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对联常识
(一)对联的起源和发展
对联孕育于先唐,产生于唐至五代,然后受各种姊妹艺术的影响与促进,发展于宋元,到明清达于鼎盛。
1.孕育对联的修辞手法
(1)对偶
对联在形式上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对偶。对偶,指用对称的字句加强语言的效果。是一种反映汉语特点的修辞方式。
(2)对偶的发展
·对偶这种修辞方式很早就存在于古代的散文和诗歌中。例如《论语》中的“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述而》)等:
·西汉时期的赋体作品中,对偶手法得到了广泛、自觉的运用;
·魏晋南北朝时期,赋体作品趋向骈体化,追求形式的齐整,通篇由对偶句组成,并开始讲究平仄。例如: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吴均《与宋元思书》)
·
因果故事(一)对联的起源和发展
对联孕育于先唐,产生于唐至五代,然后受各种姊妹艺术的影响与促进,发展于宋元,到明清达于鼎盛。
1.孕育对联的修辞手法
(1)对偶
对联在形式上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对偶。对偶,指用对称的字句加强语言的效果。是一种反映汉语特点的修辞方式。
(2)对偶的发展
·对偶这种修辞方式很早就存在于古代的散文和诗歌中。例如《论语》中的“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述而》)等:
·西汉时期的赋体作品中,对偶手法得到了广泛、自觉的运用;
·魏晋南北朝时期,赋体作品趋向骈体化,追求形式的齐整,通篇由对偶句组成,并开始讲究平仄。例如: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吴均《与宋元思书》)
·
赋和骈体文对后世文体的发展都有很大影响。尤其是骈体讲宄平仄和对偶的艺术手法,孕育了唐代的律诗和以后的对联这两种艺术形式。
2.产生对联的载体条件
古人认为桃木和桃木制品可以驱邪辟鬼,在大门上挂上两块画着神荼、郁垒二神的桃木板,称为“桃符”。后来就在上面写一些吉利词句,再后来又发展为书写联语。这就是春联乃至所有对联的起源。
传统的说法认为,保留至今的最早的对联是五代时的蜀主孟昶(chäng)写在桃符上的春联:新年纳余庆;佳节号长春。
古人认为桃木和桃木制品可以驱邪辟鬼,在大门上挂上两块画着神荼、郁垒二神的桃木板,称为“桃符”。后来就在上面写一些吉利词句,再后来又发展为书写联语。这就是春联乃至所有对联的起源。
传统的说法认为,保留至今的最早的对联是五代时的蜀主孟昶(chäng)写在桃符上的春联:新年纳余庆;佳节号长春。
3.促进完善对联的姊妹艺术
(1)对联与赋和骈体文
从对联艺术本身的特点看,它句式灵活,长短自如,注重文采和用典等,与赋和骈体文都有相似之处;它的讲究平仄,不讲押韵,则更像骈体文。
(2)对联与律诗
律诗的中间两联都要求对仗,将对联与它相比,除了在字数的要求上不同(对联不像律诗
(1)对联与赋和骈体文
从对联艺术本身的特点看,它句式灵活,长短自如,注重文采和用典等,与赋和骈体文都有相似之处;它的讲究平仄,不讲押韵,则更像骈体文。
(2)对联与律诗
律诗的中间两联都要求对仗,将对联与它相比,除了在字数的要求上不同(对联不像律诗
只有五言、七言两种)以外,其余在平仄、对仗方面的要求都是一样的。
(3)对联与词
对联的对偶要求虽大体与律诗相同,但又不像律诗那么严格。律诗对仗不允许同字相对,对联则可以这样。这些特点,与词相似。
(4)对联与曲
元曲的体式与词接近,但比词更为通俗和口语化:也比诗词有更多的复字、叠字等。明清以后的对联受到元曲的明显影响。此外,对联中的“领词”和元曲中的“衬字”也有渊源关系。
