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小石潭记》练习(解析版)
第十课  小石潭记
精选练习
一、积累与运用
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竹(huáng)      (liè)      然不动(yǐ)          尔远逝(shū)
B.为(chí)          (kān)      之(lè)          往来忽(xī)
C.幽(suì)          环(pèi)      犬牙互(cī)          而从者(dì)
D.悄(chàng)      (liáo)        差披拂(cēn)      蒙络摇(zhuì)
答案B
解析】A项“俶”应读chù,C项“隶”应读lì,D项“怆”应读chuàng。
2.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有错的一项(  )
A.不可知其(源头)
B.然不动(呆呆地)
C.参差披拂(长短不齐的样子)
D.神寒骨(凄凉)
【答案】D
【解析】D项,“凄神寒骨(凄凉)” 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有错。应该是“使人感到凄凉”。
3. 下列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隶而
B. 水尤冽  以其境过
C. 日光澈  见小潭
D. 凄神骨  林涧肃
【答案】C
【解析】A项,“从”的意思是分别是“由”“跟随,跟从”。B项,“清”的意思分别是“清澈”“凄清”。c项,“下”的意思都是“向下”。D项,“寒”的意思分别是“使……寒冷”“清凉”。
4. 下列句中“可”的意义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 潭中鱼百许头
B. 斗折蛇行,明灭
C.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知其源
D. 以其境过清,不久居
【答案】A
【解析】A项,“可”是“大约”的意思,其他三项的“可”是“可以”的意思。
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潭中鱼小石潭记练习题百许头   高二黍许
B.全石以        坻,为屿,为嵁,为岩
C.卷石底        其境过清   
D.水尤          以其境过
答案A
解析】A项中“可”均解释为“大约”;B项中“为”分别解释为“作为”和“成为”;C项中“以”分别解释为“而”和“因为”;D项中“清”分别解释为“清澈”和“凄清”。
6.下列词语用法不同的是(  )
A.闻:隔篁竹,闻水声          余闻之也久
B.许:先生不知何许人也        潭中鱼可百许头
C.其:以其境过清              不可知其源
D.差:参差披拂                犬牙差互
【答案】B
【解析】A项,闻:听到;B项,许:地方/左右;C项,其:它的;D项,差:长短不齐。故选B。
7.下列对加点词的活用情况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
A.皆若游无所依(名词作状语,在空中)
B.心之(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快乐)
C.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名词作状语,向西)
D.神寒骨(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感到凄凉)
答案B
解析】此处“乐”应为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乐”。
8.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
A.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B.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
C.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D.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
答案C
解析】A项应为: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B项应为: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D项应为: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
9.填空
(1)《小石潭记》的作者________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他擅长于写____________,本文是他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第四篇。
(2)《小石潭记》的“记”是一种文体,可记叙描写,也可____________,是属于____________的范畴。
【答案】(1)柳宗元   山水游记   《永州八记》 (2) 抒情、议论   散文
【解析】(1)本题考查文学常识。要能够背诵默写一定的文学常识,才能轻松作答此题。(2)本题考查对文言文“记”这种文体的掌握。
10. 按照提示默写恰当的语句。
(1)《小石潭记》中写小石潭周围美丽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
(2)《小石潭记》中明写潭中鱼,实写潭水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
