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
《形势与政策》课程论文
    ******************
      *********** 
          *****     
            任课教师     *******   
    _________________
      *****   
班级:            学号:        姓名:
论文题目: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
中文摘要:准确把握当前农业农村发展形势,深刻认识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的重要意义。坚持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是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必须长期坚持的重要指导思想,是农村改革的重要动力。而在农村改革的推动下,农业和农村发展的体制机制发生了改变,市场机制在农业和农村发展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需要依靠现代科技和培养新型农民发展现代农业,提高农业综合竞争力;广大农民在增加经济收入的同时,对改善农村环境、提高生活质量的要求日益增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成为农业和农村发展的首要任务。同时农业稳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对于我们大学生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我们深入农村,用自己学习的知识为我们的新农村献出自己的一份努力。
 
关键字:农业;农村;农民;发展;增收;科学发展;大学生
1.农业发展趋势
当前农业农村经济形势总体上是好的,但复杂因素和不确定性日益增强已成为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常态。今年农业农村经济克服罕见自然灾害等诸多困难,形势持续向好发展,蕴含着许多值得总结的经验和规律性变化。
  1.探索基因农业
在知识经济时代,生物技术将得到广泛应用。DNA重组技术、克隆技术、新的尖端生物加工法的应用与发展,给人类带来无限憧憬。生物技术突破了动物、植物和微生物之间与物种之间的界限,实现了基因的界间转移,极大地拓宽了生物界种质优势的利用 。人们不仅可以利用基因工程技术改良现有的农作物品种,而且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创造新的动植物品种。随着农业生物技术的迅速发展,基因农业必然成为我国现代农业发展的新的增长点。不过,这是把双刃剑,处理不好,小则带来食品安全,既转基因作物会对身体产生危害,大则带来物种和生态危机,所以,这方面的发展与研究一定要十分小心。
    1.1推广生态农业
我国生态农业是按照生态学和生态经济学原理,应用系统工程方法,把传统农业技术和现代先进农业技术相结合,充分利用当地自然和社会资源优势,因地制宜地规划、设计和组织实施的综合农业体系。它以发展大农业为出发点,按照整体协调的原则,实行农、林、水、牧、副 、渔统筹规划,协调发展,并使各业互相支持,相得益彰,促进农业生态系统物质、能量的多层次利用和良性循环,从而实现农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中国21世纪议程》
正确地总结了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发展生态农业的经验,明确指出:生态农业作为一种可持续农业模式,也正在逐步试验推广,目前试验已从生态农业 户、村、乡发展到生态农业县。因此,中国生态农业和国际可持续农业是一致的。
    1.1.1重视海洋农业
海洋农业是一种利用海洋这一巨大的资源宝库,发展以海洋捕捞、海洋养殖为重点的新型农业。因此,像对待地力 一样提高海力,促进水产养殖、向集约化、农牧化方向发展,营造海洋农场 洋牧场形势与政策论文2000字海洋林场,开发海洋生物资源。创建海洋农业目前方兴未艾,发展海洋农业 已成为21世纪农业发展的重要方向,是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目前,我国海洋农牧化技术的开发与应用尚处于初级阶段,海洋农业发展潜力巨大,前景广阔。在海洋开发方面,应该把发展海洋农业放在重中之重的地位。
1.1.1.1注重新能源
21世纪是能源的时代,谁掌握了能源谁就有发言权。而农业每年会产生大量的可再生能源——作物秸秆,而现在许多地方对秸秆的处理是在地里放火烧掉,这极大浪费了资源,又造
成了环境污染。如果可以将这些秸秆充分利用起来,必将是21世纪的一大壮举,也解决了21世纪的最大问题——能源。而且,这是个天然纯净,无污染可再生的能源。所以,这是个百利而无一害的好事,必须大力发展。
  从上可以知道,21世纪中国农业与农村经济发展将朝着中国特的现代化 、知识化、生态化、可持续化相互融合与协调发展的方向发展。为此,我们必须适应我国农业发展的新趋势,构建多种类型的农业发展模式,尤其是重视发展各种形式的高科技农业即知识型农业,增强农业发展的可持续性,从而有效地形成农业与农村经济和生态环境的协调互动机制的运作方式,推进农业粗放经营型向集约经营型的转变,从根本上消除粗放经营方式所带来的资源浪费、效率低、环境污染等严重的消极后果,逐步实现我国农业由非持续型农业发展模式向可持续农业发展模式的转变,走出一条中国农业和农村现代化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但另一方面,中国最庞大的农民队伍的去向问题要同时解决,既让一部分农民从农业解放出来进入工业或其他副产业,这就要发展几乎空白的农村非农产业。不可能将这个庞大的人口塞给城市,这样城市会出现严重的人口问题。而发展农村又非一日之谈,可以说如果农村经济解决了,中国又会进入另一个经济时代,而发展农村经济一直是中国几代领导人的愿望,所以,这个道路任重而道远,更不能盲目的大范围的搞高科技农业。一定要做好试点,准许
小部分农民先发展,并同时带动农村的工业和副产业的发展,解决多出的劳动生产力的去向。
2.农民增收途径
    “三农”问题的核心在于农民,农民收入增加了,农村经济才有活力,才能保证农村地区的长期稳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才能如期实现。
2.1推进农业结构调整,科学合理规划
农业发展进入新阶段以后,农业市场化程度明显提高,农产品供求格局将发生根本变化。谋求农民增收的途径,必须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发展特农业、市场农业,引导和带动农民融入新型农业发展道路。要突出地方特,充分利用区域优势资源,扬长避短,培育特主导产业。 
2.1.1加快二、三产业发展步伐,促动农村劳动力转移
随着农业新科技的不断运用,以及农业产业化、集约化的发展,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总量可能
继续增加,转移的压力也将进一步加大。应大力发展农村二、三产业,进一步壮大集体经济实力,繁荣农村非农产业,加快一产向二、三产业转移步伐,增加农民就业渠道。最大限度地创造就业机会,通过加强农村基础教育和对农村劳动力的就业培训,提高农村劳动力的整体素质和职业技能,用减少农民的办法来富裕农民。
2.1.1.1进一步规范农村土地使用权流转
对于被征占的土地要尽可能地提高农民的补偿标准和维护农民的就业和社会保障等基本权益,同时要积极创新补偿方式,围绕“明确所有权,稳定承包权,搞活经营权”,不断探索符合当前农村实际的土地流转形式,建立起合理的土地流转机制,更好地维护农民的市场主体地位和切身利益,切实加快农民向二、三产业转移的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