(3)对联与词
对联的对偶要求虽大体与律诗相同,但又不像律诗那么严格。律诗对仗不允许同字相对,对联则可以这样。这些特点,与词相似。
(4)对联与曲
元曲的体式与词接近,但比词更为通俗和口语化:也比诗词有更多的复字、叠字等。明清以后的对联受到元曲的明显影响。此外,对联中的“领词”和元曲中的“衬字”也有渊源关系。
(二)对联的分类
1.春联
春联指春节时贴的对联。一般贴在门口,上面常有横批。有时春节还开展征联活动,活动中常出现佳联。
1.春联
春联指春节时贴的对联。一般贴在门口,上面常有横批。有时春节还开展征联活动,活动中常出现佳联。
如:闻鸡起舞:跃马争春。
2.门联
门联也称为门对,指贴在门上的对联。门联不同于春联,它不是在节日里临时张贴,而是长久地刊刻或悬挂在门边。门联一般揭示所在处最具特征的内涵。
2.门联
门联也称为门对,指贴在门上的对联。门联不同于春联,它不是在节日里临时张贴,而是长久地刊刻或悬挂在门边。门联一般揭示所在处最具特征的内涵。
例如岳麓书院头门的门联:千百年楚材导源于此;近世纪湘学与日争光。
3.堂联
堂联也称为堂对,指厅堂墙壁或楹柱上的对联。起于宋而盛于明。有人认为它是由座右铭演变而来,所以往往寄托着作者的情怀、志趣和抱负。
如林则徐自勉堂联: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
4.喜联
喜联又称婚联,是结婚时所用的对联。内容多为喜庆祝愿或勉励之类话语。一般贴在大门或房门上,如果能嵌入或扣合新婚夫妇的名字,那就更有针对性。
例如:英气超凌,刀丈龙光射牛斗;文心巧慧,千重霞彩捧婵娟。
3.堂联
堂联也称为堂对,指厅堂墙壁或楹柱上的对联。起于宋而盛于明。有人认为它是由座右铭演变而来,所以往往寄托着作者的情怀、志趣和抱负。
如林则徐自勉堂联: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
4.喜联
喜联又称婚联,是结婚时所用的对联。内容多为喜庆祝愿或勉励之类话语。一般贴在大门或房门上,如果能嵌入或扣合新婚夫妇的名字,那就更有针对性。
例如:英气超凌,刀丈龙光射牛斗;文心巧慧,千重霞彩捧婵娟。
5.寿联
寿联是用于祝寿的对联,一般是称颂寿者功德,祝愿寿者健康长寿。
寿联是用于祝寿的对联,一般是称颂寿者功德,祝愿寿者健康长寿。
例如相传为最早寿联的:天边将满一轮月;世上还钟百岁人。但也有为自己写寿联以抒怀抱,或借祝寿寄托讥讽之意的。
6.挽联
挽联是哀悼死者的对联,内容大都是评价死者业绩,颂扬死者情操,表达作者哀思。
6.挽联
挽联是哀悼死者的对联,内容大都是评价死者业绩,颂扬死者情操,表达作者哀思。
如钱昌照挽鲁迅联:侠骨柔肠,横眉俯首,胸中海岳,笔底风雪。也有生前自挽或借哀挽表示讽刺的。
7.交际联
交际联即用于酬赠的对联。有的是以一副完整的对联相赠,有的则是双方各自撰句合成一联。如郭沫若赠(嵌名):泽绘成新世界:东风吹遍旧河山。柳亚子和郭沫若互赠联:才子居然能革命:(柳赠郭)诗人毕竟是英雄。(郭赠柳)
8.名胜古迹联
指镌刻或悬挂在风景名胜或历史名人、历史遗迹纪念地的对联。
7.交际联
交际联即用于酬赠的对联。有的是以一副完整的对联相赠,有的则是双方各自撰句合成一联。如郭沫若赠(嵌名):泽绘成新世界:东风吹遍旧河山。柳亚子和郭沫若互赠联:才子居然能革命:(柳赠郭)诗人毕竟是英雄。(郭赠柳)
8.名胜古迹联
指镌刻或悬挂在风景名胜或历史名人、历史遗迹纪念地的对联。
(三)对联的格律要求
一副对联,由字数完全相等的上下两部分组成,上部分称为“上联”、“出句”、“出边”,下部分称为“下联”、“对句”、“对边”。
对联的格律要求有以下几条,
1.出句与对句字数相等,对应之处一般不重复用字,
2.出句与对句相应的字词性相同,
3.出句与对句内容相关,可以有正对、反对、流水对之分。
一副对联,由字数完全相等的上下两部分组成,上部分称为“上联”、“出句”、“出边”,下部分称为“下联”、“对句”、“对边”。
