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父亲荒诞背后的真实与悲凉
——《促织》《变形记》比较阅读
【学习目标】
1.了解社会环境对人物的影响,明确蒲松龄对封建社会的批判力度,理解本文写作目的。
2.总结本文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相结合的手法效果。
【教学重点】
1.了解社会环境对人物性格的影响。
2.感知蒲松龄对封建社会的批判力度。
【教学难点】
总结本文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相结合的手法效果。
【教学方法】
讲授法。
诵读法
合作探究法。
【课时安排】
一课时。
一、导入
  教材编者将这两篇小说编为一课,最直观的原因就是它们都涉及了人变形为虫的内容。中外文学史上有许多人或神变成动物的故事,比如:梁祝化蝶寄寓着美好的愿望、嫦娥化玉兔体现着上天对她的惩罚,希腊神话中也有很多人或神变为动物的情况,这些变形都有着具体的原因,那么《促织》与《变形记》中人物变形的原因又是什么呢?
二、文本研读
(一)学习任务一:分析变形之后的特点及原因
1. 蒲松龄为什么让成名的儿子变成这样的促织?
2. 卡夫卡为什么让格里高尔变成这样的大甲虫?
对于以上两个问题,同学们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思考,请各小组同学交流一下。
明确1:成名的儿子变成促织,才能挽救家庭的命运。短小符合成名儿子的形象,与前一只促织青麻头形成对比,也与后文的蟹壳青、大公鸡以及宫中的各种各样的上品促织形成对比。小促织不停地与大促织们、大公鸡们相斗,观众们较好,读者只觉可怜可悲可叹。一个孩子变成促织才能帮助家庭摆脱困境,而这一切都是天子的一个小小喜好造成的。作者批判的矛头直指最高统治者和官贪吏虐的现实。众人因促织而获封赏,长时间没考中秀才的成名因促织而入县学,一只小小促织竟然可以让人死,也可以让人大富大贵。这样的情节真是太荒诞了。
明确2:大甲虫的特点与格里高尔的形象特点相一致。脊背坚硬,既象征着隔阂,也象征着自我保护,压力过大让他产生了自我保护的机制;无法控制的小细腿象征无法控制自己的生
活。笨重,无法侧卧,翻身困难,下床困难,开门困难,都指向他无法掌控自己、无能为力的一种状态。格里高尔处于多种压力之下,工作压力(苛刻的老板,辛苦的工作)、家庭压力(为家还债,负担家庭开销,父子关系)、社会压力(人际关系)、自己的压力(娱乐消遣少,不出门)。
师:你觉得作者让格里高尔变成虫子还象征着什么?
明确:虫子代表了渺小,正象征着人在强大的权力或社会面前的状态,社会上的人们和那虫子一样。格里高尔成为了家庭的累赘。作者希望我们通过甲虫的视角去看待家人对他的态度,表现亲情间的疏离与冷漠,揭示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师:德语中表示甲虫的这个词有“寄生的害虫”之义,当格里高尔不再是家中的经济来源,也就丧失了作为家庭以致人类世界一员的资格。看起来格里高尔变成了家里的寄生虫,但实际上家人才是寄生虫。卡夫卡曾经给他的父亲写过一封三万字左右的长信,但最终也没有勇气交出去。我们来看其中一段话,请同学来读一下。
“只要我对某人稍有好感——按我的性格,这种情形并不常发生——你就会丝毫不顾及我的情
感,不尊重我的判断,以斥责、诽谤、侮辱横加干涉。像德国的犹太演员洛维这样纯真可爱的人也因此而遭罪。你并不认识他,却将他比作甲虫,比喻的方式很可怕,我已忘了,只要谈到我喜欢的人,你随口就有狗和跳蚤之类的谚语。我尤其记得这个演员,因为我当时对你的议论写下了这样的评语:“我的父亲之所以这样说我的朋友(此人他根本不认识),仅仅因为他是我的朋友。”(卡夫卡《致父亲的信》)
师:所以我们可以看出,卡夫卡之所以选择甲虫这个形象,还和他的经历、他和父亲的关系有关。我们在阅读文学作品时,应该做到知人论世。
    师:两篇小说都有着荒诞的变形,但是比变形更荒诞的是小促织左右生死祸福的现实,是格里高尔变成甲虫后的反应,是家人和协理对待他的态度。同学们,格里高尔变成甲虫后的反应以及家人和协理对待他的态度说明了什么呢?《变形记》还揭示了哪些层面的变形?请大家结合小说内容进行交流。
明确:让我们看到格里高尔变形之后的反应。害怕被开除,唯恐受斥责,等等,正是反映“他”一年到头过的都是那种惴惴不安、灰暗屈辱的日子。卡夫卡就是要用这种极端夸张的荒诞变形来表达他对人的异化的思考,人与自身关系、人与他人关系、人与社会关系的异化。
师:卡夫卡揭示人不成其为人、人已堕落为虫子的悲剧。格里高尔的种种反应既真实又荒诞。格里高尔不仅身体变形了,连精神都变形了。虽然我们一直在探究两篇小说变形的原因,但是我们早已经触及了两篇小说的主题。蒲松龄在《促织》中所讽刺批判的现象在中国古代任何一个朝代都可能发生。所以变形只是一种浪漫主义的手段,小说本质上还是用写实主义表现荒诞背后的真实。我们永远不会变成虫子,但我们在强大的压力、权力、制度面前,我们的处境就如同虫子一样。作者不正是以这种夸张、荒诞的手法来象征着我们的一种真实的生活状态吗?
    小结:我们越读卡夫卡,越能够真切地看到我们的困境,我们身处于这个充满了荒诞的世界,荒诞的背后是真实和悲凉。我们在认识了世界的荒诞与悲凉之后,要从自己心中获取力量与火种。现代社会,每个人可能都是变形的病人,我们必须拥有治愈自己的能力,保有人的精神与尊严,在看清现实的荒诞之后仍充满热情地去生活。
(二)学习任务二:读写结合
  虽然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但是“变形”这个社会问题依然存在,请自己观察、思考当下生活,看看当代的“变形”又有怎样的具体的表现?请大家写一段不少于300字的评论。
要求:1.有具体的“变形”事例,并揭示出其“变形”的具体表现
      2.能分析出事例中“变形”的原因,还可提出善意的建议
三、总结提升
从小促织到大甲虫,变化的是形体,不变的是背后的悲凉。
从蒲松龄到卡夫卡,变化的是时代,不变的是对人性的探寻。
《变形记》以象征手法为主又暗含了真实细节,《促织》以写实主义为主又融合了传奇彩,两篇小说同中有异,但都展现了人身体与精神的双重变形,也都表现了荒诞背后的真实与悲凉。
四、作业布置(二选一)
1.写一篇关于《促织》或《变形记》的阅读心得。
2.完成下面的写作任务。
第二天清晨,成名的儿子从烦躁不安的睡梦中醒来时,发现自己变成了一只促织。他看到自己的身体还躺在床上,父母还在一旁叹息着。他想起来了,自己昨天跳到了井里,之后就什么都不知道了。是的,他想起来了,不小心拍死了促织之后,他害怕极了……
请续写后面的故事,可以借鉴《变形记》中的心理描写,也可以以第一人称的视角进行叙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