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势政策⼤学⽣论⽂范⽂精选
  形势与政策课程是我国⾼校开设的⼀门必修课,对于增强学⽣的爱国主义有着重要的作⽤。今天店铺要与⼤家分享的是形势与政策论⽂相关范⽂,欢迎参考阅读!
  形势与政策论⽂范⽂篇1:《试谈中国周边形势》
  摘要:我国疆域辽阔,东临太平洋,西接亚洲腹地,四周分别与东北亚、东南亚、南亚、中亚相邻。我国周边各地缘⽅向的政治格局表现出横向的差异性及纵向的变动性。从东、南、西、北各地缘⽅向看,周边环境也呈现出不同态势,⼤致可归纳为“北稳、南和、东紧、西动”。从海陆地缘⽅向看,周边环境呈现出较⼤的差异性,⼤体可概括为“陆稳海动、陆缓海紧”。即陆地环境明显趋于和缓,⽽海洋环境则趋于紧张和严峻。进⼊21世纪后,我国周边政治格局依然呈现出“陆缓海紧”的态势。在这样的环境下,只有处理好周边关系才能实现中国的伟⼤复兴。
  关键词:周边关系冲突⽭盾共同发展战略安全
  中国是当今世界上邻国最多的国家之⼀,维护中国的利益,处理好与周边国家的外交关系,消除危及国家安全隐患,加强对战略安全的研究,为中国和平崛起,成为世界强国创造条件。我国周边关系发展可具体分析为以下⼋个⽅⾯:
  ⼀、朝鲜半岛
  进⼊21世纪后,美国政府对朝鲜采取强硬姿态,最终导致朝美第⼆次核发机的爆发,半岛局势再度趋紧。在东北亚地区,朝鲜半岛的局势发展始终牵动着⼤国利害关系,影响着地区的和平与发展。朝鲜半岛问题是东亚地区最⼤的冷战遗产,朝鲜半岛具有⼗分重要的战略地缘意义,是各⼤国利益的交汇点,半岛两国的战略选择,将与⼤国因素相互作⽤,相互影响。虽然朝鲜和韩国都在竭⼒谋求统⼀,但是双⽅存在的理念与利益冲突,造成了⼀种⼀致谋求统⼀却⼜坚持对抗的局⾯。近些年来,双⽅的各项交流合作逐步迈出了实质性的步伐,朝韩关系的发展已成⼤势所趋。但是新时期初期的半岛局势仍将呈现出复杂多变的发展态势。⼀⽅⽽,促进和解、推动谈判、制约战争的内外因素继续存在和发展。特别是“六⽅会谈”进程的继续为和平解决争端提供了重要机遇,半岛和平进程有可能在曲折中前进;另⼀⽅⾯,朝鲜与美国、朝国之间的⽭盾根深蒂固,各⾃的国家利益和政策⽬标⼤相径庭,半岛局势的发展仍存在较⼤的不稳定和不确定因素,不排除出现武⼒对抗和军事冲突的可能性,朝鲜半岛是中国东北部安全的战略缓冲,半岛局势的紧张将破坏本地区的和平与稳定,也将影响中国现代化建设的进程,综合⽽论,新世纪初期的半岛局势仍将呈现出时起时伏、复杂多变的发展态势。半岛南北双⽅真正⾛向和解,只有在中美等⼤国的⽀持下,才能取得实质性的成果。
  ⼆、⽇本
  2009年是中⽇邦交正常化37周年。中⽇关系呈现改善和发展的良好势头。但是⽇本作为世界第⼆⼤经济强国,并且⽬前正处于转型过程,其⾛向将直接牵涉到我国的东部安全。⽽近⼏年⽇本在对外政策上加快谋求政治⼤国或“正常国家”的步伐,强化⽇美同盟,防范和牵制我国的⾏动不断升级,使⽇中关系在发展中却有存在着许多隐患。⼈本政府对周边国家尤其是中国的强硬态度,严重影响地区的稳定,在历史问题上的错误态度也引起众多亚洲国家的不满,钓鱼岛问题也激化了中⽇两国在上的⽭盾。虽然我国政府从⼤局出发,采取了理性和负责任的态度,但伴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国际地位的不断提升,中⽇关系重新定位的过程中,⽭盾和摩擦不可避免。进⼊21世纪后,⽇本不断突破向海外派兵的限制,扩⼤对美军事⽀援的范围。⽇本实施海外军事⼲预意志和能⼒的增强将成为东亚地区的潜在威胁和中⽇冲突的隐患。
  三、美国
  中美关系保持总体稳定并有新的进展。双⽅互为第⼆⼤贸易伙伴。双⽅在⼀些热点问题上加强沟通,双边关系的战略内涵更加丰富。两国军事交流与互信得到增强。在我国的周边政治格局中,美国是最具影响⼒的⼤国因素,也是对我国构成最⼤威胁的国家。苏联解体后,其继承者俄罗斯对我国周边格局的影响回缩到我国北部⽅向,⽽美国作为全球惟⼀的超级⼤国,对我国周边格局的影响⼒进⼀步上升,已成为最主要的外部因素。美国的影响在地域分布上具有全⽅位性,在性质上具有根本性,在程度上具有严重性,在时效上具有长期性。美国的影响在⼿段和⽅式上亦具有多样性,⼀是保持直接的军事存在,