对联的格律要求有以下几条,
1.出句与对句字数相等,对应之处一般不重复用字,
2.出句与对句相应的字词性相同,
3.出句与对句内容相关,可以有正对、反对、流水对之分。
(1)正对。如:湘灵瑟,吕仙杯,坐览云涛人宛在;子美诗,希文笔,笑题雪壁我重来。(毕沅题湖南岳阳楼联)
(2)反对。如:但以诗书教子弟;莫将成败论英雄。(某地项王庙联)
(3)流水对。如:且问本来无一物;更从何处悟三生?(山西五台山联)
(2)反对。如:但以诗书教子弟;莫将成败论英雄。(某地项王庙联)
(3)流水对。如:且问本来无一物;更从何处悟三生?(山西五台山联)
(4)其他情况
·对开。如果对联上下联不是围绕一个中心意思,而是各说各的,这称为“对开”,是作对联的一忌。例如:亚婆角
图书馆里查资料;动物园中看虎狼。
·无情对。有人故意写一种字面上对仗工整、意义上毫无联系,但仔细琢磨又别有趣味的对联,这称为“无情对”,是一种技巧的展示,与“对开”不同。例如:
·对开。如果对联上下联不是围绕一个中心意思,而是各说各的,这称为“对开”,是作对联的一忌。例如:亚婆角
图书馆里查资料;动物园中看虎狼。
·无情对。有人故意写一种字面上对仗工整、意义上毫无联系,但仔细琢磨又别有趣味的对联,这称为“无情对”,是一种技巧的展示,与“对开”不同。例如:
庭前花始放:阁下李先生。
·合掌。如果上下联意思完全相同,这称为做合掌,也是作对联的一忌。例如:
·合掌。如果上下联意思完全相同,这称为做合掌,也是作对联的一忌。例如:
长空展翅:广寄翔云。
4.出句与对句平仄相谐
对联的平仄规则与律诗基本相同,也是:一句之内,平仄两两相间;两句之间,平仄相反相对。但总的说来,对联的平仄规则没有律诗那么严格。例如:
安庆大观楼联:
对联的平仄规则与律诗基本相同,也是:一句之内,平仄两两相间;两句之间,平仄相反相对。但总的说来,对联的平仄规则没有律诗那么严格。例如:
安庆大观楼联:
秋满东南,自赤壁以来,与客泛舟无此乐;
仄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
大江流日夜,问青莲而后,举杯邀月更何人?
平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吃饭也疯狂仄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
大江流日夜,问青莲而后,举杯邀月更何人?
平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乘风破浪造句(四)对联的格式
1.对联的横额
对联除上、下联之外,有时还配有横额。横额又称横批。名胜古迹、庙宇祠堂的对联和春联常配有横额。横额要求用字精练,直点对联主题,字数多为四个,也有少于四个的。
(1)春联常用横额有“人寿年丰”“九州同春”“百福骈臻”“岁序更新”“物阜民康”“普天同庆”等;
(2)婚联常用横额有“天作之合”“地久天长”“花好月圆”“珠联璧合”“比翼双飞”
1.对联的横额
对联除上、下联之外,有时还配有横额。横额又称横批。名胜古迹、庙宇祠堂的对联和春联常配有横额。横额要求用字精练,直点对联主题,字数多为四个,也有少于四个的。
(1)春联常用横额有“人寿年丰”“九州同春”“百福骈臻”“岁序更新”“物阜民康”“普天同庆”等;
(2)婚联常用横额有“天作之合”“地久天长”“花好月圆”“珠联璧合”“比翼双飞”
“情同连理”等;
(3)寿联常用横额有“松鹤延年”“南山之寿”“南极星辉”“椿庭日永”(男寿用)、“金萱永茂”(女寿用)、“椿萱并茂”(双寿用)等;
(4)挽联常用横额有“音容宛在”、“风范永存”、“绛帐空悬”(挽师长)、“翰墨遗香”(挽文友)、“神伤棠棣”(挽兄弟)、“德及梓里”(挽邻居)等:
以上所述只是举例性质,实际运用时要根据具体场合及对象慎重选择,婚联、寿联、挽联尤其如此。杭州西湖断;残雪雪未残”,横额便是“断桥残雪”
2.对联的书写格式和张贴(或悬挂)方法
