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燕侠
【课文品读】
审视人心,叩击人性
“在每个人的内心深处,都有一座梦幻城堡。只有保有一颗童心的人,才能进入这座城堡。”——杨红樱
大多数的学生在孩提时代,童话绘本、幼儿动画、父母枕边朗读等形式下就接触过安徒生的童话《皇帝的新装》。这个耳熟能详的童话如今以长文的形式出现,定要以全新的视角来审读,给予成长中的青少年以新的思想与感悟。文章中不乏荒诞离奇、想象奇特的情节;滑稽可笑、
共性与个性共存的人物;幽默诙谐、意蕴深长的语言,而这一切无不是在审视着人物内心,叩击着人性弱点。
一、聚焦皇帝内心
童话开篇,安徒生极尽夸张之言渲染皇帝对于新装近乎于病态的嗜好,四个“不”字所含信息尤为丰富。爱新装的狂热程度:不惜花掉所有的钱(宁可国库空虚);不关心军队(无视国家安全);不喜欢去看戏(排斥其他艺术形式);不喜欢乘着马车去游公园(舍弃休闲娱乐)。每一天每一点钟都要换一套衣服(新装已经成为了皇帝生命的主题,终极的追求。)这些文字的潜台词是:除了新装,皇帝别无他爱。以致全城上下提到皇帝,总是说“皇帝在更衣室里”——皇帝是在炫耀新衣服还是在炫耀自已,对于他来说早已辨识不清,“新装”成了最高执政者的标志,成了国家机器的代名词。如果初探皇帝的内心世界,那便是“爱新装,舍我其谁”。
接着,安徒生不动声地让骗子出场,一段简短的推销广告词确是煞费苦心,层层设诱。首先,这种布是“人类所能想到的最美丽的布,彩和图案都分外的美观”。“最美丽”毫无悬念地放在了骗子广告中核心的位置,爱新装的皇帝必然为之吸引。然后,才是布料的另一特性:
任何不称职或者愚蠢得不可救药的人,都看不见这衣服。按照第一段的铺垫,按照皇帝的逻辑,这个对新装和漂亮之外任何事物都毫无兴趣的皇帝内心世界应该是:“那真是理想的衣服,拥有它,我将是世界上最漂亮的皇帝!”
可是,情节在这里出乎我们预料,皇帝第一反应是“那真是理想的衣服!我穿了这样的衣服,就可以看出在我的王国里哪些人不称职,我就可以辨别出哪些是聪明人,哪些是傻子。”这个对政权、艺术、文化、娱乐不感兴趣的皇帝居然关心自己的“领导班子”,在乎“臣民质素”。皇帝的内心世界在这一瞬间发生变化了吗?非也,对于爱新衣成癖的皇帝,他最大的恐惧莫过于失去可以时时在更衣室享受新装的权利。在他统治的专制国家,只要他是皇帝,就可以时时享受这样的生活,而一旦他的统治不稳,甚至失去王位,他就再也无法时刻享受他的新装。因此他心中最大的恐惧便是政权的不稳固,而骗子描述的新衣的奇怪的特性,正好可以一劳永逸地解决他的隐忧,而且既简单又高效。从面对新装的第一反应,我们发现了皇帝内心世界深处的“恐惧”,而这种“恐惧”从皇帝宣布考核开始时,就浮于心上,并且再也无法消退。
第5段中“很想知道”、“不大自然”、“比较妥当” 三个词表现了皇帝内心世界的一波三折。此前
利令智昏的决定让冷静下的皇帝坐立不安。就这样,在恐惧心理的支配下,这位皇帝只好投石问路,先后派了2人去接受“考核”。因为,他相信大臣或官员一定能看出布料的模样,这样的话,即使他真的看不见新装,也可以根据他们对布料的描绘,成功地装出能看见的样子。显然,内心恐惧的皇帝从派人去接受考核开始,就做了万一看不见新装就撒谎的准备。第19段在两位臣子接连的汇报后,皇帝内心开始跃跃欲试,“他选了一特别圈定的随员”,准备亲自去看新装,“特别圈定”的都是他最信任、最能与他保持一致的人,皇帝内心的恐惧与不自信不言而喻。在“亲眼”见到新装后, “骇人听闻”、“最可怕”、两个“难道”将皇帝内心的恐惧推向了极致。然而内心的不自信到自欺的转换也是极为迅速的。
