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教学设计篇1
  一、教材分析
  本文是苏教版第二模块的开篇,也是第二模块第一专题教学的定调之作。本文是海伦凯勒《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的节选。个人觉得在本文的教学上存在两个影响学生理解和感悟的环节:第一,作者的特殊经历。作者海伦凯勒是一位盲人作家,她的个人感悟与生活体会不易为学生所理解。所以如何通过课堂组织使学生体会盲人认识世界的特殊感受成为教师组织教学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第二,海伦凯勒三天的安排。她想要看的事物具有特定的文化背景,而其中的内在联系是什么,是学生要认真思考和总结的问题。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掌握文章中出现的基础知识;理解文章的内在情感。
  2.能力目标:理解文章思路,整体把握全文结构。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阐释文中含义深刻的语句,进一步体会作者真挚的思想感情,能够结合自身体验深刻领会文中蕴涵的人生哲理。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散文的欣赏,体会文章独特的抒情方式和心理描写。
  难点:作者独特的表达,作者特定的文化背景。活动体验的学生参与过程与启发。
  四、学情分析
  学生在一定的理解能力基础之上能理解课文的大意,并能较好地掌握文章中出现的各基础知识点,根据文本的特点,本文重在对学生的人文素养进行陶冶与提高,而文章语言的障碍性不大,而本文的特殊的作者遭遇和经历是学生不太熟悉而需要体验和感受的,所以教师点拨要透彻到位。故可以在文本研习的基础上通过问题讨论和活动体验的方式组织教学工作。活动体验教学中的教学手段充分使用幻灯片与多媒体,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五、教学方法
  1.课外作业课前预习部分:预习导学案的第一部分。小作文《假如我只有三天光明》。此预习作业的设计目的在于既能够将学生引入教学情境,又可以通过学生的自我反思和写作训练与文本进行有机对比,反映出人性的普遍情感取向及意义,深化本文主题的阐发。
  2.学案导学:见后面的学案。
  3.新授课教学基本环节:预习检查、总结疑惑→情境导入、展示目标→合作探究、精讲点拨→反思总结、当堂检测→发导学案、布置预习。
  六、课前准备
  1.学生的学习准备:准备好导学案与课本,做好对第一部分的预习。
  2.教师的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制作,课前预习学案,课内探究学案,课后延伸拓展学案。  3.教学环境的设计和布置:四人一组,讨论探究,提出疑问,得出答案。
  七、课时安排:1课时
  八、教学过程
  (一)预习检查、总结疑惑
  检查落实了学生的预习情况并了解了学生的疑惑,使教学具有了针对性。
  (二)情景导入、展示目标。
  用电脑显示《二泉映月》的画面及播放《二泉映月》的音乐,在凄凉、哀怨的二胡声中,老师导入。
  教师:作为一位身体健康的人,是很难体会残疾人所忍受的各种困难和痛苦的,尤其是对于一位盲人,他的世界更是常人难以想象的,我们从盲人阿炳的《二泉映月》中听出了什么?(学生:坎坷的经历,悲惨的命运,凄凉的心境),今天,我们一起走进美国的这们集盲、聋、哑于一身的女作家的精神世界,去品味这被誉为“精神楷模”的杰出女作家给我们展示的丰富情感。
  板书:《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三)合作探究、精讲点拨。
  探究一:由学生介绍作者海伦凯勒。(课前请学生预习,查相关资料)
  学生作者介绍:海伦凯勒(1880—1968),美国女作家、教育家。19个月时患病,两耳失聪,双目失明。7岁时,安妮莎莉文担任她的家庭教师,从此成了她的良师益友,相处达50多年。在安妮莎莉文的帮助下,入哈佛大学拉德科利夫学院学习,1904年以优异成绩毕业。
  主要作品:《我生活的故事》、《从黑暗中出来》、《我的信仰》、《愿我们充满信心》。
  她的经历和作品鼓舞着世界各国人民。她的精神受到人们的崇敬。
  设计意图:通过对作者的再认识,体会她的内心世界,为进一步理解文章奠定基础。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教学设计篇2
  知识与能力:
  1.通读作品,了解作品主要内容及作品结构。
  2.能通过事例分析主人公形象。
  过程与方法:
  1.批注式阅读作品。
  2.利用思维导图构建方式品析作品。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作品的品析主人公热爱生活、自然、人,渴求光明、交流,追求崇高、美好,坚强、勇敢、向上的高贵品质。
  课前准备:
  1、利用一个月时间读完作品。
  2、熟练运用平板电脑。
  3、完成学案练习。
  教学目标实施过程:
