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服务忌语
“入境而问禁,入国而问俗,入门而问讳。”在旅游服务中要努力避免有意无意地触人忌、犯人讳,就要广泛地了解各方面的禁忌现象,尊重客人及其风俗习惯,学会忌讳的、委婉的、文雅的、有礼的说法体现对客人的尊重与关爱。
一、什么是禁忌
语言是人类思维的工具,是伴随着人类思维能力的发展而逐步形成的,人们用语言来进行社会交往、人际交流。
但自语言形成之日起,语言就已经并不仅仅只是一个工具,而成为风俗的和精神文化的一部分。在通常生活中,人们常常可以听到“灯下不说鬼,进山不说狼”、“一语成谶”的说法,就反映出人们通常相信语言具有某种魔力,相信语言这种符号,与它所代表的真实内容之间确实存在着某种完全同一的效应关系的思想。
因此在交际中人们出于某种原因不能、不敢或不愿说出某些词语,这些词语有的被认为危险、神圣、神奇,有的被认为令人难堪,还有的被认为不堪入耳,它们往往只限于在某些人或某种场合下使用,这一现象被称作语言禁忌。汉语言中的语言禁忌多是消极的。
人们害怕触犯语言的神力会带来灾祸,因而避讳某些语词。在一定的时期,民间不同的行业、不同的地区有不同的语言忌讳,又称语言塔布。“塔布”来源于玻利尼西亚汤加语“Taboo”,意思是“需要极端注意的事”,意译为“禁忌”。所谓语言塔布(verbal taboo)包括两个方面:即语言的灵物崇拜(语言拜物教)和语言禁忌。
语言禁忌是语言灵物崇拜的结果。语言本来是劳动创造并与劳动生产一起发展起来的一种社会交际工具。但是在对自然现象和自然力不理解的环境里,语言往往和某些自然现象联系起来,或者同某些自然力给人类的福祸联系起来。这样,语言就被赋予了一种它本身没有的、超人的感觉和超人的力量。语言成了祸福的根源。谁要是得罪这个根源,谁就会得到加倍的惩罚;反之,谁要是讨好这个根源,谁就会得到庇护和保佑。这就自然而然地导致了语言的禁忌和灵物崇拜。
十八世纪英国航海家库克来到南太平洋的汤加岛,发现那里有许多奇特的现象,例如,某
些东西只允许特定的头等人物(神、僧侣、国王、酋长)使用,而不允许一般人沾边;或只允许作特定的用途,而不准用于一般的目的;或不许某一社会集团(例如妇女)的人使用等等。那里的居民称这种禁忌为“塔布”。后来“塔布”这个词进入了人类学、社会学、语言学等领域,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禁忌)的专用名称而被广泛运用。“塔布”现象包括两方面:一方面是受尊敬的神物不许随便使用,另一方面是受鄙视的贱物不能随便接触。因此,所谓“语言塔布”,实质上也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将语言当作神灵一样来崇拜(即语言拜物教),二是在某些场合对一些特定语言的禁用或代用(即委婉语词或鄙视语词的运用)。
二、一般称谓禁忌
1、注意称谓的准确性
2、注意称谓的特殊性
3、注意称谓的礼貌性
1、长辈禁忌
在中国,称谓禁忌根源于社会传统文化。中国是一个宗法社会,尊祖敬宗是中国人的一贯传统,特别忌讳直呼长辈的名字。汉族说与写,都忌言及祖先、长辈的名字。司马迁写《史记》,因其父名”谈”,所以把”赵谈”改为”赵同”,把”李谈”改为”李同”;清朝刘温叟,因其父名”岳”,竟终身不听”乐”。直至现时,子女仍然禁忌直呼长辈的名字,更不能叫长辈的乳名,晚辈称呼长辈时,一般应以辈份称谓代替名字称谓,如叫爷爷、奶奶、姥爷、姥姥、爸爸、妈妈等等。这类称谓可明示辈份关系,也含有尊敬的意思。不但家族内长幼辈之间是如此,师徒关系长幼辈之间也是如此。
2、同辈禁忌
