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统编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三章第3节《海水的运动》。第三章讲述地球上的水。水是生命的摇篮。具有丰富的水,是地球不同于其他行星的重要特征。水的三态变化,使得水在不同水体之间、不同空间之间循环运动,促进了地球上的物质迁移和能量转换,对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具有深刻的影响。在本章,我们重点探讨以下问题:地球上的水是如何循环运动的?水循环主要有哪些地理意义?海水的温度、盐度和密度存在怎样的时空分布规律?海水的运动具有哪些特征?本章内容包括三节,讲述水对人类的生存发展和环境的关系,它所揭示的"人与自然"的关系也更为密切。本节课内容主要讲述海水的运动,是关于海洋的知识,承载着实现本章教学目标的任务。为了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下面我将从课程标准、教材分析、教学目标和学科素养、教学重难点、学情分析、教学方法、教学准备、教学过程等环节进行说课。
一、说课程标准。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版2020年修订)“内容要求1.8运用图表等资料,说明海水的运动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二、说教材。
本节内容是第三章《地球上的水》的第三节。本节教材以图片创设情景,引起学生思考导入。接着教材以文字叙述、示意图和案例形式阐述海浪的形成及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然后教材以文字叙述、案例、活动形式阐述潮夕的形成及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最后教材以文字叙述辅以案例形式阐述洋流的形成及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本节内容分为“海浪”、“潮汐”和“洋流”三部分。教学中应充分利用图表资料、结合自然实际教学。
三、说教学目标与核心素养。
观潮说课稿(一)教学目标
了解海浪、潮汐、洋流的成因及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二)核心素养
1.人地协调观:学生通过对海洋运动的认识,理解人类与海洋的相互关系,合理利用和保护海洋,促进可持续发展,树立正确的人地协调观。
2.综合思维:运用图表等资料,归纳海水运动的规律及对人类的影响,培养读图、阅读、概括和对比法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
3.区域认知:结合实际及图文材料,认识不同海域海水运动的差异,能够运用本课知识,在一定程度上合理描述和解释特定区域的自然现象。
4.地理实践力:通过地理读图分析,分析海水的运动情况,并能联系实际观察海水运动现象,培养学生地理读图、绘图能力,具备一定的运用考察、实验、调查等方式进行科学探究的意识和能力。
四、说教学重难点。
1.重点:掌握海水运动的基本形式——海浪、潮汐和洋流及其运动规律。
2.难点:掌握海浪、潮汐和洋流,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的成因。
五、说学情。
学生已接触过这方面的知识,教学有一定的基础。但学生已经掌握的关于海水的知识是肤浅
、零星的,学生还没有形成地理学科的核心素养。另外,高中学生以抽象思维能力大幅提升。教学时应充分利用地图、景观图像、地理视频、虚拟技术、地理信息技术和周边自然与社会资源支持教学。指导学生运用体验、观察、观测、实验、野外考察等方式开展地理实践活动。帮助学生理解自然环境是人类生存、发展的基础,辩证看待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各种影响。
六、说教学方法。
教学时应充分利用教材,采取问题探究法、小组合作法等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理论联系生活实际,加深理解。
七、教学准备:课件、视频资料、实物模拟图。
八、说教学过程。
我的教学设计分为以下几个环节。
环节一:导入新课
1.教师展示图3.19诺曼底位置示意。
2.由此提出问题:
诺曼底登陆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关键战役。1944年,盟军在英国集结,计划在夜间横跨英吉利海峡,登陆法国诺曼底地区。此战涉及多兵种的合作,海军要求在海水水位最低时行动,便于爆破队破坏德军在海岸带布置的障碍物,保护登陆舰安全靠岸;陆军登陆部队要求在海水水位最高时行动,减少士兵在海滩上暴露的时间;空降部队要求行动时有明亮的月光,便于识别地面目标。最终指挥部选择了6月6日(农历闰四月十六)作为登陆日,为什么选择这一天?
今天我们就从探究海水的运动来解密。
环节二:讲授新课。
(一)海浪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