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改在线+教学参考
第50卷第5期
2021年5月
—以“惯性”教学为例
苏秋霞1陈志辉2
(1.华东师范大学第四附属中学上海200333;2.华南师范大学广东广州510631)
文章编号:l〇〇2-218X(2021)05-0004-03中图分类号:G632.4文献标识码:B 摘要:以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学为理论基础,以安德森与克拉思沃尔等人修订后的教育目标分类学里的“理解”目标 为导向.对“惯性”一节的知识目标做进一步分析及细化,探讨本节课教学过程中对分类学里的“理解”目标的应用与落实。
关键词:布鲁姆目标分类学;教学目标;惯性;核心素养
_、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学的理论基础
美国著名教育家、心理学家本杰明•布鲁姆在泰
勒的“教育目标分类理论”的基础上发展其思想,形成
了一套较为完备的教育目标体系,后来著名课程专家
L.W.安德森与克拉思沃尔等在其基础上进行修订,
而在新修订的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学中,对“理解”目
标进行了细化,分为解释、举例、分类、概要、推论、比
较和说明等七个层次,并对每个层次都进行了明确的
描述,如表1所不。
表1
层次表述
解释学生可以将信息的不同表示形式进行转化,在物理教学中它可能涉及将文字概念和规律转化为物理表达式、将物理公式转化为图像、将物理情境转化为示意图等
举例学生能够根据一个概念或原理列举出具体的例子
分类学生能够依据具体的例子识别出其所归属的概念或者原理,也称为归类,分类与举例是一对互补的认知过程
概要学生能够根据某一句话的表述呈现信息或者对信息的主题进行抽象
推论
学生能从呈现的一系列事例中发现模式,推出合乎
逻辑的结论
比较
学生能够发现两个对象之间的对应关系,主要是指
相似点和不同点
说明学生具备建构和运用一个系统的因果模型的能力
二、“惯性”的目标分析及课堂实施
《上海市中学物理课程标准》(以下简称《课标》)中提出,物理教育应重视对学生的终身学习愿望、科 学探究能力、创新意识及科学精神的培养,进而提高 他们的科学核心素养。《课标》中还提出了三维课程目标并作出分类解释,其中认知要求对“理解”的解释 是初步把握学习内容的由来、意义和主要特征,是对 知识的一般认识[2]。为了提高教学与评价的效果,教 师需要把握好“理解”的“尺”与“度”。
1. “惯性”的知识目标及分析
在《课标》中,“惯性”的认知水平为B—理解,即本节课的知识教学目标为“理解惯性”。而惯性是 运动和力的关系中的一个重要概念,与实际生活有紧 密联系,同时也是学习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的前 提及基础。学习本节内容需要以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力的作用效果等知识为基础。八年级学生具备一 定的自主学习能力,并且已认识了一些生活中的惯性现象,却对这些现象仍缺乏仔细观察、理性思考和科学归纳等能力。由于生活经验的影响,很多学生认为 静止的物体具有惯性、运动的物体无惯性,固体具有 惯性、气体和液体无惯性。甚至有不少学生认为惯性 与物体速度有关,速度越大惯性越大。此外,还有部 分学生在描述惯性现象时表述不当,比如,“物体受到 惯性力”“物体由于失去惯性作用”等。
为了更好地达成《课标》要求的培养目标及教学目标,有效减少教学与评价的盲目性和随意性,笔者
E-mail :*****************
V〇1.50No.5
May.2021教•学参考
课改在线
在教学设计和评价中结合《分类学》中“理解”目标进 行展开,并将知识目标细化为:①激发学习兴趣;②能 够对实验现象进行描述;③能概括出惯性现象的共同 特点;④能够理解惯性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⑤学 会用规范的语言描述惯性现象;⑥学会设计实验说明 惯性与速度和质量的关系。
2.“惯性”的课堂实施及相应教学目标的设定
疫情手抄报图片大全基于学情及知识目标,笔者设计了 一系列活动任 务,下面对这些活动进行阐述,指出在活动教学中如
何达成相应的目标。
活动1将一支粉笔压在一张纸条上,请两位学 生依次上讲台尝试用手掌迅速向下劈纸,要求保证纸 条抽出时粉笔能够屹立不倒。结果两位学生均以失
败告终,最后笔者粉墨登场,一手拉着纸条,另一只手 快速向下劈,最后,只见纸条被抽出,而粉笔依然屹立 不倒,学生纷纷露出震惊且崇拜的眼神。借此机会,笔者引导学生描述现象,并得出“原来静止的粉笔仍然保留其原先的静止状态”。
设计意图设计该活动的目的主要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对应的是第一个细化目标。
活动2 将小木块放在小车上,并保持静止状态,然后快速向右拉动小车,让学生观察现象。师生 共同描述现象:原来静止的小木块仍然保留其原先的 静止状态。此时在笔者的引导下学生很快概括出“静 止的固体具有保持其原先静止状态的性质”。
活动3将小木块放在小车上,观察小车突然加 速时,小木块的运动情况。学生有了前面的学习经历 后,很快描述出“运动的固体具有保持原来运动状态的性质”。从而总结出,固体具有保持原来运动状态的性质。
设计意图以上两个活动是为了达成知识目标中的②和③,即能够对实验现象进行描述并概括出惯 性现象的共同特点。之后笔者追问“液体和气体是否 也具有保持原来运动状态的性质?”