⼆是发展同我国周边国家的军事合作,三是介⼊和⼲预地区热点问题和危机。当然,⽬前美国对我国周边安全的威胁⼤都是间接和潜在的,⽽且其对华政策具有明显的两⾯性,在遏制我国的同时,也同我国进⾏“接触”与合作。中美建设性合作关系的发展⼀定程度上可以抑制或延缓但⽆法从根本上消除美国对我国的威胁。
  四、中亚
  与中亚国家关系不断深化。2009年是我国与中亚国家建交17周年。17年来,中国与中亚国家成功解决边界问题,不断增进互信,共同建⽴“上海五国”机制和上海合作组织。中国与中亚国家关系已成为新型国家关系和区域合作的典范。中亚地区⾯临着颜⾊⾰命的冲击,国家政局动荡不安。中亚地区毗邻我国西部边境,⾃古以来就有重要的战略地位。中亚五国作为苏联解体后出现的国家,地理上位于⼤陆⼼脏地带,是⼤国政治势⼒和地区政治势⼒缓冲区和交汇区。在经济上,其具有丰富的⾃然资源。在⽂化上,中亚是伊斯兰⽂明,基督教⽂明和儒教⽂明的结合部。我国和中亚各国是长期睦邻友好的关系,并应继续保持良好的关系,成为长期的政治、经济贸易伙伴,以保证边疆地区的稳定。
  五、俄罗斯
  中俄关系取得长⾜发展。两国⾼层互动频繁。我成功在俄举办“中国年”活动,举⾏300多项活动,涉及政治、经济、军事、科技、教育⽂化等诸多领域。横跨欧亚⼤陆的俄罗斯,从沙俄时期到⾄今,⼀直是
中国北⽅最⼤的邻国和影响中国国家安全最重要的因素之⼀,从地缘政治上,中俄之间有漫长的边疆线,我国北部地缘⽅向仅有俄罗斯和蒙古两个邻国。俄远东地区和蒙古的形势相对稳定,不存在重⼤现实热点和安全隐患。同时,我国与俄罗斯的睦邻友好关系处于良好状态,并且在近期内不会发⽣动摇。因此,该地区的政治格局是⽐较稳定的,⽽且具有⼀定的持续性。从综合国⼒上看,俄罗斯仍是世界性⼤国,并有可能再度成为“世界超级⼤国”,作为俄罗斯的邻居,中国尤为关⼼,俄罗斯拥有雄厚的军事技术实⼒的丰富的⽯油⽓资源,是中国实现国防现代化可以借助的⼒量,尽管俄罗斯处于经济持续恢复阶段,但对华能源战略已透露出俄罗斯未来的战略运筹信息。
  俄在对外政策上,其作为欧亚⼤国的地缘政治决定其外交政策的平衡性,实施欧亚并举的双头鹰外交。西部,把外交重点放在独联体地区,对欧盟签署“通往未来路线图协议”。对美,虽存在根本性的⽭盾和分歧,但短期之内不会发⽣直接的冲突与对抗。在东⽅,则加强与我国在政治、经济和军事上的全⽅位关系,同时积极参与朝鲜核问题。两国的联合军事演习也表明两国的军事合作进⼊了⼀个新的阶段,是两国政治⾛向合作的体现,为地区的安全和稳定奠定了基础。强⼤的邻国就像⼀把双刃剑,假如它对你友好并能给你带来利益,就会由于它是你的邻居⽽使这样利益倍增,这个邻居越强⼤,你所获得的利益可能越⼤,反之亦然。所以说,复兴后强⼤的俄罗斯对中国安全的影响是中国周边国家⽆法⽆拟的。
  六、南亚
  与南亚国家关系稳步发展。在南亚地区,印巴冲突由来已久,印巴冲突是包括领⼟、民族、宗教和军备之争的综合性、长期性⽭盾与争端。印度和马基斯坦的冲突直接中国周边安全环境重要隐患。近年来,两国在核军备和常规军备竞赛愈演愈烈,在克什⽶尔冲突时紧时缓,印巴冲突对南亚安全局势,和我国西部边境的安全有重⼤关系。随着印度经济的发展,其21世纪军事战略是发展强⼤的军事⼒量,威慑巴基斯坦,制弱⼩邻国,遏制中国,拦阻地区外⼤国向南亚渗透,实现控制印度洋,跻⾝世界⼀流⼤国⾏列的⽬标。印度洋是中国与中东、波斯湾、地中海、东⾮等地联系的海上必经这路,印度控制了印度洋,就等于控制了中国的通往这些地区的海上通道威胁中国的⽯油安全。印度作为⼀个区域性⼤国的地位在升⾼,国际影响也在不端加强,⽽中印关系也已得到⼤幅度的改善和发展。双⽅的经济贸易逐步扩⼤,且中印双⽅都致⼒于经济的发展,都需要良好的周边华宁,共同利益将决定两国在今后较长时间⾥保持密切的关系。我国与巴基斯坦的友好关系则将会长期维持下去,两国关系将获得不断的发展。我国与南亚的关系将进⼊⼀个新阶段。
