夫的行列而感到光荣,以能够疏离原本所属的士大夫阶层为自豪。他在《晚秋农家》中云:"我年近七十,与世长相忘。筋力幸可勉,扶衰业耕桑。身杂老农间,何能避风霜。夜半起饭牛,北斗垂大荒。"诗人不仅"身杂老农间",以一个纯粹的农民形象体验着农民的生活,而且"与世长相忘",以远离尘世的淡泊情趣贴近人民的心理。《贫甚作短歌排闷》云:"年丰米贱身独饥,今朝得米无薪炊。地上去天八万里,空自呼天天岂知。"只有切身体味农民的困苦,才能对农民抱以深切的同情,才能写出感人肺腑的诗句。对农民苦难的同情与关照,是陆游诗歌之人文关怀的集中体现。
对普通劳动者的颂扬,是陆游诗歌中爱国情怀的又一大表现。他歌颂故乡《渔夫》的顽健,"老翁短楫去若飞,我欲从之已天际";他写农民的勤劳简朴,"老农爱犊行泥缓,幼妇忧蚕采叶忙"(《春晚即事》);他写农家小姑的爱美,"谁言农家不入时?小姑画得城中眉"(《岳池农家》)。对普通劳动者的歌颂源于陆游胸怀天下的人文精神,是其"宇宙精神"的具体体现。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