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语文阅读课游记文专题说课稿
游记就是记录旅行途中的见闻及感受的一类散文。
这里散文是按照文学的体裁来划分的即文学作品文体有文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形式。并不是我们通常理解从文章体裁划分的即文章的文体有记叙文、议论文、散文、说明文等。这和大家通常的理解有偏差,稍作说明。
在小学语文1至12册的教材中有一些文质兼美的游记类散文。
今天就将这类型的文章摘录出来以专题的形式来和大家探讨。下面我从说课标、说教材、说建议,三个方面来展开说。
一、说课标
在2011版最新的义务教育语文新课程标准中对游记类型的文章主要从课程性质、课程基本理念、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课程实施建议说明四方面作了说明。
课程性质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应用的综合性、实践性的课程。
课程基本理念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自然风光、文化遗产、风俗民情等都可以成为语文课程的资源。
实施建议:低段的建议结合语文学习观察大自然用口头或图文等方式表达自己的观点。中段的建议就开始希望用书面或口头的方式表达自己的观察所得。
二、说教材
(一)教材特点
游记类散文在小学语文的教材中所占比例不少有:三上《爬天都峰》、四上《观潮》《长城》《颐和园》、四下《记金华的双龙洞》《桂林山水》、五下《草原》、六上《索溪峪的“野”》。再这里还要作以说明有些文章界线比较模糊如四下的《触摸春天》等不在范围之
内,这只是我个人的看法。这些文章按内容来划分有: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两种,其中自然景观中或侧重展示祖国的大好河山如《桂林山水》或以各地的风土人情为主如《草原》;而人文景观的文章所占比例较少只有两篇即《长城》和《颐和园》。
以上这些文章又以不同单元专题的形式出现在小学教材中,这些专题有“多彩的生活”,“自然奇观”,“我国的世界遗产”,“走遍千山万水”、“感受自然”》“走进西部”。
就以上8篇游记文属于阅读教学的范畴,但这些课文也有着自己的特点。
1、一般有较强的现场性,即所表达的内容都是客观存在的景观,都离不开对景物的生动描写。《观潮》作者从声音、颜、形状等方面进行描述
2、文章的结构简单、脉络清晰,大多数游记类文都按照一定的顺度作为行文的主线。《记金华的双龙洞》按先外洞、后内洞再出洞的顺序。
3、情景交融,无论是记叙性的游记、写景性的游记还是散文型的游记都包含着作者的自身体会。如《索溪峪的“野”》表现作者对自然野趣的追求,又寄情山水、超然物外的感情。
(二)教材的意义
小学阶段游记类的课文主要安排在中高段这样安排的目的是:
1.让学生了解并感受大自然,拉近与大自然的距离。
2、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学会发现美、欣赏美。
3、践行“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人生理念。
4. 模仿并试着用文字记录旅途中的所见所闻。
三、说建议
格根据游记类课文的特点与意义开展有针对性的教学策略与方法
1、自主阅读,理清文章的脉络
游记类文章的脉络比较清晰,一般是按照游览的顺序,如空间的转换、时间的顺序等来行文,到了这样的顺序,就把握住了文章的主要结构,对于学生理解课文写作思路、学习写作方法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教师可以在课前让学生通过自主、快速阅读,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也可以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理清文章的写作顺序。
观潮说课稿
2、欣赏品读,品味意境之美
所谓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游记类文章描写生动优美,需要对课文进行升入的欣赏与品读,教学中可以更据语文内容进行朗读默读背诵等不同形式的阅读,通过文本与作者进行 对话,抓住重点的词句进行品味,感受语言所描绘出来的画面美、情感美、意境美。
例如在观潮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对’“横贯江面”白浪翻滚,“千万匹战马起头并进”等词的品读,来体会潮来钱塘江的状美之观。
3、多感官参与,体会作者思想感情
小学生具有活泼好动的特点,喜欢直观形象教学,利用音乐、绘画,视频等形式,让学生在身临其境的环境中感受游记中作者的感受。调动学生多感官的感受,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例如《颐和园》一课中有精美的插图,教学中可以让学生结合文字绘画视频资料深刻感受颐和园的宏伟;
4、拓展延伸,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语文教学具有综合性和实践性的特点,在游记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进行适当的拓展延伸,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例如《记金华的双龙
洞》后可以引导学生理解顺序景物描写。
总之,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游记类课文时要根据游记类文章的特点和小学生的心理特点,采用多种教学方法进行灵活的教学,让游记类课文成为学生学习语文知识感受自然之美,体验丰富情感的纽带,充分合理地践行游记类课文的教学价值。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