  七、东南亚
  东南亚诸国的对外战略对于⼤国关系的重要性,⾸先体现在其地理位置上,东南亚国家对外战略的⼀个基本特点,就是依托于⼀个地区性的同盟。受到政局动荡和恐怖主义的影响,东盟各国的经济受到打击,海外市场缩⼩,外资流⼊减少,旅游业衰退,如何实现国内政治的稳定和经济复苏成了东盟国家⽬前⾯临的重⼤问题。东盟可以说是我国崛起的⼀个战略⽀点,我国在⾦融危机中的负责任的表现,促进
了东盟国家与我国关系的新进展。在印度洋海啸灾难中,我国伸出援助之⼿,以实际⾏动向世界展现了负责任的⼤国形象。
  建⽴⾃由贸易区进程的启动和我国加⼊《东南亚友好合作条约》,使我国与东盟的经济合作和政治互信达到了新的⽔平。但是我国与⼀些东盟国家之间也存在主权争端,⾃近现代以来,中国与东南亚国家的海洋权益的冲突争议⽇益增多。⽽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等国家⾮法占领我南中国海的岛屿,开采油⽓资源,严重损害我国领⼟主权和经济权益,越来越不利于中国的发展。中国与东南亚国家的南海之争,不仅存在岛屿之争,还有海域划界和资源开发之争。这些问题都是关于资源和地缘优势争端,⽽这些海洋权益⼀旦丧失,将危害中国国⼟安全。但总体形势是平稳和可控的。双⽅在经济上有竞争,在政治上有共同的战略利益,两⽅的关系必将在过去的基础上进⼀步深化和密切,⽆论是合作的内容还是合作的层次,都将上⼀个新的台阶。
  ⼋、恐怖主义的现实威胁
  近年来,我国周边地区的恐怖主义不断发展,已经成为了我国构建稳定的周边政治格局的严重威胁。阿富汗和中亚地区是国际恐怖主义和民族分裂主义、宗教极端主义的重要基地和活动场所,中亚地区出现的民族分裂主义、宗教极端势⼒和国际恐怖主义三股势⼒的影响不断扩⼤,已经给中国的西北边疆带来了
巨⼤压⼒,中亚某些国家公开号召民族回归“历史祖国”。在此背景下,⾃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新疆地区的民族分裂主义和宗教极端分⼦,与(包括中亚国家)的民族分裂主义和宗教极端势⼒分⼦相结合,制造了⼀系列恐怖活动,使得中国的国家安全⾯临恐怖威胁。在东南亚,当地的伊斯兰激进势⼒与“基地”组织相勾结,制造了⼀系列事件,已成为东南亚地区安全的现实威胁。在南亚的印、巴等国,恐怖主义活动也出现新的发展势头。坚决打击恐怖主义,是我国维护周边政治格局的重要⼿段。
  在当今以和平与发展为主题的时代背景下,我国的周边政治格局总体态势良好,局部地区⽐较动荡。我们只有与周边和睦相处,才能共同繁荣发展,只有贯彻“与邻为善,与邻为伴”的外交⽅针和“睦邻、安邻、富邻”的外交政策,才能有长期稳定与和平。只有提⾼中国的综合国⼒,才能处理好外部事务,⾯对复杂的国际局势,中国需要制定妥善的战略,提⾼中国的综合国⼒,强⼤的国防⼒量。科学技术创新。我们还应注意到周边地区的不稳定因素和⽭盾所激化的隐患,联合⼀切联合的国际⼒量削弱,周边环境中不利因素,扫除和平发展的⼀切障碍。同时与周边国家相处过程中,积极参与亚洲多边及双边机制适⽤本国强⼤的综合国⼒,扩⼤⾃⾝的影响⼒,发挥地区⼤国的作⽤,尽⽽实现中国的崛起。
  形势与政策论⽂范⽂篇2:《浅议中职形势与政策教育》
  摘要:本⽂从中职德育课程中开设形势与政策教育的重要性出发,进⼀步探讨形势与政策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关键词:中职学校;德育课程;形势与政策教育