不但晚辈忌呼长辈名字,即使是同辈人之间,称呼时也有所忌讳。在人际交往中,往往出于对对方的尊敬,也不宜呼其名。一般常以兄、弟、、妹、先生、女士、同志、师傅等等相称。在必须问到对方名字时,还要客气地说“请问尊讳”,“阁下名讳是什么”等等。我国有些地方的人结婚生过孩子后,别人就不再直呼其名,而是按其子女的名字,称为“某某他爹”、“某某他妈”。汉族也有类似的习俗。甚至一结婚,一成家,就改了称呼。
妻子叫丈夫“外头的”、“掌柜的”、“当家的”;丈夫称妻子为“屋里的”、“做饭的”、”内当家的”。
再不然就是互相认“哎”、“嗯”来招呼,一般很少再直呼其名。外人称呼他们,也是“某某的男人”、“某某的女人”,“某某的老头”、“某某的老婆”。虽然这样说着麻烦,而且也指出了另一个人的名字,但因为所说的不是其本人的名字,所以也算是做到了没有直呼其名,因而是不犯忌讳的。
三、性格、个体忌讳
1、性格各异,要区别对待
a猜疑性格
b傲慢性格
c缅甸性格
d急躁性格
e沉默寡言性格
2、个体不同,但一视同仁
a性别
b年龄
c外貌
d残疾与健康
e熟人与客人
f职业
四、年龄和属相忌讳
(1)女子年龄的忌讳
如果你问了一位女士的年龄,是很不合适的,因为她认为这是她自己的秘密,而且每个人都想永葆青春,没有比对中年妇女说一声“你看上去好年轻”更好的恭维了。
(2)岁数的忌讳
人的名字要避讳,人的岁数、属相也有所避讳。中原一带最普遍的岁数忌讳是73、84、100岁等等。岁数忌言73、84,据说与孔孟二圣的终年有关。传说孔子是73岁死的,孟子是84岁死的。因此人们以为这两个岁数是人生的一大关口,连圣人都难以逃避的,一般人更不用提,所以都很忌讳。俗语中有“73、84,不死也是眼窝刺”,“73、84,阎王不请自己去”等等一些说法。
此俗流行于中原一带,其他地区也习见,至今不衰。岁数又忌称言“百岁”。百岁常常用来指人寿之极限,如“百年和好”、“百年之后”等等都是暗指寿限之极的,所以若要问到某个人的岁数时,是忌讳说百岁的。真正是一百岁整,也要只说是99岁。
据《北平风俗类征·语言》引《朔纪》云:“燕人讳言四十五岁,人或问之,不曰‘去年四十四岁,’则曰‘明年四十六岁’,不知何所谓也。”又据河南河北一些调查资料表明,讳言四十五岁,其由来是与包公陈州放粮有关。
传说包公陈州放粮这年是四十五岁,中途遇盗,乔装王八(妓院伙计类),逃出险地,幸免遇难;又有传说为,当年包公设计捉拿赵王。因赵王好淫,包公诈言身死,密嘱夫人与前来哭祭吊唁的越王调情,骗取其上方宝剑,然后一举将赵王拿获铡死。这些传说虽不一定确切,
然而从传说中可以看出,忌言四十五岁,实际上是与遇险、假死、当王八等凶祸不吉之事相关的。这些事中任何一点都足以形成民间的禁忌习俗。
3)属相的忌讳
因属相可以标明一个人的年龄,且又指代自我的本命,所以俗间有忌言属相的禁事。旧时,艺人进宫唱戏除了记住当天宫中的“忌字”外,还要记住皇上、太后、皇妃等人的名讳、属相的忌字,否则,就要受责罚。清太后慈禧是属羊的,因而讳忌唱戏时提到羊字。连剧目、台词都要改。像《变羊记》、《牧羊圈》、《苏武牧羊》等都不能演。《女起解》中“羊入虎口,有去无还”也要改成“鱼儿落网,有去无还。”据《清稗类抄》云:“盐城有何姓者,其家主人自以子为本命肖鼠也,乃不畜猫,见鼠,辄禁人捕。久之,鼠大蕃息,日跳梁出入,不畏人。”可见此种视属相为本命忌言及其习俗是有着广泛的民间信仰基础的。
五、凶祸词语忌讳
在新年、新婚这类开端之日,对语言的禁忌尤为讲究。所以大正月里忌说“死、输、光”等字眼,怕给全年带来灾祸。语言禁忌中最能表现民族特和地域特的是谐音式禁忌。语音与
意义本来是任意约定的,没有什么自然的内在联系。而任何一种语言的语音系统总是很简单的,不可避免地会出现同一语音形式表示几种不同意义的情况。