(3)描写潭中鱼动静相宜、灵动有趣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4)描写溪流曲折悠远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1)青树翠蔓    (2). 蒙络摇缀    (3). 参差披拂    (4). (2)潭中鱼可百许头    (5). 皆若空游无所依    (6). (3)佁然不动    (7). 俶尔远逝    (8). 往来翕忽    (9). (4)斗折蛇行    (10). 明灭可见
【解析】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默写,注意不要写错别字。(1)句注意“蔓”“络”“披拂”的正确写法。(3)句注意“佁”“俶”“翕”的正确写法。
11. 为了发展旅游业,当地开发了小石潭景点,请你根据课文内容为该景点写一则简介。
【答案】(示例)小石潭大约位于小丘西面120步远的地方,这里石奇水清,游鱼相戏,四周竹树环抱,环境十分优美,是观光旅游、愉悦身心的好地方。唐代文学家柳宗元曾来过这里,写下了千古传颂的优美散文《小石潭记》。小石潭由此闻名遐迩。
【解析】景点简介要介绍其位置及景特点、文人墨客的游览记录等。语言简洁、通顺即可。
二、课内精读
阅读课文,回答下列问题。
1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答案】①青葱的树木翠绿的藤蔓,蒙盖缠绕,摇曳牵连,参差不齐,随风飘拂。②(我)向小石潭西南方向望去,看到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
解析】“翠蔓”,翠绿的藤蔓;“蒙络”,蒙盖缠绕;“披拂”,随风飘拂;“西南”,名词作状语,向西南;“斗”“蛇”,像北斗星那样,像蛇那样。落实这些重点词语的意思,翻译通顺即可。
13.作者坐潭上感到“凄神寒骨”的原因是(  )
A.深秋时节出游,天气凉了
B.游的时间长了,接近黄昏,下了寒气
C.小石潭四周没有多少游人,潭水很凉
D.自己的心境凄苦孤寂
【答案】D
【解析】联系作者写作背景,理解作者情感。应选D。
14.下列是对本文的分析,其中不准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开头采用未见其形,先闻其声的手段展示小石潭环境的清幽。
B.文中采用了特写镜头描绘游鱼和潭水,笔墨经济,语言优美。
C.文章抓住小石潭的景物,从各个方面烘托出“水尤清洌”的特征和小石潭的幽深之美,手法高超,形象生动。
D.本文所写景物,透出作者与同游人的高兴愉悦的心情。
【答案】D
【解析】描绘小石潭的石、水、光影、游鱼、树木,着力渲染出了凄寒幽邃的神韵,抒发了寂寞处境中悲凉凄苦的情感。故选D
15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一句,通过描写潭上青葱的树木和翠绿的蔓藤,突出小石潭周围环境的幽美,与下文“四面竹树环合”相呼应。
B.文章对潭中游鱼的描写动静结合,如“日光下澈,影布石上”是从静态上描写,而“俶尔远逝,往来翕忽”呈现的则是游鱼的动态美。
C.作者以发现小石潭——潭中景物——潭中气氛——小潭源流——交代同游之人为顺序来安排材料,移步换景,景随情迁,前后照应,结构紧凑。
D.同是描绘山水美景、借景抒情之作,《小石潭记》抒发了作者贬官失意后的凄苦孤寂之情,而《与朱元思书》则流露出作者爱慕自然、避世退隐之意。
【答案】C
【解析】本文为所学课文,根据所学所记,理解内容,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梳理文章,到有关语句,一一比较,判断正误。C项,“潭中气氛——小潭源流”“景随情迁”的表述是错误的,文中景物并没有随作者的情感而变化,是作者的情感随心绪而变化。
16.本文中的比喻句有哪些?有什么表达效果?
【答案】“如鸣佩环”“斗折蛇行”“其岸势犬牙差互”是比喻句。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小石潭的特点,表达了作者的心境。
【解析】(1)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借写人身上佩戴的玉佩玉环的声音来形容水声,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小石潭溪水的清澈和悦耳,引人注意,表现了作者来到小石潭的欣喜。(2)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了小石潭溪身和溪水的特点,表现出了作者对这里美景的陶醉。(3)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了小石潭石头的特点,体现了小石潭景物的与众不同。
17.本文在景点转换的描写上有什么特点?
【答案】本文采用移步换景与定点特写相结合的写法进行写景。
【解析】第一段属于移步换景,写发现小石潭的经过。由小丘到篁竹,再由篁竹到水声,再由水声寻到小石潭,充满了探奇的情趣,逐渐为人们展开一幅美妙的图画。
第二段属于定点特写,刻画游鱼与潭水。写游鱼时采用动静结合的手法,生动地描绘出水中鱼的活泼可爱;写游鱼的“皆若空游无所依”,侧面烘托出潭水的清澈透明;游鱼“似与游者相乐”也衬托出作者当时的喜悦心情。
18.作者抒发了怎样的感情?
【答案】本文通过对小石潭优美、幽深景物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孤寂悲凉、忧伤抑郁的情感。
【解析】作者在描写景物时,无不渗透着自己的感受和情怀。小石潭的清幽不为人所知与作者的人生际遇有相似之处,过于清冷的环境极易引发作者“凄神寒骨,悄怆幽邃”的情感。小石潭景物的清幽与作者心境的凄清形成对应,有力地衬托出作者那种无法摆脱的压抑心情,含蓄地表露出作者对冷酷现实的不满与愤懑。“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这一段中,作者突出了一个“静”字,
并把环境中的“静”深入到心神中去,情景相融,写出了一种凄苦孤寂的心境。这无疑是对作者被贬后寂寞凄苦心情的曲折反映。
三、中考演练
【2019年中考重庆卷】
小石潭记
柳宗元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似与游者相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