练市过春节的习俗
一、置办年货
在练市,好多人家刚一交腊月就开始准备年货了,不过大多数的练市人都是到腊月十五以后才开始置办年货的。所以过了腊月十五以后,练市的集市上就热闹起来了,到处都是购买年货的人。每家每户忙着准备过年用的食品,咸肉、酱肉、酱蹄子、猪头、咸鱼干挂满了每家每户的门前和水阁檐下。新年的气氛感染了小镇里的每一个人。漫步在小镇,到处都是欢声笑语,新年的味道慢慢地开始弥漫到练市的每一处角落。
办年货二、送灶神
腊月二十三这一天,练市的每一户人家都开始准备送灶神了。送灶神是春节前一个重要的活动,人人都不敢有丝毫的怠慢。一大早人们就开始准备晚上送灶神的祭品了,其中,最重要的一项就是做灶圆子,灶圆子是用糯米粉加上老的黄南瓜做成的,它常常被做成类似金条的长圆形,元宝形和聚宝盆的形状。其次,还要准备一盆麦芽糖和四样新鲜水果。
吃过晚饭以后,就开始送灶神了,首先把祭祀用的供品灶圆子、麦芽糖和四时鲜果摆放在灶神爷爷的神像前,请他享用,过上一段时间之后再把灶神的神像揭下烧掉,再烧些纸钱。为什么要准备这些供品呢?这
是因为,灶神爷爷的职责就是“上天言好事,下地报平安”,他每天都在灶头上坐着,家里发生的大大小小的事情都被他尽收眼底,而每个人在一年当中肯定都会做过几件错事,灶神都会把它们记在心底的,在腊月二十三这一天,灶神就要到天上去向玉皇大帝汇报一年中的所见所闻了,人们为了不让灶神把自己曾经做过的错事告诉玉皇大帝,避免遭到玉帝的惩罚,就把糯米粉和黄南瓜做成的灶圆子制成金子、元宝和聚宝盆的形状,等于向灶神爷爷贿赂了,同时灶神吃了麦芽糖后嘴里是甜的,就会“只言好事,不提坏事”了。由于腊月二十三这一天,灶神上天向玉皇大帝汇报工作去了,没有了灶神的监视,人们就可以大开杀戒了,所以从二十四这天开始,人们就开始杀鸡、宰猪了。
三、大扫除
腊月二十四这一天是人们大扫除的日子。由于人们一年到头都在忙着做活,没有时间去打扫家里,在这一天都必须把家里彻底清扫一遍,除去一切废秽之物,房子扫清,窗明几净,再贴上新年画,以迎接新年,所以民谚有“腊月二十四,掸掸尘”之说。
四、稽善恶
腊月二十五日,是玉帝来人间视察的日子。因为二十三日,灶王已上天奏明了人间一年的善恶,所以二十五日这天玉帝要派钦差大臣下界来稽查,人们管这天叫"稽善恶"。因此人们在这天都非常小心,起居谨慎,不乱说话,惟恐被上帝"稽查"了去。大人们都管教孩子,不要骂街,惟恐招来祸端。而且在这一
天人们都不能吃得太好,如果玉皇大帝派来的钦差大臣发现人们的生活很好,在来年就不会降福给当地的人们了。旧时练市人们在二十五这一天大多都吃豆腐渣及毛石芋艿头,用来蒙骗玉帝派来的钦差大臣。
自二十五日到除夕这几天,称为"乱岁日"。因为灶君上天了,上帝也稽查过了,人们思想上的负担就去掉了,身心都觉轻松。于是就把乱岁之日称为"百无禁忌"。民间多数在这几天之内办理婚嫁之事。平时多么不注意个人卫生的人,也要在腊月二十七、二十八这两天洗澡,除去一年的晦气,准备迎接来年的新春,因此有"二十七洗疚疾,二十八洗邋遢,"的谚语。二十九不走不算人,(指旧社会里的长工),所以在这几天练市的大小理发店和澡堂全都爆满,理发店的老板们也都趁此机会提高价格,大捞一把。从腊月二十五开始,练市人就开始轮流请客吃饭,一直到除夕夜才停止,因为除夕夜的团圆饭都必须在家里吃的。
五、除夕夜的活动
除夕,是一年的最后一天,为"月穷岁尽之日",故又叫"除夕",人们历来将"年夜"视为正式的年禧,因为它正是"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年"的时候,许多送旧迎新的重大庆典都在这天举行。