  形势与政策教育是中职德育教育⼯作中的⼀项重要内容,是中职学校思想政治教育⼯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在中职学校德育课中开设形势与政策教育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充分认识形势与政策教育对加强学⽣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性
  形势与政策教育是对中职学⽣进⾏党和国家重⼤路线⽅针政策的教育,是透视社会热点,把握时代特征,正确认识形势的⼀种教学,它可以帮助学⽣提⾼分析判断能⼒和思想认识⽔平,引导中职学⽣关⼼世界、关⼼国家、关⼼他⼈,培养中职⽣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情感。通过形势与政策教育,引导学⽣关⼼国家⼤事,了解当前世界变化,满⾜学⽣的求知欲望,丰富学⽣的精神世界,养成“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的习惯,对提⾼学⽣的政治素质,培养社会公民意识有着积极的意义。
  2004年教育部颁布《中等职业学校德育⼤纲》,其中规定:“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德育教育是对学⽣进⾏思想、政治、道德、法律和⼼理健康的教育。它是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教育⼯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智育、体育、美育等相互联系,彼此渗透,密切协调,对学⽣健康成长成才和学校⼯作具有重要的导向、动⼒和保证作⽤。”根据教育部职成司和⼴东省教育厅“关于推荐使⽤《时事报告》(职教版)加强形势与政策教育的通知{教职成司函[2010] 78号和粤教思函[2010] 65号}⽂精神,明确将《时事报告》(职教版)作为中等职业学校开展形势与政策教育指定辅助教材。中职学校要切实把形势与政策教育列⼊德育选修课
程,把这项⼯作纳⼊学校的教育教学计划,落实教材、落实课程、落实时间、落实教师、落实检查督促,选修时间不得少于12学时。可见,以国内外的政治、经济形势,党的路线、⽅针、政策和中⼼任务为内容的形势与政策教育是中职德育⼯作的重要内容,是培养学⽣时事政治敏锐性,强化学⽣的社会责任感,树⽴学⽣社会公民意识的重要途径。
  ⼆、开设《形势与政策教育》德育课程,突出德育⼯作的针对性
  (⼀)当前中职学校德育课状况。
  在⼀些中职学校,德育课普遍不受学⽣的喜爱,觉得理论多,枯燥乏味,学不学⽆所谓。尤其是在⼤⼒强化中职教育就是就业教育、是技能教育的今天,教育者容易形成⼀个误区——中职教育只要重视专业课,加强学⽣的操作技能培养就⾜够了。重专业教育轻思想教育成为不少中职学校教育办学的普遍现象。教育⼯作者需要思考:培养技术性⼈才是不是中职教育的最终培养⽬标?在强化技能教育轻视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情况下培养出来的⼈才是否符合企业的要求?是否符合社会公民的要求?这是⼀个⾮常现实⽽急需弄清的问题。
  从⽤⼈单位的现实情况来看,如今的⽤⼈制度已经打破过去的讲学历的⽤⼈思想,取⽽代之的是以能⼒为准则,德才兼备的⽤⼈标准。简单来说,就是要有才⼜有德。两者之间的关系曾有这样的⽐喻:有德有才之⼈是优等品;有德⽆才之⼈是次品;有才⽆德之⼈是危险品;⽆德⽆才之⼈是废品。若以这样的
⼀种⽤⼈标准来衡量我们在重视专业教育轻思想政治教育的背景下培养出来的学⽣决不能称为优等品,这样的学⽣在⽤⼈单位的实际情况可想⽽知。从社会发展来看,国家需要的不仅仅是具有科学⽂化知识的劳动者,更需要具有远⼤抱负、远见卓识、具有强烈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的社会公民。在此背景下,强化技能教育,轻视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模式培养出来的⼈才只能是出卖⾃⾝劳动⼒,单纯控制和使⽤劳动⼯具的劳动者。因此,要让学⽣更体⾯的劳动,更有尊严地⼯作,更具有社会责任意识,加强中职形势与政策教育⼯作必须成为中职教育中刻不容缓的⼯作,应得到普遍的重视。