也许,有人将这位皇帝在游行大典中摆出更骄傲的神气,赤裸裸的走完全程的行为,理解他是愚蠢透顶,自欺欺人。然而,在当时情况下,这种决定却是这个皇帝唯一的理智选择。因为,如果他立即停止游行大典,就意味着他向自己的臣民宣布他制定的考核是愚蠢的,他是昏庸的皇帝,而他赤身裸体的游行更是丢尽国家颜面,由此他可能丢掉王位,丢掉性命。所以他只能将错就错,走完游行大典必须走完的路,挽救他因 新装事件“摇摇欲坠的统治。从文末他骄傲的神气的掩盖下,是战栗的身体和心灵。
这场荒唐的“考核”,原本作为考官的皇帝成为了被考者,考验的何止是智商上的愚钝和职业的不称职,考验的更是人性的美丑。皇帝的自大到不自信再到自欺欺人,恐惧到遮掩恐惧,才让这一场荒诞的闹剧上演的轰轰烈烈,淋漓尽致。
二、聚焦臣民内心
反观臣民,看见新装,通过考核,是生存下去的唯一选择。因为,看不见新装,就意味着不称职和很愚蠢;不称职,就意味着要丢掉现有的工作,丧失养家糊口的职位,失去生存的保障。所以,《皇帝的新装》中,大臣与百姓看不见新装时的内心同样是恐惧。
例如臣民对新装的赞美。
“多么美的花纹!多么美的彩!”这句华而不实、笼统空洞的赞美,众口一词,毫无创新。九个“都”字,大家“都”说,随声附和,保持一致。这是因为,创新赞美的前提是安全,而皇帝的考核让臣民毫无安全感。每个人都很恐惧,自然就丧失了对新装赞美语言的创新,加上面对的是并不存在的新装,众口一词,才是最保险、最安全的做法。于是“每个人都有说不出来的快乐”。这是每人都在担心他人发现自己看不见新装的恐惧,用自己外在的快乐来掩盖内心
的恐惧。文中类似的细节还有很多,老大臣看布时“越睁越大的眼睛”,为了利益、面子,掩恐惧的背述、呈报,皇帝口中那个诚实称职的老大臣成为了第一个对新装赞美的传颂者,同时展露了其自卑到自欺再去欺人的内心。
再如臣民对小孩“叫”出真相后的反应。
“上帝哟,你听这个天真的声音!“爸爸说。于是大家把这个孩子讲的话私下里低声地传播开来。 小孩的爸爸害怕带来杀身之祸,哀求上帝,巧妙地用“天真”代替了“愚蠢”,是想偷梁换柱,瞒天过海,毕竟愚蠢是不可救药,天真则可以原谅。
“他并没有穿什么衣服!有一个小孩子说他并没有穿什么衣服啊!” 其次当人们本能的传播真相时,还不忘把此番言论的作者供了出来,刻意拉开自己与声明的距离,暗示自己置身事外。显然,面对真相,人们都心存恐惧。说出真相必会招来杀身之祸,因此每个人都不由自主的打开了防御机制,内心对真相的本能渴求与对专制王权的恐惧交织在一起。相比孩子的“叫声”,人们选择了压低声音私下相传。
“他实在没穿什么衣服呀!”最后所有的老百姓都说。“最后”这个表示时间的副词,表明所有的百姓都敢说真话,经历了一个较长的过程,更是心理交战的一个漫长过程。
恐惧源于人心,人皆有之,如果人性的贪欲、私欲占据上风,它会衍生出自欺甚至欺人。本文中皇帝、臣民的成人世界里皆受欲望缠困,恐惧的魔障遮蔽内心,为了掩盖真相,共同编织了一件看不见的“新装”,这件新装用来自欺并欺人。
当成人醉心于自欺欺人的世界里,沉沦于谎言中不能自知时,孩子天真稚嫩的声音,让我们鲜活地看到成人世界和儿童世界的反差,让“假”和“真”错位,人性的丑陋和美好的对比。孩子们在成长的过程中,天然的真纯在世俗中会逐渐被侵蚀,作者以“童话”的形式揭露人性之弱,应该是对孩子保持美好人性的一份期望吧。