除夕夜的庆典工作,实际上在这天的午前就开始了。供桌上燃起香烛,肃穆庄严的气氛随之而起。20多天的准备工作,大多半是为除夕夜的庆典而操劳的。大年三十儿的主要内容有:
佛堂上供:旧时江南人家,几乎家家有佛堂,所供之神有观音、关圣、
财神等。不过佛堂的规模相差悬殊,有地位人家可能是一层小楼,或一间正厅,而贫苦的百姓家可能只有一个小佛龛。不论佛堂规模大小,除夕夜一律要上供。供桌也叫接桌,桌上的供品成和数量,自然是随着佛堂的规模而异的。供品最丰富者为"九堂",即9类供品,综合起来有:猪头、雄鸡、羊肉、馒头、蜜供、套饼、面鲜、水果、百果、花糕、年饭、素饺、素菜等。此外供桌前还要有照例的"五供",即一只香炉、一对烛台、一对花瓶(筒)。烛台上插素蜡,香炉内插好手指粗的"子午香"(或藏香)。以上供品午前摆齐,正午开始燃蜡点香,俗称"起香"。从此时起香火不可中断,直到"破五"。
置天地桌:这是一个临时性的供桌,是除夕专设之桌。一般无大佛堂之家特别重视天地桌,因为平时对佛供献较少,到年终岁尽时对神佛大酬劳一次,此外,这桌主要是为接神使用。天地桌的内容与常年佛堂有所不同,除共有的挂钱、香烛、五供、大供之外,其受祀的偶像也大都是临时性的,如:"百分",它是一本木刻版的神像画册;"天地三界十八佛诸神",是一张用大幅黄毛边纸木刻水彩印的福禄寿三星画像等。以上诸像有的接神后即焚化,如"百分"。有的则须到破五、甚至到灯节才焚烧。
摆天地桌的位置也不统一,如堂屋地方宽大,可置于屋中,如屋内无地,就置于院中。传说此夜为天上诸神下界之时,所以民间有此接神习俗。
祭祖:如果家内有祠堂,仪式就隆重得多。无祠堂之家,此时亦需将影像(或牌位)及遗物请出,在屋内
西墙方位设供桌,摆供祭祖。南方人祭祖比较隆重,用八碗大菜,中设火锅,按灵位设杯箸,当然了这也要根据各家的经济条件来定了。
吃团圆饭:是除夕夜必不可少的内容。在置办的年货中,大部分是食物。准备工作包括烧制年菜。一般在除夕之前就已分门别类将食品蒸煮、烹、炸、炖,制成成品或半成品,只等年夜全家品尝。因此,除夕夜的团圆饭是最为丰盛的一顿饭。在练市,在吃团圆饭之前,长辈们一般都要给家里的小孩们压岁钱,所以孩子们早就盼望着除夕夜的到来了。
迎接灶神:吃过团圆饭,洗涮之后就开始迎接灶神回家了,摆上水果等供品以后,把早就准备好的新的灶神像贴在灶头上,仪式就基本结束了。当然了,迎接灶神的仪式没有在送灶神的时候隆重,供品也没有送灶神的时候丰富。
守岁:守岁之风俗早在晋代就十分盛行,在当时的《风土记》中记载:除夕之夜大家终岁不眠,以待天明,称曰"守岁"。守岁时所点之蜡烛,叫"守岁
烛",是一种特制的粗蜡烛。实际上守岁是消磨时光的综合活动。大家吃饱喝足之后,尚未到接神之时,利用这段时间消遣一番,俗称守岁。含意高雅一些,将守岁说成是珍惜光阴,或为长辈祈年益寿。不管怎么说,守岁时大多以娱乐为主,如搓麻将、斗纸牌、推牌九等,这样时间过得很快,不知不觉就"亥时交子",到了诸神下界的时候了。关于守岁也有传说。古时有小妖名"祟",除夕时出来害小孩,家长们为
保护孩子,故而"守祟",因谐音,又叫守岁。文人守岁,大多做诗抒怀,有的触景生情,有的总结旧作,有的展望未来,留下了不少名篇佳句,这种守岁,算得上是积极有意义的了。接神是为新旧年分野,但接神时间亦不太统一。有的子时一到就开始举行仪式,有的到"子正"之时,即午夜零点开始接神,有的则在"子正"之后方接。有的因家庭成员未到齐,可能拖到丑、寅之时亦未可知。