  (⼆)形势与政策教育要渗透在德育课的全过程。
  我校在培养⼈才的过程中,紧紧围绕“培养学⽣如何做⼈,做怎么样的⼈”的问题实施教育活动,提出“成才先成⼈,做事先做⼈”的教育理念,把“培养学⽣成为具备基本的⽂化素养与素质,完善的⼈格品质,良好公民素质、具备独⽴批判意识和正确价值观、良好的职业素质等品质的社会公民”作为⼈才培养⽬标,并坚持在德育课程和学⽣德育⼯作中开展多种形式的形势与政策教育⼯作,不断创新形势与政策教育的模式。
  (1)坚持开设《经济政治与社会》德育课程,发挥德育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的作⽤。
  如今的中职⽣虽然成长在改⾰开放的新时代,享受改⾰开放给国家社会和家庭带来的巨变,但对于国内外时事、中国历史与国情却缺乏了解,对社会事件缺乏社会参与意识,以致在对某些时事问题的认识
上容易受社会中⾮主流意识左右,产⽣错误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因此,在中职⽣中开展形势与政策教育是必须的,是顺应新时代的要求,更是中职教育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学校开设《经济政治与社会》德育课程,⽬的是帮助学⽣正确认识和分析国内外政治经济形势,掌握党和国家的执政理念,增强主⼈公社会责任感,树⽴社会公民意识,更好地应对知识经济带来的挑战。该课程具有极强的时代性与教育性,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重视书本理论知识教学,⽽且还要紧紧抓住国际与国内的重要时事内容,对学⽣开展有针对性的教育,让⾝边的时事政治经济事件成为教学的“素材”,成为学⽣们提⾼思辨能⼒的“养分”,增强德育课程教学的效果。与此同时,我们对课程考核⽅式进⾏⼤胆尝试,废除以试卷定成绩的考核模式,把课前的时政播报模式作为学⽣考核成绩之⼀,教师上课前组织学⽣做好素材准备,把相关主题的时政内容进⾏提炼,利⽤课前5分钟对全班学⽣进⾏时事报道。另外,组织学⽣分组完成时政⼿抄报⼩组项⽬⼯作,也成为本课程的考核成绩之⼀,学⽣通过电视、报刊、杂志等新闻媒体获取信息,并进⾏整理,以团队完成⼩组的⼿抄报⼯作,有利于体现形势与政策教育的普及性、针对性。
  (2)坚持把形势与政策教育引⼊各年级德育课堂教学中。
  加强学⽣的时代敏锐性。我校结合德育的相关情况,有针对性地把时事政治教育引⼊课堂教学中,采⽤多种教学形式,增强德育教学的实效性。例如,在第四学期开设《就业指导》课程,把《时事报告》(
职教版)杂志纳⼊该课程辅助教材。事实证明,更全⾯地了解社会发展动态,更多了解社会⼤事,可以开拓个⼈视野,拓宽⼈际交往空间,更好地适应职场⽣活。现该杂志成为我校学⽣了解社会⽣活和职场⽣活⼜⼀重要途径。辅助教材的使⽤,能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提⾼学⽣的政治敏锐性,学⽣对最新的国内外⼤事⽇益关注,开始对各种政治现象背后的原因进⾏反思,学⽣普遍对该杂志的使⽤表⽰满意。
  如在《职业⽣涯规划》课程中,我们选⽤《时事报告》(职教版)2010-2011学年度第⼀期的“职业教育的新蓝图”内容,向学⽣进⾏职业教育发展前景的介绍。通过具体数字和事例,让学⽣了解职业教育发展趋势,意识到“读职校,成为第⼀线技术⼈才,同样可以成才”,帮助学⽣树⽴正确的⼈才观和职业观,以更⾃信的⼼态⾯对中职学习和⽣活。
  三、坚持形势与政策教育与学⽣活动相结合,强化形势与政策教育在德育⼯作中的实效
