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中送别古诗词鉴赏
【原文】
山中送别
王维
山中相送罢
日暮掩柴扉。
春草明年绿
王孙归不归?
【注释】
⑴掩:关闭。
王维 送别⑵柴扉:柴门。
⑶王孙:贵族的子孙,这里指送别的友人。
【译文】
在山中送走了你以后
夕阳西坠我关闭柴扉。
明年春草再绿的时候
您能不能回来呢?
思想感情:怀念友人、盼望友人快快回来的思想感情。
【鉴赏】
这首《山中送别》,不写离亭饯别的情景,而是匠心别运,选取了与一般送别诗全然不同的下笔着墨之点。
诗的首句“山中相送罢”,在一开头就告诉读者相送已罢,把送行时的话别场面、惜别情怀,
用一个看似毫无感情彩的“罢”字一笔带过。这里,从相送到送罢,跳越了一段时间。而次句从白昼送走行人一下子写到“日暮掩柴扉”,则又跳越了一段更长的时间。在这段时间内,送行者的所感所想是什么呢?诗人在把生活接入诗时,剪去了这一切,都当作暗场处理了。
对离别有体验的人都知道,行人将去的片刻固然令人黯然魂消,但一种寂寞之感、怅惘之情往往在别后当天的日暮时会变得更浓重、更稠密。在这离愁别恨最难排遣的时刻,要写的东西也定必是千头万绪的;可是,诗只写了一个“掩柴扉”的举动。这是山居的人每天到日暮时都要做的极其平常的事情,看似与白昼送别并无关连。而诗人却把这本来互不关连的两件事连在了一起,使这本来天天重复的行动显示出与往日不同的意味,从而寓别情于行间,见离愁于字里。读者自会从其中看到诗中人的寂寞神态、怅惘心情;同时也会想:继日暮而来的是黑夜,在柴门关闭后又将何以打发这漫漫长夜呢?这句外留下的空白,更是使人低回想象于无穷的。
诗的'三、四两句“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从《楚辞·招隐士》“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句化来。但赋是因游子久去而叹其不归,这两句诗则在与行人分手的当天就惟恐其久去不归。唐汝询在《唐诗解》中概括这首诗的内容为:“扉掩于暮,居人之离思方深;草绿有时,
行人之归期难必。”而“归期难必”,正是“离思方深”的一个原因。“归不归”,作为一句问话,照说应当在相别之际向行人提出,这里却让它在行人已去、日暮掩扉之时才浮上居人的心头,成了一个并没有问出口的悬念。这样,所写的就不是一句送别时照例要讲的话,而是“相送罢”后内心深情的流露,说明诗中人一直到日暮还为离思所笼罩,虽然刚刚分手,已盼其早日归来,又怕其久不归来了。前面说,从相送到送罢,从“相送罢”到“掩柴扉”,中间跳越了两段时间;这里,在送别当天的日暮时就想到来年的春草绿,而问那时归不归,这又是从当前跳到未来,跳越的时间就更长了。
这首送别诗,不写离亭饯别的依依不舍,却更进一层写冀望别后重聚。这是超出一般送别诗的所在。开头隐去送别情景,以“送罢”落笔,继而写别后回家寂寞之情更浓更稠,为望其再来的题意作了铺垫,于是想到春草再绿自有定期,离人回归却难一定。惜别之情,自在话外。意中有意,味外有味,真是匠心别运,高人一筹。
王维善于从生活中拾取看似平凡的素材,运用朴素、自然的语言,来显示深厚、真挚的感情,往往味外有味,令人神远。这首《山中送别》诗就是这样的。
诗句
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春草年年绿,王孙归不归。
出处
唐·王维《山中送别》
译注
在山中送走了你以后,夕阳西坠我关闭柴扉。春草明年再绿的时候,游子呵你能不能回归?
全诗
《山中送别》[唐]·王维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春草年年绿,王孙归不归。
全诗赏读
这是一首送别佳作。与一般送别诗不同的是,它并未刻画离亭饯别执手相看依依不舍的场景,而是别出心裁地选取了别后的一个场面。“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送别友人后,诗人一个人慢慢地回到住处。时已近暮,诗人回到家里,轻轻地关上柴门。这两句平淡如白话,
但看似平淡的字里行间却隐含着汹涌的感情。有过送别经验的人往往都知道,送别最“黯然销魂”的那一刻,并不是离人动身,看着离人渐行渐远的那一刻,而往往是送别归来的那一刻,感觉离人似乎还在身边,而其实“他”却已然远去,那种孤寂与失落,远胜送别之即的伤感。王维正是以诗人敏感的心捕捉到这种感受并用一个简单的动作“掩柴扉”加以表现,从中看出诗人别后的落寞与黯然。诗中交代送别归来正是“日暮”时分,夕阳西下,暮袭来,令诗人又添几分伤感。在这里,写景又有效地烘托了气氛。“春草年年绿,王孙归不归。”化自《楚辞·招隐士》中“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之句,但一个“绿”却是用得意象飞动。这两句是写诗人送别归来的心理活动。回到家里,他不禁想起,明年春草绿了的时候,友人会不会归来呢?这句话本来应该在送别之际问的,却没有问,友人已是远去,这句话又浮上心头,有一分欲说还休的情致。唐汝询在《唐诗解》中概括这两句的内容为:“扉掩于暮,居人之离思方深;草绿有时,行人之归期难必。”刚刚送别,就盼望明年能再相聚,情意之深可想而知;正是因为“归期难必”,所以“离思方深”。这两句主要是采用直抒心声,以情语成文的表达方式,抒发对友人的深情。这首诗题为《送别》,并无一字写离别情态,而别时的依依不舍与别后的无尽想念已是见于言外,字字明白如话,却是余味无穷。
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1
春草明年绿,王孙2归不归?
注释:
1、柴扉:柴门。
2、王孙:贵族子弟,亦泛指隐居的人。《楚辞·招隐士》:“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王孙兮归来,山中兮不可久留。”这里反用其意。
赏析:
“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江淹《别赋》)王维却把离别写得淡远高古,不言悲伤,只明白如话,而能韵味悠长。一句“相送罢”淡淡写来,离绪似有还无。紧接一个“日暮掩柴扉”的日常动作,离别的忧伤怅惘如反刍一般涌出。第三句转写推想,充满了春天的气息。有版本为“春草年年绿”,“年年”是一种循环往复,“明年”则给人一种希望和惊喜,似乎更妙。末句以盼归作结,设一问句,留不尽思念在其中,正如黄培芳所说:“此种断以不说尽为妙,结得有多少妙味”(《唐贤三昧集笺注》)。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