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六年级下学期语文古诗阅读考点知识练习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
1. 古诗阅读。
描写冬至的优美诗句古诗竹石
[清]郑燮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补全古诗。
[2]诗的前两句写出了竹子___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其中“_____”和“_____”两个字最能体现这个特点。
[3]用自己的话说说后两句诗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阅读下面的资料,说说你觉得郑燮和他诗中的岩竹有哪些相同点。
资料  郑燮为政有才,痛恨官场腐败作风,他的许多奉公为民的措施,触犯了豪绅富户和腐朽官吏的利益,被诬罢免,却始终不肯向恶势力低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阅读古诗,回答问题。
石灰吟
明·于谦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1]我能在《石灰吟》这首诗中最少能出3个体现石灰坚强不屈、洁身自好精神的词,并
用横线划出来。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2]“若等闲”的意思是(____),清白指石灰的(_______)。
[3]这首诗借石灰表达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诗人用哪些方法来描写和赞美石灰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这两句借石灰之口,一语双关,表达出作者怎样的人生追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古诗阅读。
邯郸冬至夜思家
[唐]白居易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唐]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1]两首诗里的“远行人”“一人”分别指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两首诗的后两句都是诗人的想象,这从哪两个词语上可以看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抱膝灯前影伴身”这句诗描绘了诗人怎样的形象?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诗词阅读。
送元二使安西
[唐]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1]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入括号里。
“劝君更尽一杯酒”中“尽”的意思是(  )
A.饮完 B.全,都 C.尽头
[2]“西出阳关无故人”中“故人”指(  )
A.死去的人 B.老朋友 C.故事中的人
[3]诗的前两句点明了送别的时令是:________,地点是:________,景物是________和________,这样为送别创造了一个愁郁的环境气氛。
[4]诗中作者用一个“____”字委婉地表达依依离情。
[5]王维的这首诗由于写出了人们深情惜别的普遍感受,后来被编入乐府,成为离筵上反复吟唱的歌曲《阳关三叠》。有评者认为,这首诗中的“朝雨”扮演了一个重要角,为什么这样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阅读下面古诗,回答问题。
山行留客
张旭
山光物态①弄春晖,莫为轻阴便拟归②。
纵使晴明无雨,入云深处亦沾衣。
[注]①物态:景物的样子,这里指(山中的)景。②便拟归:就打算回去。
[1]这首古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品味首句中“弄”字的妙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诗歌《迢迢牵牛星》,回答问题。
[1]既然“盈盈一水间”“相去复几许”,开头为什么又有“迢迢”?请说说你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诗中的抒情主人公是谁?抒发了什么感情?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诗歌中的景象有虚实之分,有眼之所见,有心之所想。请指出《迢迢牵牛星》一诗中的实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问题。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____________,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____________。
[1]补全古诗
[2]下列对这首词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一、二句写明月惊鹊、半夜鸣蝉,这是对夜晚宁静气氛的渲染烘托。
B.第四句写蛙声,这是从侧面烘托丰年。
C.第七、八句描写的是旧店难寻的困惑。
7. 阅读宋词,完成练习。
浣溪沙·游蕲水清泉寺
游蕲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萧萧暮雨子规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1]这是《浣溪沙》这首词的小序,点出了词人所观所感的地点是_______,其中的主要景物是_______,景物的最大特点是_______。这个小序为词中的“______________”这一句作了铺垫。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萧萧幕雨子规啼。
[2]请你分别用四个字概括词中呈现的三幅图。
A._________图 B.__________图 C._______________图
[3]请你想象描述其中的一幅画面。
__________________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4]解释词语。
(1)无再少: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唱黄鸡: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下阕表达了作者_________________的性格。
[6]与下阕所表达的思想相近的一项是( )
A.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
B.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
C.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年
D.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
8. 古诗阅读。
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
[宋]王观
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
[1]用“/”为这首词画出朗读停顿
[2]写景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点明作者送朋友离去的时间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
[4]这首词写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事。
[5]这首词表达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 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使至塞上
[唐]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惠崇春江晚景
[宋]苏轼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1]《使至塞上》这首诗中,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了塞外奇特壮丽的风光。
[2]《惠崇春江晚景》这首诗中,作者借_______ 、_______ 、_______ 、_______等景物写出了早春特有的风光。
[3]你还积累了哪些描写自然风光的古诗?请选择一首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 阅读古诗,完成练习。
浪淘沙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黄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1]这首诗写作者看到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写作者想象的诗句是:_______。
[2]“九曲”是形容______________,“万里”是形容________________。古诗中有很多诗句都含有这样的数量词,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作者之所以想到“同到牵牛织女家”,是因为他觉得这“九曲黄河”是来自牛郎织女相会的“_________”,借用这一传说,表达了作者_______的情怀。同时,“直上银河去”表达了诗人_______的气概。
11. 阅读古诗,完成练习。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1]这首小诗的作者是_________代的_________,是写给_________的。
[2]这首诗用“草遥看近却无”来描写早春,给人以无穷的美感和趣味。请把该句所呈现的景象描绘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草遥看近却无”这句诗写出了早春草的什么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请用优美的语言描绘出“天街小雨润如酥,草遥看近却无”所展示的画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 对比阅读,完成练习。
石灰吟
千锤万击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把诗句补充完整。这首诗的作者是   (朝代)诗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