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高中语文第一册中国现代诗三首
人教高中语文第一册中国现代
诗三首
人教高中语文第一册中国现代诗三首
纸船——寄母亲
怀念母亲的诗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新颖的构思,托物寓情的方法。
(二)能力训练点
培养有感情朗读的能力及抒发生动、具体、含蓄、深沉的感情的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
对母亲的爱.
(四)美育渗透点
领会本诗挚爱母亲的亲情美.
二、学法引导
在简要了解写作背景和作者情况的基础上,进入对课文本身的欣赏。重点欣赏这首诗在表达母爱上的独特之处。
三、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1.重点:讲清母女之间的深深的情感。
2.难点:托物寓情的写法.
3.疑点:诗的第三节.
4.解决方法:讲解,辨记。
四、课时按排课
2—3课时
五、教具学具准备
多媒体及相关的软件(大海行船画面及配音或朗读)、录音机及相关的伴乐朗诵带。
六、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1.教师利用多媒体画面展示沧海、小船及相应音响,以此作背景,范读诗歌。2.读诗歌,总结诗歌内容,出感受最深或自己比较喜欢的句子,并对其作用予以讨论。
3.让学生折纸鹤,折纸船,写上对亲人祝愿思念之言。或写一首小诗表达情感。
七、教学步骤
导语说起诗,同学们马上就会想起李白、杜甫的许多首脍炙人口的佳作,却很少想到冰心的诗。冰心,这位我国著名的女作家,写了大量的反映社会生活和具有独特艺术风格的文学作品。她的“问题小说〞,早在新文学初期,就引起文学界的注目;她那清新、隽永、富有哲理的小诗,曾形成了“小诗流行的时代〞。她文思潮涌,彩笔纵横,谱写出许多新的篇章。
今天,我们学习冰心的一首诗《纸船--寄母亲》。1923年8月,冰心由上海启程赴美留学,在漫长的旅程中,面对茫茫大海,她倍感孤独,日夜思念亲爱的母亲,于是写下这首诗。
(一)明确目标
反复朗读感受这首诗的思想感情,理解作者赋予“纸船〞的含义。
(二)整体感知
1.有感情朗读诗文,要求学生划出生字词。
生字:叠抛
生词
天风:大自然之风.
吹卷:吹动翻卷。
无端:没有来由;无缘无故。例:无端生事。
至爱:至,极;最。例:欢迎之至.至爱:最爱。
2.朗读诗文,理解全诗内容,领悟文章思想内涵。
3.自由颂读,选择自己最喜欢的句子;有感情颂读,重点品味其精神实质. (三)总结、扩展
1.教师提问:这首诗抒发了作者什么心情?
这首诗抒发了作者思念母亲的心情。
1923年初夏,冰心毕业于燕京大学。同年八月十七日,她在上海乘约克逊号邮船赴美国留学,在向大洋彼岸进发的海轮上创作了这首诗.粼粼的海波,澎湃的海潮,复苏了诗人爱海的童心;碧绿的海水,飞翔的海鸥,使诗人又与自然亲近.从吴淞口出发的十天左右的海上生活中,冰心早期人生观“爱〞的哲学中的三根支柱-—母亲、童心、自然,只有“童心〞、“自然〞在此时得以复活和重现,而“母爱〞则因远离母亲而无法亲近。因而诗人格外怀念母亲,甚至因思念母亲而得病,又因在梦中见到母亲而病愈.这首诗就抒写了诗人思念母亲的深情,
2.提问:这首诗分三节,每节写的是什么?
