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庭坚的大字行楷《砥柱铭》,单字到底有多大?
我们经常在字帖上看见大字,小字的字样,比如大字阴符经等,今天就聊一聊一幅现存比较完整的大字作品,砥柱铭。它全长11米,卷轴长约8米,通卷高0.376米,大字行楷书43行,每行4字—6字不等,全卷字势取纵势,以最疏朗的四字一行来说,除去两端以及字间的留白,即最大的单字小于8cm见方,换一个形象一点的说法,16开的书纸上可以下四个字,相比于现如今的鸿篇巨制,这算是小字了,但这在唐宋之际的书家们作品中算是特大字了(碑刻除外),虽然同样是称号中带有大字的“大字阴符经”,在砥柱铭面前就显得小巧玲珑了。
现代人提起大字,总是会想打斗方,条幅,中堂等作品。细究起字的具体尺寸,古人概念中的大字和今人眼里的大字相去甚远。当然不是古人不会写更大的字,也不能说古人不愿意写更大的字。这里有客观条件的限制,也有艺术追求的差别。古代的纸,笔的工艺都不能支撑现如今这样动辄几米甚至数十米大小极具展厅效果的巨幅作品。明清以来由于工艺给与的条件,一些书家们也在尝试着书写更大字体。当然这和当今一些拖把大小的毛笔写出来的字是不能同日而语的。
为什么我们要斤斤计较的去丈量古人字的大小,这也是书法艺术本身的特性所决定的,字无论大小都是有极限,因为书法讲求的就是笔力的控制,写更大的字,就需要更大的笔,当然,书写者对笔的控制力也随之减弱,或许有些书家追求一种在控制与失控之间所出现的一些意外效果,其作品也很有表现力和生命力。但是失控过头了,出现的就不是意外效果,而是意外事故了。
所以初学者练习的时候,写字不宜过大,也不宜过小,就是为了锻炼对笔的控制力,在用笔的时候能做到如臂使指,对于提、按、使,转等书法技术性的要求,才能随心所欲,才能为写出好作品打下基础。
黄庭坚砥柱铭
释文:维十有一年,皇帝御天下之十二载也。道被域中,威加海外;六和同軓(轨),八荒有截;功成名定,时和岁阜。越二月,东巡狩至于洛邑,肆觐礼毕,玉銮旋轸;度崤函之险,践分陕之地;缅维列圣,降望大河;砥柱之峰桀立,大禹之庙斯在;冕弁端委,远契刘子;禹无闲然,玄符仲尼之叹,皇情乃睠,载怀仰止。爰命有司勒铭兹石祝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