  一、情景导入:置身图书的海洋,吮吸着书籍的芬芳,整个心灵都是纯粹的、高贵的,让我们走近作品走近作家,和他们同呼吸,同感悟,品味人生,放飞心灵。有一个女孩又盲又聋,但她却成了美国文学家马克.吐温眼中十九世纪有两个奇人之一,一个是拿破仑,另一个就是海伦.凯勒。”而且是19世纪美国伟大的盲聋女作家、教育家、慈善家、社会活动家。今天就让我们走近她,认识她。
  二、汇报阅读情况。
  让学生谈谈怎样利用课余时间阅读作品的。(小结:爱上阅读,学会利用时间阅读,边读边思考边批注)
  三、交流品析作品:
  思考讨论:
  1.这部作品主要讲述了什么事?(指名学生简述作品主要内容)
  2.假如给她的三天中她想做哪些事?从中你感知她是怎样的一个人?(采用分组讨论的形式,利用思维导图梳理内容,归结问题。利用希沃助手上传小组讨论结果展示评价。)
  3.假如你只有三天光明时间,你将怎样度过这三天?(引导学生学习海伦.凯勒热爱生活、热爱生命、珍惜拥有、积极、向上、勇敢、追求光明的高贵品质。)
  四、作业:
  用心、真正用眼、用多种感观去观察你所爱的人或物,写一篇题为《我心爱的XX》习作。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教学设计篇3
  教学目标:
  1、调动多种朗读手段,品味本文洗练、流畅、优美的语言。
  2、深入思考和领悟文章中的名言警句所蕴含的人生哲理,从中获得有益的启迪。
  3、体会作者对光明的渴望之情和对待生命的积极态度,感受海伦凯勒的精神世界,进而热爱生活、珍惜生命。
  教学重难点:
  1、正确理解作者对“明眼人”等健康人的“批评”言辞。
  2、领会文中关键句反复出现的作用。
  教学课时:2课时
  课前预习:疏通字词;熟读课文;读《一个伟大的女性》了解作者
  教学时间:4月2、3日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你知道海伦凯勒吗?
  2、请你用几个形容词来评价一下海伦凯勒。(坚强、好学等)
  3、海伦凯勒的故事给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为什么?
  二、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多形式朗读课文
  2、圈划语句,感知课文
  A文中作者列举了大多数人的'生活态度是怎样的?
  圈划文中的句子:饱食终日、无所事事、怠倦、视而不见听而不闻、无鉴赏之心、熟视无睹、淡漠、平庸、麻木、呆滞
  B作者认为大多数人产生这种悲剧性的人生态度的原因是什么?
  a对时间的错觉,总觉得未来的日子还很多
  b对自身拥有的天赋及器官的怠倦,只有等到生命快要失去,等到天赋快要丧失,器官快要退化或损坏,才知道它的可贵。
  C海伦凯勒在文中表达了怎样的生活态度?从中可以看出作者怎样的内心世界?
  明确:生活态度是:珍惜活着的每一天,享受生命的美好,不虚度光阴,不浪费天赋
  内心世界:有一颗火热的心,她一直都在用心地生活,一直都在用心地感知。很珍惜自己活着的每一天。
  3、再读课文,深化拓展
  A海伦凯勒为什么要提出“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这个问题?
  目的在于警醒人们珍爱时光、珍爱生命,珍惜已经拥有的一切
  B海伦凯勒精神力量的源泉是什么?
  源泉是渴求光明、珍爱生命、战胜困苦、善待生命
  C再读课文,选择最能引发思考的警句,并说说你从中得到了哪些感悟和启示?
  4、练一练
  文章结尾处,海伦提出了三个问题,你将如何作答?
  请将答案写在课堂作业本上
  5、作业布置
  A完成《点击》;
  B海伦凯勒说:“一旦失去了的东西,人们才会留恋它。”请以此为话题,写一篇作文,题目自拟;
海伦凯乐  C推荐阅读海伦凯勒的作品:《我生命的故事》、《我所生活的世界》、《从黑暗中出来》、《我的信仰》等。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教学设计篇4
  教学目标
  1.领会作者在与残疾作斗争时所表现出来的坚强不屈和极乐观精神。
  2.学习文章优美、流畅的语言。
  3.领会字里行间流露出的对世人的强烈和殷切的希望。
  教学重点
  体会生动细腻的心理描写,领悟文章蕴涵的人生哲理。
  教学难点
  1.品味文中精彩的句段,让学生的思想感情得到升华。
  2.作者独特的表达;细腻生动的心理描写,认识作者纯洁高尚的世界观、人生观。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它既是人们摄取外界信息的最主要渠道,也是人们发送信息的重要工具。可是,具有正常视力的人你能想像得到一个永远处于黑夜中的盲人对光明是何等的渴望吗?读了海伦凯勒感人肺腑的《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以后,你肯定会有所体味。你将会为自己拥有视力而庆幸,将会懂得热爱生活,将会知道珍惜生命、关爱人生。
  二、品读探究
  (一)整体把握全文结构,理清作者想象中三天的活动内容,并体会思想感情。
  第一天,白天:看望麦西夫人,约朋友来家,树林散步,看落日。
  夜晚:回忆这一天。
  第二天,白天:参观自然历史博物馆,参观艺术博物馆。
  夜晚:看戏
  第三天,白天:游览纽约城,看日常人的生活和世界。
  夜晚:看喜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