这就为语言魔力的施展提供了机会,许多禁忌语都是由谐音联想而产生出来的。因为人类在愚昧阶段很难理解两个完全同音的事物会毫不相干,他们相信那些与不幸事物同音的语词会带来不幸。旧时代的戏班子里有很多忌讳的字,尤其最忌讳“散”字。因为散班是戏班里最大的灾难,凡事与“散”字同音的,也必须用别的字代替。比如雨伞,因为“伞”字与“散”同音,得叫“雨盖”、“雨挡”、“雨遮”、“雨拦”。又如船上人讳言“翻身”、“搁住”等字眼,于是把“帆”叫做“蓬”,把“箸”叫作“筷”。
(1) “死”字的忌讳
死亡是人们最恐惧、最忌讳的了,所以“死”字是不能提及的。在汉语中与了不同的等级。《礼记·曲礼》云:“天子死曰崩,诸侯曰薨,大夫曰卒,士曰不禄,庶人曰死。”这是从贵贱、尊卑方面对死事的异称,是某种等级观念的表现,然而也含有对“死”字的避忌意义。
此外,对不同信仰者之死有不同表示法,佛教徒死称“涅槃”,僧人死用“归真”、“圆寂”、“人寂
”、“灭度”、“坐化”;道教徒死用“羽化”、“尸解”;基督教徒死用“见上帝”。有神论者言死常用“见阎王”、“上西天”、“归西”、“归天”;马列主义者常用“见马克思”代死的叫法。对不同价值之死有不同表示法,褒义的有:“牺牲、捐躯、捐生、授命、玉碎、效命、成仁、取义、就义、以身许国”等。贬义的有:“横死、丧生、送命、毙命、死于非命、呜呼、完蛋,了结”等。
(2)与凶祸有关的词语的忌讳
由于迷信思想,人们相信吉凶祸福是由命运安排的,由此产生了趋吉避凶的观念。民间有“说凶即凶,说祸即祸”的畏惧心理,因而禁忌提到凶祸一类的字眼,惟恐因此而致凶祸的真正来临。
凶祸词语一般分为两种,一是本身没有凶祸之意,只是其读音与凶祸词语谐音,因而犯了词语禁忌。二是词语本身有凶祸之意。
“金利来”,英文名称为(Goldlion),意为“金狮”,由于“狮”和“死”谐音,犯了广东人和东南亚国家华人的忌讳,因而音意译结合取现在的名字。
民间送礼忌送钟、送伞,因“钟”和“终”同音,“伞”和”散”同音。这些都是由于谐音而引起凶祸之意的例子。为了防止凶祸的事情发生,民间在语言方面还忌讳说出与凶祸直接或者间接有关的词语。广州一带,旧时因为方言”空”与“凶”同音,所以把“空屋招租”改成“吉屋招租”。
平时人们忌说“眉毛倒了”,是忌讳“倒霉”之意。忌言“梨”、”伞”,而称“圆果”、“竖笠”,是避讳“离散”的意思。忌言“苦瓜”而称“凉瓜”,是要避开苦难之“苦”字。忌言“吃药”,而称“吃好茶”,是忌讳“生病”之意。香港探望病人和亲友时,忌讳送剑兰、茉莉、梅花等花束。因为“剑兰”与“见难”(意为日后难相见了)谐音;“茉莉”和“没利”、 “末利”谐音;“梅”与“霉”谐音,故被视为“倒霉”、“不吉利”的花卉。特别不适宜送给病人和从商的亲友。这一切都是避凶求吉的语言禁忌现象,民间称之为“讨口彩”。
(3)数字的忌讳
谐音凶祸词最常见的估计是“四”这个字了,数字“四”在中国及日本、韩国、朝鲜等一些亚洲国家被视为一个不吉祥的数字,究其原因,“死”字谐音。在日本医院里没有4层,也没4号房间或病房,探望病人千万不可提4字。在中国,车牌号码、电话号码尾数有4的就不受欢迎。人们尤其要避开“14”,谐音“要死”、“54”,谐音“我死”,44、444、4444等数字。
六、亵渎词语忌讳
“兔”、“狗”、“驴”、“牛”等畜类常常被用来咒骂人,因而平时便忌讳在人前说到这些动物,尤其不能和人相提并论,否则,会伤害别人,引起斗殴纠纷。与和尚、道士说话,更不能说出“驴”和“牛”字,因为和尚最忌被骂作虎的谐音四字吉祥语“秃驴”,道士最忌被咒作“牛鼻子”。有生理缺陷的人,也讳忌当面嘲笑他的缺陷,这也是对人不尊重的亵渎行为。如当着秃头的人忌言秃,当着跛腿的人忌言瘸等等。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