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古诗三首
教学目标:
1.会认“屠、苏”等7个字,能工整书写“符、欲”等11个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默写《清明》。
3.借助注解,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诗中描绘的景象。
4.培养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感受作者的心情,了解祖国传统节日的风俗习惯。
教学重难点:
1.理解古诗的意思,感悟古诗表达的情感。关于清明节的诗句古诗
2.在比较欣赏中了解祖国传统节日的风俗。
教学时间:三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会认“屠、苏”这2个字,会写“符”这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理解“屠苏”“曈曈日”等一些生僻字词的意思,明白本首诗的大意。
4.了解诗句所描绘的欢天喜地、热热闹闹的节日景象,感受诗中表达的全民族欢度佳节、
辞旧迎新的美好愿望。
授课时间:月日
教学过程:
一、走近生活,谈话导入
1.出示一组春联和春节过年的画面。
2.同学们,你知道春节指的是农历的哪一天吗?(指名并板书:正月初一)
这一天在古时候又叫做“元日”(板书:元日)“元”是开始的意思,“元日”就是一年的第一天。
3.今天我们要学的这首古诗叫《元日》,请大家一起来读题。
4.简介作者: 王安石字介甫,晚号半山,北宋诗人。小字獾郎,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世称临川先生。宋临川人,汉族。北宋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古文八大家之一。
二、初读感知,学习字词
(一)初读课文,感知诗意。
1.同学们,自由朗读这首古诗,用你们平时学会的学习古诗的方法学习交流,朗读的时候,读准字音,然后边读边边记下自己读懂了什么,标出读不懂的地方。
2.生自由朗读,小组交流。
3.检查交流情况。
(1)出示“屠、苏”。指名朗读,师生评价,纠正不正确的读音。注意读准平舌音“苏”。
(2)交流对重点词语的理解。教师评议,多媒体出示重点词语的注释。
元日:农历的大年初一。
爆竹:古人烧竹子时发出的爆裂声。用来驱鬼避邪,后来演变成放鞭炮。
一岁除:一年已尽。除,去。
屠苏:药酒名。古代习俗,大年初仪全家合饮这种用屠苏草浸泡的酒,以驱邪避瘟疫,求得长寿。
曈曈:日出时光亮的样子,诗中指“天刚亮时”。
桃:桃符,古代一种风俗,农历正月初一时人们用桃木板写上神茶、郁垒两位神灵的名字,悬挂在门旁,用来压邪。演变到现在,人们大多会用对联贴于大门上。
(二)识记字形,书写生字。
1.出示“符”,观察字在田字格中位置及笔画,交流讨论。
“符”上窄下宽。
2.学生练习书写,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三)学生熟读课文:开火车读、赛读、小组读、同桌读。
三、品读欣赏,深入探究
1.课件出示整首诗,背景是课文插图,感知元日热闹的景象。
2.同桌互读古诗,读后借助字典、结合插图也可以现在过年的情景交流“我读懂了哪句诗。”
3.指名集体交流,在学生理解诗句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需要适当引导学生反馈收集到的资料,了解有关春节的知识。如:为什么贴春联?为什么放鞭炮等。
4.理解全诗的意思:同桌互说,指名说说,师生评议。
5.诵读古诗。
(1)过春节的时候,你们的心情怎样?为什么?
(2)作者的心情是一样的,从他写的这首诗我们可以看出,也可以从这幅插图中看出来。请你试着把诗中欢快、喜庆的场面读出来。
(3)自由读、指名读、评议、男女生读、齐读。
(4)谁已经能背了?(指名背诵)
四、联系“元日”,迁移学习
1.小结:同学们一定发现了,从古至今,过新年的方式没有太大的不同,只不过一些叫法不同而已,比如,现在我们叫“春节”,古时候叫“元日”,也有一些物品经过时间的推移而简化了,比如“爆竹”简化成现在的“鞭炮”、“桃符”简化成现在的“对联”。像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