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手法——借景抒情(共五则)
第一篇:写作手法——借景抒情
写作手法——借景抒情
借景抒情是写景和写人记叙文中很常见的一种表现技法。一言以蔽之就是借助描绘景物,表达作者的情感,或者文中人物的情感。这种情感包括感情和感受两种。感情是受到对方的行为和状态影响而产生的人对人、人对物、物对人的爱、憎等心理,体现的是一个事物对另一个事物的态度。感受是对方的行为或状态影响而生成的一种情绪,包括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情感更多的表现为人与物、人与人、物与人的关系;而感受更多的表现的是受对方影响后感觉主体生成的独立心理状态。
一、借景抒情的呈现形式
(一)全篇运用
这种情况,一般都是出现在写景散文和诗歌之中。整篇文章的内容都在写景,写作目的就在于
通过写景把作者的思想感情抒发出来。景物是全篇文章的内容,集中表现事物的特点是手段,抒发作者的情感是目的。
例如朱自清的《春》,整篇文章都在写春天美丽的景。写草突出草之嫩、草之盛;写花突出花之繁、花之艳;写风突出风之柔、风之韵;写雨突出雨之缠绵、雨景之美;而作者突出的嫩、盛、繁、艳、柔、韵、绵、美,全部切合华夏文化的审美标准,一个作者对春之喜爱之情,已无需表白一句,读者也能通过作者的这种表达倾向直接感受出来。
运用借景抒情的诗歌很多,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李白和王维的借景抒情诗。李白生在盛唐,国家政治清明、经济繁荣,李白广游名山大川,遍写中华美景,抒发自己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王维有“诗如画”的美誉,其借景抒情手法在诗歌写作中的运用,堪称一绝。
例如:《望天门山》(李白)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山居秋暝》(王维)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huàn)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这种类型的借景抒情,作者借助景物表达的,往往是自己的情感。
(二)局部运用
有的文章,作者以叙事为主。随着事件的发展,文中人物的情感不断变化,为了凸显人物的思想感情及其变化,作者在叙事过程中,穿插景物描写,借助景物来标下当时文中人物的情感。
例如鲁迅的《社戏》在经历家人不让我去看戏,后来终于同意“我”去之后的一段描写: 我的很重的心忽而轻松了,身体也似乎舒展到说不出的大。一出门,便望见月下的平桥内泊着一只白篷的航船,大家跳下船,双喜拔前篙,阿发拔后篙,年幼的都陪我坐在舱中,较大的聚在船尾。母亲送出来吩咐“要小心”的时候,我们已经点开船,在桥石上一磕,退后几尺,即又上前出了桥。于是架起两支橹,一支两人,一里一换,有说笑的,有嚷的,夹着潺潺的船头激水的声音,在左右都是碧绿的豆麦田地的河流中,飞一般径向赵庄前进了。
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发散出来的清香,夹杂在水气中扑面的吹来;月便朦胧在这水气里。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的向船尾跑去了,但我却还以为船慢。他们换了四回手,渐望见依稀的赵庄,而且似乎听到歌吹了,还有几点火,料想便是戏台,但或者也许是渔火。那声音大概是横笛,宛转,悠扬,使我的心也沉静,然而又
自失起来,觉得要和他弥散在含着豆麦蕴藻之香的夜气里。
那火接近了,果然是渔火;我才记得先前望见的也不是赵庄。那是正对船头的一丛松柏林,我去年也曾经去游玩过,还看见破的石马倒在地下,一个石羊蹲在草里呢。过了那林,船便弯进了叉港,于是赵庄便真在眼前了。
这段文字,在叙事过程中,穿插的景物描写(加粗),以声音之清越、彩之明丽、速度之轻快、气味之清香、月之朦胧、山形之活跃,表现了文中人物“我”的喜悦、急切之情。
穿插在叙事过程中的景物描写,一般表达的,都是事件中人物的情感。
二、景物描写与情感之间的关系
在景物和情感之间,人的情感左右着笔下的景物。景物反过来折射着人的心态和情感。
(一)受情感支配,不同心态的人,观察同一景物,他们眼中构成景物的事物是不同的
同一个景物,不同心情的人,看到的事物是不同的:
例如下面的景物
写景抒情作文心情愉悦的人,看到的是雪野、是大树、是明灯;心情差的人看到的是枯枝、枯叶、是冷风、是漆黑的灯柱。
(二)受情感支配,不同心态的人,观察同一景物,感受同一事物的角度是不同的
面对同样的雪,心情愉悦的人,会潜移默化地从彩的角度去观察,去感受,在他的眼中,这雪,自然是洁白的;心情压抑、忧伤的人,会情不自禁地从触觉角度去观察、去感受,这雪,在他的笔下,自然是冰冷的。面对同样的树,心情愉悦的人,从高度着眼,他笔下的树,必然是高大的;而忧伤的人,从树叶和树的生活环境着眼,在他的笔下,生成的文字,必然是光秃秃的树、可怜的树。
(三)受情感支配,不同心态的人,观察同一景物,感受同一事物的主观倾向性不同
面对同样的路灯,感受同样的灯光,不同心态的人,在感受过程中带着绝然不同的主观感受倾向。心情愉悦的人,感受事物主观倾向于美好,因而在他的眼里,这灯光是朦胧的、柔和的、温暖的;而心情沉重、忧伤的人,主观倾向于丑陋,因而在他的眼中,这灯光必然是昏暗的、凄惨的、冰冷的。同样的雪地栅栏,在喜悦者的眼里,是洁白的宣纸上浓淡点燃的水墨画,在忧郁者的眼中,是冰川上禁锢生命的牢笼。
(四)受感情支配,不同心态的人,描绘同一景物,选择词语的感情彩是不同的
因为不同心态的人,感受事物带着不同的主观倾向,因为在用词上,特别是名词、动词、形容词上,有着明显的感情彩差别,人的心态积极向上、轻松愉悦,他笔下描绘事物时,更多选择的是褒义词;而心态消极的人,描绘事物时,运用的词语,大多是贬义词。
三、借景抒情在阅读和写作过程中的运用
景物的美好,能够表现人物的积极心态,美好的情感;景物的丑陋,能够表现人的消极心态、恶劣的感受。这种关系是互逆的——也就是说,透过作者笔下美好的景物,我们能推断出作者或文中人物当时的心态是积极的,表现的是一种美好的情感,同样,在写作中,我们要表现一种美好的情感,积极的心态,也可以通过描绘景物,通过景物的美好来呈现。拖过作者笔下萧索、苍凉的景物,我们能推断出作者或文中人物当时的心态是消极的,内心是凄凉、惨淡、忧伤压抑的,同时为了表现这种心态、心情,我们也可以通过同样的景物描绘来实现。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