诗的第一节从自己充满童真的行为——折纸作船写起,说自己在海船上不肯废弃一张纸,留着它折叠成船,从船上抛到海里。看似平淡的四行诗,为感情的喷发作了铺垫。
诗的第二节写从船上抛出的纸船的去向,“有的被天风吹卷到舟中的窗里,有的被海浪打湿,沾在船头-上〞.这种种去向,都不符合诗人诚挚的心愿。她“总希望有一只能流到我要他到的地方去〞。为此她“仍是不灰心的每天叠着〞,可见她这种强烈诚挚的愿望.至于希望那纸船流到什么地方去,诗人在这一节没有明白说出,从而造成悬念,耐人寻味。
诗人自然明白纸船是不可能流到母亲身边的,于是诗的第三节翻出新意。诗人遥想母亲梦中看见一只很小的纸船.如果说这一现象还属一般的话,“不要惊讶他无端入梦〞,就显示了诗人设想的奇特。那么,为什么要让母亲不要惊讶小船的人梦呢?诗人采用“卒章显其志〞的方法,在诗的结尾点明想像中进入母亲梦中的纸船是她含着泪叠的,她祈求纸船载着她对母亲的爱和因远离母亲而产生的悲哀情怀流到母亲的身边。这一结尾是全诗的高潮所在。
3.提问:这首诗的写作特是什么?
①这首诗构思新颖,诗人采用托物寓情的方法,感情的抒发就显得既生动、具体,又含蓄深沉.
②这首诗的诗行较长,语调缓慢,正与对母亲的绵长思念相协调.
③诗以洁白无瑕而轻盈的纸船作为寄托物,有利于想像的展开。④诗是自由体,但感情的潮水自由,翻腾,风格质朴、委婉。
随堂练习
繁星
小小的花
也想抬起头来
感谢春光的爱——
然而那深厚的恩慈
反使他终于沉默
母亲啊
你是那春光吗?
思考题
1.明明想“感谢春光〞,却“终于沉默〞。为什么不说呢?这其中包含着怎样的思想感情。
2.最后的一句话隐含着对母亲的特别的感激之情,它的后面可以补充上一句话揭示出这种感激之情,发挥你的想象补充上。
3.这首诗和唐代孟郊的《慈母吟》中的一句表达的思想很接近,你能默写出那句诗吗?
答案
1.因为他认识到几句感谢的话是不足以报答“春光的爱〞的,沉默中包含着更深的感激与敬意.
2.我就是那朵小小的花.
3.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我是一条小河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以人拟物和对偶修辞。
(二)能力训练点
观察生活、勤于思考的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
奉献是一种爱。
(四)美育渗透点
领会冯至的诗具有的轻柔婉美的抒情风格。
二、不法引导
在有感情朗读的基础上,概括诗歌的内容,讨论分析含义深刻的句子或词语。讨论诗歌的主题与意境。
三、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1.重点:以人拟物、对偶修辞。
2.难点:对“大海〞的理解.
3.疑点:“小河〞流人大海的理解.
4.解决方法:细读诗句,咬文嚼字。
四、课时按排
1课时
五、教具学具准备
录音机、课文朗读录音磁带。
六、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1.熟悉诗歌,指导朗读;
2.讨论、研读全诗;
3.模仿、创造(见随堂练习)。
七、教学步骤
导语我们知道在中国新诗作者中,郭沫若、冰心、闻一多的诗歌成就很高。冯至的诗如何呢?
冯至的诗既不热情,也不潇洒,要让冯至的诗获得青年的普遍爱戴,不论在过去还是现在或未来,几乎都是不太可能的事情。但恰恰正是因为这一点,冯至的诗有了自己的代表性。他代表着青年中那不被人强烈注目且无意获得人的强烈注目的一部分人的情感特征.他的诗虽然没有绚烂的彩,狂欢的热情,奇特的形式,但其情绪秾(nóng草木茂盛:天桃管秾李)挚,在沉静中自有一种不易挥发罄尽的韵味。所以鲁迅说冯至是“中国最为杰出的抒情诗人〞。
(一)明确目标
1.理解诗中“我〞“伤〞“大海〞“小河流人大海〞的含意.
2.以人拟物和对偶修辞。
(二)教学过程
1.朗读
2.字:粼漾
3.词
裁剪:缝制衣服时把衣料按一定尺寸裁开。
漂漾:漂浮动荡。
幻散:(希望等)像幻境一样地消散。
4.提问:冯至的这篇《我是一条小河》幽婉凄清,诗思质朴晓畅.整体感知全诗。这首诗写的是青年人深深的情怀和无私的奉献精神,也写出了年轻人的淡淡的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