活动4将静止在桌面上的水杯快速向右猛推,观察并描述现象;用手推水杯,使其以较快的速度向前运动,稍后使其突然停住,观察、描述现象,归纳结 论“液体具有保持原来运动状态的性质。”
活动5用两用打气筒给塑料瓶充气,然后将塑料瓶的瓶口对准并排摆放好的蜡烛,并放气,学生观察、描述现象,并归纳结论“气体具有保持原来运动状态的性质。”
可见,一切物体不论它是静止的还是运动的,都 具有一种维持它原先运动状态的性质,在物理学中把这
种性质叫作惯性。惯性是物体本身所固有的一种属性。
设计意图以上两个活动是为了达成知识目标④,通过引导学生对以上几个实验结论进行分析和归纳,得出惯性的概念,从而清晰地发现惯性是物体本身具有的一种性质而不是力,即惯性是物体本身的属性。
理解了惯性的概念之后,请学生列举生活中的惯性现象,并用规范的语言描述惯性现象。
活动6让学生讨论惯性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并设计实验说明惯性的大小与质量的关系。
设计意图旨在激发学生的高阶思维,经历实验 探究的过程,从而渗透物理学科核心素养。同时得出 结论“惯性与速度无关,而是只和质量有关,质量越大,惯性越大。”
通过以上一系列的活动设计及落实,笔者发现学 生能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并且在教师的引导下能够有条理地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同时更加有意识地关注生活中的惯性现象,并用更加科学、规范地语言去描述相关现象,这样一来就自然而然地达成了既定的教学目标和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学中的多层次“理 解”目标。
三、结语
纵观整节课的教学设计,主要以布卢姆《教育目 标分类学》的“理解”目标为主线,根据《课标》中“惯
性”一课的知识目标,结合“理解”目标的七个层次将教学目标进行细化,最终让学生理解惯性,并会用规范的语言描述惯性现象。
首先,在教学前,依据“惯性”的教学要求,按照布 鲁姆目标分类学,细化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设计出与 教学目标相对应的一系列活动,让学生通过所设计活动的学习,经历布鲁姆目标分类学中包括的思维过程。
课改在线
Jfbif教学参考第50卷第5期
2021年5月
疫情下的物理线上教学探索
军】陈雨田2
432721;2.湖北省随州市教学研究室湖北随州441300)
(1.湖北省广水市广水办事处武元中学湖北随州
文章编号:l〇〇2-218X(2021 )05-0006-02
突如其来的疫情,与每一位师生的生活息息相关。针对初中物理的线上教学,笔者认为在教授书本 知识的同时,更应契合疫情期间发生的重大事件作为 背景,帮助学生积极拓宽视野,指导学生关注疫情防范中蕴含的物理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提升学生 学习品质。线上物理教学中有意识联系疫情相关知识并落实到具体教学中.用线上物理教学打响这场无 声战“疫”,诠释教育的深刻内涵。
―、增强使命感,建立线上课堂与“疫情”中物理 知识的紧密联系
2020年初的疫情给我们带来巨大的灾难,但同 时也为我们展现了一幅宏伟的精神画卷。物理教师 作为基础知识的传播者,理应是人间大爱的传播者,向学生的心灵深处播种善良和美好的种子。广大物 理教师只有在明确了职业担当、使命情怀的前提下,才能更好地在物理线上教学中联系当下疫情情境,产 生共情,传递共鸣感。
教师带着这样一种情怀引导学生进行线上综合
其次,在教学过程中,按照预设的活动引导学生探索“惯性”的相应内容,让学生从实验中发现和体会“惯性”现象,并从抽纸条和拉小车等活动中描述现象并归纳结论,达成解释、说明、概要目标,让学生 对推水杯和吹蜡烛等惯性实验现象进行比较和分类,通过讨论、交流等环节让学生参与到推论、说明 和概要。
最后,根据教学的效果对教学设计及教学实施过程进行了总结和反思,发现布鲁姆的目标分类学理论有利于教师更好地关注学生不同的思维训练过程,通过设计相应的活动,关注到不同能力水平的学生体,有助于学生参与课堂教学,同时也有助于教师循序渐进地达成教学目标。
中图分类号:G632.4文献标识码:B
实践活动,让学生搜集“新冠病毒C O V II>19”的相关 物理知识,在线进行研讨,例如,新冠病毒的直径是多少?常见的体温计检测的原理是什么?额头红外 体温的原理又是什么?1666年瘟疫期间,牛顿宅 在家中完成了什么实验?消毒剂喷杀利用了什么原理?口罩之所以能够防病毒,起过滤作用的主要材料 是极细密且带静电的喷熔无纺布,常见的静电现象有 哪些?在线交流专题的同时,增强了学生对新冠病毒 背景下蕴含的物理知识的深层次理解。
同时,教师也可引导学生在线开展“抗击疫情”物 理知识的手抄报活动或发动学生编写与新冠病毒有关的物理题目,利用手机拍照上传到线上平台或Q Q、中展示所绘制的抗疫图片或题目,丰富物理 课外活动,不仅可调节学生的不良情绪,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艺术情操和人文素养,在编写题目中领悟物理 原理与真谛。教师开展丰富的线上活动,组织、策划、写作等纷繁呈现出富有“物理韵味”的线上综合实践,让学生真正走出课堂,与生活、与社会亲密接触,充分
参考文献
[1]谭坤光的折射”课堂教学引入环节引起的反思[J].物
理教学探讨,2020,38(5): 14-15.
[2]上海市教育委员会.上海市中学物理课程标准[S].上
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4.
[3]张萍,白雪峰.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理论与初中数学教
学设计—以“平方差公式”一课的教学实践与反思为
例[J].课程与教学,2020 (3): 32-34.
[4]洛林,W.安德森.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学:分类学视野
下的学与教及其测评[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
社,2009:4-5.
[5] 赵宇恒.基于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的初中物理教学
策略[J1中学物理教学参考,2017,46(7) :10-12.
(本文编辑:王萍)
i
E-mail :*****************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