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卡夫卡小说“判决”主要讲述主人翁与父亲之间微妙而复杂的关系。掌控欲极强的父亲看似因为生活中发生的一些事对儿子在无形中施加压力和指责,一切看似成为了儿子笼罩在父亲阴影下被迫接受的一项子虚乌有的罪名。
本文将主要就小说结尾主人翁跳桥这一行为在消极和积极两个层面上可能的意义进行对比分析和阐述,对于结局的思考将有助于我们更全面地了解这小说的内容以及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
关键词:开放性结局;父子关系;消极;积极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6)-06-0-01
一、从消极层面解读小说的结尾---憎恨、畏惧、终结
基于卡夫卡的童年经历及其在多部作品中对自己生父严厉形象的多次映射,卡夫卡在《判决》中刻画的这位父亲的强权以及对其儿子施加的压迫的这一特征与卡夫卡在《致父亲的信》中所描绘的父亲如出一辙。这是大部分的读者都认为的一种结局。即小说中主人翁乔治(Georg Bendmann)因受不了父亲的压迫而选择了跳桥自杀,这样小说就是一部不择不扣的悲剧,同时在某种意义上暗喻了卡夫卡自己的心理处境及其面临的棘手的父子关系。当父亲发出“判决”让他“现在就”的时候,他完全可以视而不见听而不闻,然而对于父亲的这样一句看似无心的审判他竟然选择了服从,难道他丧失了理智吗?他说的最后一句话„liebe Eltern, ich habe euch doch immer geliebt”也透露出他从心底里来说是爱他的父母的,然而一个体格健硕爱父母的儿子选择了服从父亲的专制暴力而跳河自尽,这既可以理解为一种无声的反抗也可以理解一种走投无路的逃避,在最后那一刻他对父亲的爱已经荡然无存,全然转成了一种悔恨。而更强烈的情绪是他面对父亲时莫名的无处可逃的畏惧感,他有勇气面对死亡却无力面对父亲的蛮横个性,这使得他不仅对父亲乃至自己产生了绝望,从某种意义上说不仅是父亲,更是他自己的怯懦给自己判了死刑。
二、从积极层面解读小说结尾 ----爱、自由、新生
乔治的“死”一方面可以理解为对于父亲无尽的憎恨,绝望,和畏惧。代表着终点。这是大众读者普遍的观点。然而,笔者想提出的一个颠覆性观点就是:乔治是真的死了吗?
乔治对父亲这场莫名的精神审判从内心来讲是不认可的,跳桥有没有可能只是代表者一种“判决仪式”呢?尤其小说最后关于乔治跳桥前的环境,德语原文是这样描述的: als der ausgezeichnete Turner,……erspähte zwischen den Geländerstangen einen Autoomnibus…… rief leise: »Liebe Eltern, ich habe euch doch immer geliebt«, und ließ sich hinfallen.原著中最后说乔治翻越了栏杆跳了下去,之后整片小说戛然而止,人们理所当然地认为男主必定是死了。笔者认为原文给出了很多值得深思的暗示,可能将原文引入另一层深层意义,首先乔治原本是一个“ausgezeichnete Turner”即优秀体操运动员,可见他的身体素质和条件都不错,而在跳桥前有一段对路过的一辆公共汽车Autoomnibus的描述,这辆汽车“轻快地”驶向远方。全文最后一句话是In diesem Augenblick ging über die Brücke ein geradezu unendlicher Verkehr.作者为什么要在乔治跳河之前反复强调这辆“永不回头的车”。结合前面的环境暗示我们不难看出小说的一种可能,即乔治或许并没有死,而是选择以一种“形式上的死亡”无条件地接受了父亲的判决,在这场“判决仪式”结束后他很可能选择了坐上这辆“永不回头的车”永远地离开了这座城市,他爱父亲,接受了他无理的判决,但同时他
更选择了重获自由和新生。
所以归根结底,这场判决是“实质” 还是 “仪式” 值得深思。
三、小结
关于这部小说本身,尤其是结尾,笔者认为隐藏着双面性。整部小说作者留给我们的或许是一个值得深思的悬念:若主角死于父亲无形中的判决,则这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悲剧。而实际上,从另一个积极意义的层面上来说,主人翁选择跳桥,也很可能是主人翁对父亲极端的爱,出自这样的爱他愿意选择用“跳桥”这一极端仪式去执行父亲的这场判决,目的是让父亲心满意足地将他以死亡的名义彻底遗忘和放下。这种遗忘无论对他和对父亲都是最好的解脱和结局。为了唤醒更好的自我和追寻真正的自由,他最终选择了永远离开父亲和自己的家。寻求新的生活。跳桥这一行为,是程序上的死亡,却是结果上的新生,彼岸的自由就是乔治对自己的最终的无罪判决。
参考文献:
[1]Kafkas Urteil und die Literaturtheorie Reclam, Stuttgart, 2002,S.29(原文引用)
.
[2]从《判决》 透视卡夫卡的父子关系, 刘晨,《大观》2014年第06期.
[3]《卡夫卡中短篇小说选》 (奥) 卡夫卡(Kafka,F)著,叶廷芳译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03年1月.
[4]《蛰居夜晚的幽灵——浅谈卡夫卡的》, 汤荃荃,《时代青年:教育》,2012:90-91.
[5]《卡夫卡传》 [德]彼得-安德列·阿尔特, 张荣昌译,重庆大学出版社 2012年4月.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