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诗三首》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漫、涛”两个生字,读准“啊”“膝”等音变和易误读字音,指导“繁”字书写,理解“漫灭”“思潮”等词语。
2.通过反复朗读课文,体会诗歌韵味,熟读成诵。
3.初步了解现代诗的一些特点,体会诗歌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诗歌的意思,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自己尝试写一首小诗歌。
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课前搜集相关资料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星星卡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初读诗歌,释义诗题
1.出示单元导语,引出课题。
2.自由读诗,明确诗序。
3.简介作者,解释“繁星”,指导书写。
4.指名朗读,提示“啊”的音变。
初步感知“短诗”特点,简介作者,了解选文中序号的意思与来历;指导“繁”字的笔顺、结构书写,强调易错笔画,学生巩固练写,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
二、有板有眼,读出节奏
环节一:朗读《繁星》(一三一)
1.比较思考:现代诗与古诗之间的异同,发现诗“韵”。
2.读出节奏:感知“光”“香”“响”qng的韵脚,了解同音成韵,关注问号的语气,读出节奏。
3.情境朗读:师生合作,接读“哪一……?”排比句式,理解“思潮”。
环节二:朗读《繁星》(一五九)1.发现韵脚:发现“了”“里”,了解同字成韵。
2.读出节奏:指导分句朗读,读出分句间的强弱对比,感受现代诗高低起伏的节奏。
环节三:朗读《繁星》(七一)
1.发现特点:发现无韵诗,句式相同,节奏相仿的特点。
2.读出节奏:指导朗读“母亲的膝上一”读出节奏,引发思考。
过渡:读着读着,你不仅发现了现代诗的节奏,你还发现了现代诗的什么特点呢?
“诗和音乐一样,生命全在节奏。”由学生相对熟悉的古诗入手,与现代诗形式与内容异同的比较,培养学生思辨的能力,通过探究学习,初步发现现代诗一般不拘格式和韵律相对自由的特点。在读中理解词语的意思,通过反复朗读,体会诗歌的韵味和节奏。
三、有声有,读出想象
怀念母亲的诗环节一:想象《繁星》(七一)
1.延长顿逗:教师示范朗读,学生展开想象。
2.补白想象:指导破折号和“中”“下”“上”停顿并增加音长,仿照朗读。想象月明的园中、藤萝的叶下、母亲的膝上作者在做什么。
3.理解词语:通过补白想象理解“永不漫灭”的含义。
4.情景朗诵:教师引导学生,想象情景积累背诵。
环节二:想象《繁星》(一五九)
1.想象“风雨”:想象“天上的风雨”是怎样的景象?引导学生朗读重音,分角朗读,想象“风雨”景象。(预设:狂风暴雨、倾盆大雨、暴雨如注……)
2.经历“风雨”:想象“心中的风雨”又会是遇见什么事情呢?
(预设:困难、挫折、痛苦……)
过渡:现代诗不仅蕴含着丰富的想象,你又发现了现代诗的什么特点?
诗是无形的画,画是有形的诗。通过探究和读出节奏的基础上,展开想象,理解“永不漫灭”“风雨”等词语的含义,领悟诗歌的内容。为升华情感做“支点”。
《短诗三首》课堂实录
(ppt出示  9.短诗三首)
师:上课。
生:老师您好!
师:同学们好!请坐。
一、课前谈话,生发表达——唤醒心中之美
师:孩子们,这节课我们将一起走入第三单元,在第三单元的单元页上有这样一句话(出示文字),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生:诗歌,让我们用美丽的眼睛看世界。
师:读了这句话,你有什么感受?
生1:我觉得诗歌是美丽的,可以通过诗歌欣赏美丽的风景。
师:平常你一定是个爱读书的孩子,才会有这么深刻的感受。还有谁?
生2:诗歌是作者用文字为我们打开一扇窗户去窥视美丽的世界。
师:是啊,脚步不能到达的地方,心灵和诗歌可以到达。孩子们,从古到今,诗人都会带着我们用美丽的眼睛去看待一个美好的世界。这节课,我们将一起走入第九课《短诗三首》,一起去字里行间去体会诗歌带给我们的美丽。跟我一起板书课题。
(师板书课题,生书空课题)
师:齐读课题。
师:孩子们,在《短诗三首》中,有这样的三首诗(ppt出示)。课前我请你们查资料,去了解了关于作者的相关信息。那么每一首小诗的题目后面为什么会有不同的数字呢?你们查到答案了吗?可以来说说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