  我校的形势与政策教育⼯作不仅在德育课堂,⽽且贯穿在⽇常的学⽣活动中。抓住具有教育意识的时代事件,通过开展各种类型的学⽣活动,促使形势与政策教育⼯作与学⽣⼯作有机结合,不断摸索形势与政策教育的新⽅式。
  在⽇常⼯作中,我们充分利⽤学校⼴播站,在每⽇下午5点10分向全校师⽣进⾏时政专题播报。根据每⽉的主题项⽬,定期开展多种时事主题的⿊板报评⽐⼯作。
  此外,我校的形势与政策教育与每年国家的重⼤节庆假⽇联系起来,有针对性的开展时政教育⼯作。例如,2011年我们抓住⽇本⼤地震之事件,开展“爱是最⼤⼒量”等多种主题班会活动,对学⽣进⾏⽣命教育。在2010年,我校紧紧抓住亚运盛会在⼴东召开这⼀契机,在全体师⽣中开展“争做⽂明公民,为亚运添光彩”系列活动。2010年9⽉,我校从学⽣的⽇常⾏为习惯⼊⼿,开展“⽂明礼仪伴我⾏”演讲⽐赛,开展“争做⽂明公民”校园热话座谈会等多种活动,规范学⽣的⽂明⾏为,让学⽣意识到个⼈⽂明习惯和提⾼⽂明修养在当今社会的重要性。
  总之,通过多年的教育活动,笔者发现形势与政策教育能有效地弥补德育课本知识的滞后性和局限性,能有效培养中职⽣的思辨能⼒和理论联系实际能⼒,有利于提⾼中职⽣的综合素质,培养其社会责任感,是中职德育⼯作中的重要途径。⽽中职的形势与政策教育针对性和实效性的合理发挥,更需要教育者们在教育过程中采⽤符合校情、学情的⽅式,不断创新时政教育的模式,不断整合资源,⽅能提⾼学⽣关注时事政治的社会责任意识,让形势与政策教育在中职德育课中起到重要的教育效果。
  参考⽂献:
  [1]汪永智,刘秋明等.开创⼴东中等职业学校德育⼯作新局⾯[M].北京:⾼等教育出版社,2011.
  [2]沈越,张可君.经济政治与社会[M].北京:北京师范⼤学出版社,2010.
  [3]蒋乃平.职业⽣涯规划[M].北京:⾼等教育出版社,2010.
  形势与政策论⽂范⽂篇3:《试论形势与政策课的教学现状与对策》
  摘要:形势与政策教育是⾼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校学⽣思想政治教育的必修课程之⼀。临沂⼤学在形势与政策教育⽅⾯采取了⼀系列积极措施,取得了⼀些经验和成效,针对相关问题提出了合理化的教学建议,为进⼀步提⾼教学质量、培养合格⼈才做出了有益的贡献。
  关键词:形势与政策课;成效;问题;建议
  形势与政策教育是⾼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校学⽣思想政治教育的必修课程之⼀。它不仅是对⼤学⽣进⾏国内外形势与政策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且也是⼤学⽣明确时代责任要求、成长为合格⼈才的迫切需要,在⼤学⽣思想政治教育中担负着重要使命,具有其他课程⽆法替代的重要作⽤。因此,特对近⼏年来临沂⼤学形势与政策课的教学现状与对策进⾏分析,以供其他兄弟院校参阅和借鉴。
  ⼀、关于形势与政策课取得的成效
形势与政策论文2000字  形势与政策课具有很强的时效性,重视形势与政策课的教学与管理,加强对学⽣思想动态的教育和疏导,是加强学⽣思想政治教育的迫切需要。为了更好地实施形势与政策教育,避免⼀些不良现象的出现,造成⼈⼒、物⼒和财⼒的浪费,临沂⼤学采取了⼀系列积极有效的措施,取得了⼀些经验和成效。
  1.学校领导⾼度重视,教学团队逐步健全。