【教学设计】
教学创意
学生对《皇帝的新装》这个童话故事早已比较熟悉,但以长文的形式出现在课本还是第一次。用一课时完成教学,准备采用长文短教的策略。在速读课文中把握情节之巧,在细读课文中学习人物描写之妙、表达之美。
教学目标
1. 速读文章,抓住场景,概括情节。
2. 细读织布房的三次视察,学习人物描写之妙、表达之美。
3. 探究故事的结尾,领悟作品丰富内涵。
教学重点
皇帝的新装教学设计1. 抓住场景,划分层次,概括情节,理清思路。
2. 细读织布房的三次视察,探究人物及写作手法。。
教学难点
探究故事的结尾,领悟作品丰富内涵。
教学方法
速读与细读 角朗读
教学策略
3大板块:速读课文,抓住场景,概括情节——细读织布房的三次视察——探讨故事的结尾
预习要求
1. 快速阅读文章(不回读,五分钟读完全文),能叙述文章大意。
2. 尝试根据内容用不同的语调和语速朗读课文。
3. 能简单评价文中人物。
时间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铺垫(5分钟)
1. 由安徒生童话导入:
文字之内,是孩子读得懂的故事;文字之外,是成人体验过的生活。这是安徒生童话的特点。我们走出了童年,正在慢慢长大,今天,希望我们既要用儿童的视角来读《皇帝的新装》,也试着用成人的视角来理解《皇帝的新装》。
2. 介绍课文学习内容,积累妙词。
《皇帝新装》情节离奇,描写夸张,反映现实深刻
【屏幕展示】
积累妙词
一组动词:炫耀、圈定、呈报
一组形容词:愚蠢、滑稽、狡猾
三个成语:不可救药、骇人听闻、随声附和(贬义词)
注意区别“滑”与“猾”,“稽”写法
“骇人听闻和耸人听闻”的区别及运用
活动一 速读课文,划分场景,概括情节(10分钟左右)
这场荒诞的闹剧是在特定的场景中展开,人物也是在场景中出场。因此抓住了场景,也就能尽快的锁定故事情节。场景的转换,带来了故事情节的波折。
教师示例:第二单元文章《散步》的场景是:田野(初春的);小学六年级下课本里的童话《卖火柴的小女孩》场景是:大街上(寒冷的街道墙角)。
【屏幕展示】
训练概括情节指导:
1 圈划出三个具体场景。
2 圈划出每个场景出场的人物。
3 思考每个场景涉及到几个情节。
4 用“ (人)做 (事)”的句式或小标题式概括每一个情节。
归纳:
皇帝爱新装(1段)骗子宣传新装(2-3段)
骗子做新装(4段)老大臣看布料(5-14段)另一官员看布料(15-18段)
皇帝看布料(19-23段) 皇帝试新装(24-32段)
游行大典展新装(33段)小孩揭穿“新装“真相(34-37段)””
故事从皇宫中皇帝沉迷新衣开始,直到皇帝接见骗子,下达荒唐的指令,再到织布房里骗子装模作样的织布,大臣官员皇帝的视察布料,试新装,最后大街上的游行大典。故事情节围绕“看不见的新装”展开,在“看得见的赞美”中呈现出一幅幅生动的画面。
【屏幕展示】
学习小结:
情节的划分:地点的转移
情节的概括:“关键人物+事件”概括法,小标题概括法
活动二 细读织布房的三次视察(20分钟左右)
从情节概括中,不难发现文章着笔最多的场景是织布房。一间小小的织布房,两架空空的织布机,简单的场景中接连上演了一个个荒诞可笑的故事。从骗子装模作样织布到皇帝试穿这件新装,老大臣、官员、皇帝纷纷到场巡视布料,可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