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的古诗诗句(5篇)
清明的古诗诗句(5篇)
 
  清明的古诗诗句范文第1篇
  有关于清明节的诗句《途中寒食》
  (唐)宋之问
  立刻逢寒食,途中属暮春。
  可怜江浦望,不见洛桥人。
  北极怀明主,南溟作逐臣。
  故园肠断处,日夜柳条新。
  《闾门即事》
  (唐)张继
  耕夫召募爱楼船,春草青青万项田;
  试上吴门窥郡郭,清明几处有新烟。
  《清明》
  (宋)王禹俏
  无花无酒过清明,兴味萧然似野僧。
  昨日邻家乞新火,晓窗分与读书灯。
  《寒食上冢》
  (宋)杨万里
  迳直夫何细!桥危可免扶?
  远山枫外淡,破屋麦边孤。
  宿草春风又,新阡去岁无。
  梨花自寒食,进节只愁余。
  《郊行即事》
  (宋)程颢
  芳草绿野恣行事,春入遥山碧四周;
  兴逐乱红穿柳巷,固因流水坐苔矶;
  莫辞盏酒非常劝,只恐风花一片红;
  况是清明好天气,不妨游衍莫忘归。
  有关于清明节的诗句清明-【宋】黄庭坚
  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冢只生愁。
  雷惊天地龙蛇蛰,雨足郊原草木柔。
  人乞祭余骄妾妇,士甘焚死不公候。
  贤愚千载知谁是,满眼蓬蒿共一丘。
  清明-【宋】王禹
  无花无酒过清明,兴味萧然似野僧。
  昨日邻家乞新火,晓窗分与读书灯。
  《送陈秀才还沙上省墓》
  (明)高启
  满衣血泪与尘埃,乱后还乡亦可哀。
  风雨梨花寒食过,几家坟上子孙来
  步韵梁进清明诗
  花气芳香绿缤纷,清明无雨也销魂。
  路接翠谷入蝶苑,山近青峰势欲奔。
  竹影临风胸次旷,春云舒卷性情真。
  归途目染采茶景,拘束人生常感恩。
  烟锁池塘柳联句
  烟锁池塘柳深,水鉴坝桥灯影沉。
  榆火钱塘江上月,烛泪梳镜尘面人。
  壁烬钗横湿玉骨,沙埋销烽照魂。
  桃灼城烨清明日,灶钱松酒燎黄昏。
  清明
  唐孙昌胤
  清明暮春里,怅望北山陲。
  燧火开新焰,桐花发故枝。
  沈冥惭岁物,欢宴阻朋知。
  不及林间鸟,迁乔并羽仪。
  有关于清明节的诗句推举清明日
  唐温庭筠
  清娥画扇中,春树郁金红。
  出犯繁花露,归穿弱柳风。
  马骄偏避幰,鸡骇乍开笼。
  柘弹何人发,黄鹂隔故宫。
  清明即事
  唐孟浩然
  帝里重清明,人心自愁思。
  车声上路合,柳东城翠。
  花落草齐生,莺飞蝶双戏。
  空堂坐相忆,酌茗聊代醉。
  清明
  【宋】王禹俏
  无花无语过清明,
  兴味肃然似野僧。
  昨日邻家乞新火,
  晓窗分与读书灯。
  清明
  【唐】孟浩然
  帝里重清明,人心自愁思。
  车声上路合,柳东城翠。
  清明的古诗诗句范文第2篇
  五言和七言古体诗作较多,简称“五古”“七古”。唐代以前已有以四句为单位的绝句,或称“古绝句”,唐时也有。它与讲究平仄的近体绝句不同,应属古体诗一种。
  古体诗在进展过程中与近体诗有交互关系。南北朝后期有一部分诗作开头讲求声律、对偶,但尚未形成完整的格律,是古体到近体间的过渡形式,或称“新体诗”。附:
  宣州谢眺楼①饯别校书②叔云 【唐】李白
  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行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蓬莱文章建安骨③,中间小谢又清发④。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览明月⑤。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解释:①谢眺楼:谢眺任宣城太守(今安徽省宣城县)时所建的一座楼。②校书:官名,校书郎的简称。③蓬莱:神话传奇中的海上仙山,建安骨:建安时期诗人的诗作,风格刚健清爽,后人称为“建安风骨”。④小谢:指谢眺。清发:指清爽秀发的诗风。⑤览:同“揽”。
  清明的古诗诗句范文第3篇
  一、再现古诗的画面美
  我们都知道,直接诉诸于视觉上的浓墨重彩,花红柳绿,那是画家的妙笔,而以绘声绘绘形的语言传达出的奇妙的画意却是诗人的杰作。超的画笔可使画中有诗,而奇妙的诗笔又可使诗中有画,融诗情画意于一体,这就是古诗的动人之处。
  盛唐王维是被誉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大诗人,他的名作《送元二使安西》,就营造了这样一个典型环境:早晨,一场濛濛细雨,如丝如雾,润湿了渭城的大街小巷,优雅的旅舍,瓦楞青青,旁边的柳树也在早晨细雨的洗涤下更加鲜绿新翠。诗人将这些平常的眼前景致集结在一起,使人如在画中,留恋不舍,更增加了两人浓重的离愁别绪。于是送别时那难舍难分的简单情感也就在不知不觉中寄寓于这如画的春景之中了。老师可以鼓舞同学驰骋想
象,将诗与画结合起来,直观的再现古诗的画意,深化体会古诗的画面美。当同学们把自己的想象付诸画面时,就充分体现了他们不同的审美特点,也因此加深了对诗的理解。
  二、感悟古诗的情感美
  诗是抒情的艺术,所谓“诗言志”,其实就是诗歌要表现思想感情的意思。可以说情感是诗的生命,诗的灵魂。因此在古诗教学中要着重引导同学体会情感,通过审美体验,陶冶其心灵。
  在古诗中,诗人经常融情于景,制造出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如杜牧的《江南春》一诗,句句写景,句句含情。特殊是最终两句“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看似写景实为抒情,掩映于濛濛春雨中的这些寺院楼台,需要多少民脂民膏才能建筑起来啊!这里具有肯定的讽喻意义,诗人静听鸟啼,忆古思今,抒发了对晚唐统治者迷信佛教的不满。教学中可引导同学由景入手,通过作画,再现诗的画面:莺歌燕舞,柳绿花红,水村山郭,楼台烟雨,从字词的理解入手体会诗中“多少”一词的情感颜,从而把握诗人感伤时事,忧国忧民的深情。
  诗与曲是相映生辉的。美丽的曲调能把同学带进一种特别的艺术氛围中去,从而为同学体会古诗的情感制造条件。因此教古诗时伴以美丽的歌曲或音响也不失为一种好方法。让同学随着音乐的旋律进入诗歌感情的天地。当适当的美丽的乐曲和诗词有机结合时,课堂上就可以烘托出更高的艺术气氛,给同学一种新的刺激,让同学得到一个更完善的形象,脑海里出现更丰富更生动的画面,诗词的意境在同学头脑中得到升华,同学就可以感悟出诗中的情感并产生共鸣,甚至能达到使某些诗词的韵味不讲自明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