  为了更好地贯彻和执⾏《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步加强⾼等学校学⽣形势与政策教育的通知》(教社政[2004]13号)精神,临沂⼤学把形势与政策教育当作⼀项重⼤政治任务来抓,综合调配原法学院师资⼒量,于2011年8⽉成⽴了马克思主义学院,组建了“形势政策与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教研部,制订了《地⽅党政领导⼲部、校外专家学者、校级领导为学⽣作形势与政策报告制度》。在学校党委、宣传部、学⼯处、教务处等部门的积极配合下,逐步健全了各部门分⼯明确、协调配合的教学管理体制。其中,党委、宣传部负责校内外专家讲座,教务处负责课程编排和成绩管理,学⼯处负责学⽣实践教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负责实施教学计划,形成了各部门同⼼协⼒、各司其职的良好局⾯。
  为了规范课程教学管理,完成课程教学任务,马克思主义学院成⽴了教师教学团队,形成了专兼职教师队伍。⽬前,共有⼗九名任课⽼师参与分担形势与政策课的教学任务,其中⼗⼋位教师⼜分别是⼗⼋所学院的兼职辅导员,承担辅导所在学院部分兼职教师的任务。他们除了正常的专业授课之外,每学年度⾄少作⼀次形势与政策课的专题报告,教研部在年终把报告编辑成册,送交学院档案室存档备案。各学院的兼职教师作为该学院的辅导员,具体负责本学院学⽣的管理、考试、实践等任务。良好的师资队伍建设,是搞好形势与政策课教学与研究的最根本保障。
  2.教学⽅案灵活机智,教学管理切合实际。
  从2011~2012学年度第⼀学期开始,“形势政策与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教研部负责制定形势与政策课教学实施⽅案,由教务处发往全校⼗⼋所学院,各学院任课教师和兼职教师具体承担和完成教学任务。根据教务处规定,本科学⽣从⼤⼀⾄⼤三开设形势与政策课,共分六个学年度完成,每学年授课⼗六学时,总时数九⼗六学时,共计六学分。专科学⽣从⼤⼀⾄⼤⼆开设,共分四个学年度完成,每学年授课⼗六学时,总时数六⼗四学时,共计四学分。每个学⽣必须根据学校要求修完所规定的学分。加强课程教学管理,教学形式灵活多样。在课内,可以采取专题讲座、专家报告、影视教育、⽹络学习等形式;在课外,可以采取军训教育、暑期实践、社会考察、专家采访等形式。建⽴成绩档案制度,实⾏课程学期考核。每学期考核⼀次,计⼊期末学⽣学业总成绩。各学院可根据学⽣实际情况,采取课堂问答、卷⾯考试、撰写论⽂、实践总结等多种形式,对学⽣的学习成绩作出正确的评估和测定。这种考核形式有利于发挥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更加体现出课程教学的合理化与⼈性化。
  3.教学内容更新及时,教学特⾊新颖实效。
  形势与政策课的教学时效性特强,要求教师能够准确把握当今世界形势与政策的发展动态,及时掌握国内外重⼤事件和焦点问题的变化趋势。针对当前的实际情况和学⽣的思想状态,任课教师不断地调整和更新教学内容,帮助学⽣正确认识形势与政策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提⾼政治思维的敏感⼒和洞察⼒,疏导和化解可能出现的思想情绪,引导学⽣树⽴正确的世界观、⼈⽣观和价值观,⾃觉抵制各种不好的思想侵蚀,不断提⾼⾃⾝的思想道德素质,形成了良好的学习风⽓和⾼尚的道德情操。
  为了更好地实施教学计划,紧跟当前国内外形势与政策的发展变化,在学校教务处等部门的⼤⼒⽀持下,学院组织部分教师编辑出版了校级优秀⽴项教材《形势与政策》(徐东升、陈兆河主编,⼭东⼈民出版社出版,2013年9⽉第⼀版),发放给每个开课班级的学⽣。为了开拓学⽣的思维,扩⼤学⽣的视野,⼈均订制⼀册《时事报告⼤学⽣版》(中共中央宣传部主管,《时事报告》杂志社编辑出版),供学⽣课外学习和参考使⽤。另外,由教研部主任编辑每⽉的国内国际时事报告专辑,包括每⽉的国内外⼤事要点和专题分析,刊登在学院课程和下载⽹页上,供全校师⽣学习、参考和借鉴(也可供其他院校师⽣和相关⼈员参阅),年终编辑、装订成册(约⼗万字),存档备案。
  ⼆、关于形势与政策课存在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