接神:接神的仪式在天地桌前举行,由全家中的最长者主持。因为诸神所居的天界方位不同,下界时来的方向自然也不同,至于接何神,神从何方来,要预先查好"宪书",然后带领全家举香在院中按方位接神。如辛未年的"宪书"上指示:"财神正东、福神正南、贵神东北、喜神西南、太岁神西南等"。按方位叩首礼毕后,肃立待香尽,再叩首,最后将香根、神像、元宝锭等取下,放入早已在院中备好的钱粮盆内焚烧。焚烧时同燃松枝、芝麻秸等。接神时鞭炮齐鸣,气氛极浓烈。接神后,将芝麻秸从街门内铺到屋门,人在上面行走,噼叭作声,称为"踩岁",亦叫"踩祟"。
家庭团拜是接神后的第一件大事。先给祖宗神像叩头拜年,然后依长幼叩头。此后长辈照例要给晚辈们"压岁钱"。
在以上活动都结束之后,就要准备第二天的饭菜了,因为初一那天是不能开杀戒的;而且在临睡之前也一定把卫生搞好,传说大年初一那天是扫把的生日,这天是不能打扫卫生的,而且打扫卫生的时候换必须由外向内扫,即不能让一年的财运和福运被扫出门。
六、拜年
开门炮仗:春节早晨,开门大吉,先放爆竹,叫做“开门炮仗”。爆竹声后,碎红满地,灿若云锦,称为“满堂红”。这时满街瑞气,喜气洋洋。
拜年:春节里的一项重要活动,是到新朋好友家和邻里祝贺新春,旧称拜年。汉族拜年之风,汉代已有。唐宋之后十分盛行,有些不必亲身前往的,可用名帖投贺。东汉时称为“刺”,故名片又称“名刺”。明代之后,许多人家在
门口贴一个红纸袋,专收名帖,叫“门簿”。在练市,人们一般在早饭之后到各自的本家拜年,这要按照辈分的高低拜的。本家拜完之后再亲友互拜,但是初一这一天不能外出做客,只能在家吃饭。
民间互访拜年的形式,根据彼此的社会关系,大体可分4类:
一是走亲戚。初一必须到岳父、须带礼物。进门后先向佛像、祖宗影像、牌位各行三叩首礼,然后再给长辈们依次跪拜。可以逗留吃饭、玩耍。
二是礼节性的拜访。如给同事、朋友拜年,一进屋门,仅向佛像三叩首,如与主人系平辈则只须拱手一揖而已,如比自己年长,仍应主动跪拜,主人应走下座位做搀扶状,连说免礼表示谦恭。这种情况一般不宜久坐,寒喧两句客套话就要告辞。主人受拜后,应择日回拜。
三是感谢性的拜访。凡一年来对人家欠情的(如律师、医生等)就要买些礼物送去,借拜年之机,表示谢枕。
四是串门式的拜访。对于左邻右舍的街坊,素日没有多大来往,但见面都能说得来,到了年禧,只是到院里,见面彼此一抱拳说:“恭禧发财”、“一顺百顺”,在屋里坐一会儿而已,无甚过多礼节。
古时有拜年和贺年之分:拜年是向长辈叩岁;贺年是平辈相互道贺。现在,有些机关、团休、企业、学校,大家聚在一起相互祝贺,称之为“团拜”。
拜年是中国民间的传统习俗,是人们辞旧迎新、相互表达美好祝愿的一种方式。古时“拜年”一词原有的含义是为长者拜贺新年,包括向长者叩头施礼、祝贺新年如意、问候生活安好等内容。遇有同辈亲友,也要施礼道贺。
在拜完年后,人们边四处走走,称之为“兜喜神方”,意思是迎接一年中的好运,但是在走路的时候却不能走回头路,所以在走路的时候也还要有一定的计划性呢!
由于初一的活动较多,人们比较劳累,所以初一的晚上没有什么活动,人们都睡得比较早。
正月初二,练市人便开始出门做客、走亲访友了。在初二的晚上还有一个重要的活动,那就是迎接土地公公、土地婆婆回家。在晚上十点钟以后,各家都准备好酒菜、神纸等供品开始迎接土地神。但是,接
土地神不能太早,越晚越好。因为太早了接来的土地神都是年轻的,是小土地神,无法保佑一家人的平安,最后迎接来的才是老的土地神。
初三晚上仍旧比较空闲,到初四晚上又要迎接财神回家了。迎接财神的仪式比较隆重,送给财神的祭品也比较上档次,一般需要小三牲,即猪头、全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