对联的书写格式为竖写,不用标点符号。写长联时,往往一行写不下,要分作几行书写。写上联时,必须从右往左写,最后一行要空几格:写下联时,从左往右写,最后一行要空和上联相同的几格,上、下联每行必须平头。这样,上、下联形成一个“门”字形,称为“龙门写法”。对联有时还有题跋、落款,用来说明撰写的时间、作者意图、背景等,可写在正文的前后,字体比正文要小。对联可用任何书体来书写。
前列腺肥大的对联的张贴方法是:以观赏者为基准,上联在右,下联在左,横额文字从右到左或从左至右均可。
(3)寿联常用横额有“松鹤延年”“南山之寿”“南极星辉”“椿庭日永”(男寿用)、“金萱永茂”(女寿用)、“椿萱并茂”(双寿用)等;
(4)挽联常用横额有“音容宛在”、“风范永存”、“绛帐空悬”(挽师长)、“翰墨遗香”(挽文友)、“神伤棠棣”(挽兄弟)、“德及梓里”(挽邻居)等:
以上所述只是举例性质,实际运用时要根据具体场合及对象慎重选择,婚联、寿联、挽联尤其如此。杭州西湖断;残雪雪未残”,横额便是“断桥残雪”
2.对联的书写格式和张贴(或悬挂)方法
对联的书写格式为竖写,不用标点符号。写长联时,往往一行写不下,要分作几行书写。写上联时,必须从右往左写,最后一行要空几格:写下联时,从左往右写,最后一行要空和上联相同的几格,上、下联每行必须平头。这样,上、下联形成一个“门”字形,称为“龙门写法”。对联有时还有题跋、落款,用来说明撰写的时间、作者意图、背景等,可写在正文的前后,字体比正文要小。对联可用任何书体来书写。
前列腺肥大的对联的张贴方法是:以观赏者为基准,上联在右,下联在左,横额文字从右到左或从左至右均可。
财务收支审计报告
(5)对联的领词
领词在对联中用得较广泛。在对联,尤其是长联中,一个领词往往引出一组排比句或骈文句,使联语衔接紧密,层次分明。领词有一个字的,也有两三个字的。
领词在对联中用得较广泛。在对联,尤其是长联中,一个领词往往引出一组排比句或骈文句,使联语衔接紧密,层次分明。领词有一个字的,也有两三个字的。
如湖南岳阳楼联:
我每一醉岳阳,见眼底风波,无时不作;
人皆欲吞云梦,回胸中块垒,何日能消?
常见领词有:
一字的:正、看、问、怅、爱、怕、想、料、算、待、凭、嗟、念、将、叹、数、更、况、怎、若、方、己、应、尽、莫、对、须等。
二字的:看他、那堪、休说、问他、何况、何须、况是、未省、只是、何必、无怪等。
三字的:倒不如、最堪怜、最难忘、且看那、只赢得、最无端、更能消、又却是、再休提、复何数、岂徒览、莫辜负等。
我每一醉岳阳,见眼底风波,无时不作;
人皆欲吞云梦,回胸中块垒,何日能消?
常见领词有:
一字的:正、看、问、怅、爱、怕、想、料、算、待、凭、嗟、念、将、叹、数、更、况、怎、若、方、己、应、尽、莫、对、须等。
二字的:看他、那堪、休说、问他、何况、何须、况是、未省、只是、何必、无怪等。
三字的:倒不如、最堪怜、最难忘、且看那、只赢得、最无端、更能消、又却是、再休提、复何数、岂徒览、莫辜负等。
(六)对联的断句
对联是文言句,它和其他文言文一样,作者皆不标点。欣赏对联,短联还好阅读,而长联,
对联是文言句,它和其他文言文一样,作者皆不标点。欣赏对联,短联还好阅读,而长联,
若不能正确断句,便不能准确领会联语含义。
要正确地给对联断句,可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
1.掌握长联短句多、长句少的特点。
2.要注意对联中的领词。
3.要注意利用联中的反复词语,根据反复词语的位置来断句。
4.上下联互相参照断句。
要正确地给对联断句,可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
1.掌握长联短句多、长句少的特点。
2.要注意对联中的领词。
3.要注意利用联中的反复词语,根据反复词语的位置来断句。
4.上下联互相参照断句。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