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之思
作者:朴乐川
来源:《作文评点报·秋之高中版》2013年第39
        秋,自然四季之一。展春之凝华,延夏之绚烂,接冬之藏纳。春种秋收,春华秋实,黄澄澄,沉甸甸。丰盈之际,手之舞之足之蹈之。然秋风萧瑟,秋雨寒凉,冬之将至,无可展望,故睹秋感伤者,借秋抒怀者,古往今来,不计其数。
        曹丕的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的描写虽不敌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的孤寂,却是秋季的真实写照。陶渊明的迢迢新秋夕,亭亭月将圆写的是初秋月未满的遗憾,而苏轼也有对中秋时节的感怀: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其写出了月圆人未圆的人间悲欢。
        苏轼曾大赞金秋: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王勃则用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写出秋之壮美。范仲淹借秋连波,波上寒烟翠抒发了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的思念之苦。刘彻的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卷起了诗人无尽的怀乡之情。
        我最厌恶的是为杜甫所刮的秋风。衣衫褴褛的诗人,几乎一无所有,可怜屋漏偏逢连夜雨,秋风卷我屋上三重茅,怎不让人心生悲悯?然而不曾想这一场秋风却激发了他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豪迈情怀。一间家徒四壁的茅屋,一个风烛残年的老人,凛冽的秋风可以卷走茅草甚至茅屋,却无法摧残老人的意志。正是因为杜甫解万民疾苦的志向,人们才尊称其为诗圣。那一场秋风是苦其心志、劳其筋骨的考验,也令后人自愧不如,更显诗人之伟大。
        我最欣赏的是秋瑾女侠之秋,一句秋风秋雨愁煞人幻化出秋之最高境界。秋风瑟瑟,撩拨诗人报国之志,秋雨凄凄为诗人的苦闷而落。秋风、秋雨既是中华民族多事之秋的写照,又是诗人徒有报国之志而无报国之门的万千愁绪。鉴湖女侠之秋,民族危亡之愁。风雨飘摇中,有着拼将十万头颅血,须把乾坤力挽回雄心壮志的女侠,奔赴刑场,英勇就义。感天地泣鬼神,那是国人至今难忘的秋天,是一个刻骨铭心的秋天。
        秋,又一次如期而至。伴着人们对社会冷漠、道德滑坡、物价上涨等问题的不满,似乎寒冷了许多。然而,度过秋天需要我们有过冬的准备;驱走寒冷需要我们有温暖的内心。踏着枯黄的落叶,我想,我已经准备就绪。
        【评点】
        作者不仅看到了秋之美,还有秋之思。本文引章据典,由古论今,对进行深入的挖掘和解读。秋的孤寂、秋的思念、秋的悲怆、秋的苦闷……秋,有着太多的味道。结尾处,作者由精神之秋过渡到现实之秋,对社会思考,增加了文章的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