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教学内容
1.回顾端午节的起源和历史意义,激发幼儿的学习热情;
2.学习名家古诗《端午》和《乌衣巷》;
3.创作端午节主题诗歌。
教学过程
第一步:回顾端午节
4.教师通过图片、实物等方式,让幼儿了解端午节的起源和历史意义;
5.教师向幼儿介绍端午节相关的风俗习惯,如吃粽子、赛龙舟、挂艾叶等;
6.鼓励幼儿分享自己所知道的端午节故事和体验。
第二步:学习古诗《端午》
7.教师朗读《端午》古诗,让幼儿感受古诗的节日氛围;
8.分享古诗作者屈原的生平和事迹;
9.引导幼儿讨论古诗的意境和诗意,激发幼儿的文学兴趣。
第三步:学习古诗《乌衣巷》
10.教师朗读《乌衣巷》古诗,让幼儿感受古诗的悲壮气氛;
11.分析古诗中的词语、句式和修辞手法,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12.引导幼儿思考古诗所表达的情感和主题,培养幼儿的审美能力。
第四步:创作端午节主题诗歌
13.教师指导幼儿根据自己对端午节的理解和体验,自由创作端午节主题诗歌;
关于端午节诗句14.鼓励幼儿展示自己的创作成果,提高幼儿的自信心和自我表达能力。
教学评价
15.通过幼儿参与度和表现等方面的观察,了解幼儿的掌握程度;
16.通过幼儿创作的诗歌作品,评价幼儿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17.通过幼儿的班级展示和交流,展示幼儿的主题诗歌,提供更多的创作机会和空间。
总结
通过本次课程的学习,幼儿不仅能够了解端午节的起源和历史意义,更能够感受诗歌的美妙和意境,培养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同时也锻炼了幼儿的语言表达和交流能力。教师应该注重学习的趣味性和生动性,创造积极的学习氛围,激发幼儿的学习热情和兴趣,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