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文中心梳理
《桃花源记》桃花源记作者虚构了一个宁静安乐的世外桃源,寄托了他的社会理想,即远离战乱,社会平等,人民安居乐业。
《小石潭记》作者描绘了小石潭的石,水,鱼,树,着意渲染了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的气氛,借景抒情,表达了作者被贬后在寂寞处境中的悲凉凄苦情感。
《核舟记》运用说明和描绘相结合的笔法,生动形象地介绍了明末雕刻艺人王叔远高超的雕刻技艺和独特的才华,热情赞扬了我国古代民间艺人的艺术成就。
文言文知识点梳理
《桃花源记》
一、文学常识
  陶渊明(约365年—427年),字元亮,号五柳先生,世称靖节先生,入刘宋后改名潜。东晋末期南朝宋初期诗人、文学家、辞赋家、散文家。东晋浔阳柴桑(今江西省九江市)人。曾做
过几年小官,后辞官回家,从此隐居,田园生活是陶渊明诗的主要题材,相关作品有《饮酒》《归园田居》《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归去来兮辞》《桃花源诗》(其中《桃花源记》是桃花源诗的序)等。
  二、考点1.重要实词:
  缘、异、穷、具、咸、妻子、邑人、绝境、间隔、无论、语、足、及、诣、津、鲜美、属、阡陌、黄发垂髫、叹惋、语云
2.重要虚词:
  乃
  (1)见渔人,乃大惊:于是,就
  (2)乃不知有汉:竟然
  为
  (1)武陵人捕鱼为业:作为
  (2)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对
  其
  (1)欲穷其林:这
  (2)其中往来种作:代词,代桃花源
  (3)余人各复延至其家:自己的
3.多词一义:
  (1)缘溪行、便扶向路:沿着,顺着
  (2)便要(yāo)还家、延至其家:要通“邀”,邀请。
  (3)悉如外人、咸来问讯、皆叹惋、并怡然自乐:都
  (4)此中人语(yù)云、不足为外人道也:说
  (5)便扶向路、遂与外人间隔:于是,就
4.古今异义:
  无论(古义:不要说,(更)不必说;今义:多为连词,表示条件不同而结果不变,表示条件关系的连词)
  妻子(古义:妻子和儿女;今义:对已婚男子的配偶的称呼)
  绝境(古义:与人世隔绝的地方;今义:没有出路的境地)
  水源(古义:溪水发源的地方;今义:指人们饮用的水)
  鲜美(古义:鲜嫩美丽;今义:指食物新鲜美味)
  交通(古义:交错相通;今义:运输和邮电事业的总称)
  不足(古义:不值得、不必;今义:不够"注:今义也有不值得的意思,例如:不足挂齿")
  间隔(古义:隔绝;今义:两个地方分隔开)
  俨然(古义:整齐的样子;今义:形容很像)
  缘(古义:沿着;今义:缘故,缘分)
  津(古义:渡口。指访求、探求的意思。今义:唾液)
  外人(古义:特指桃花源外的人;今义:指没有亲友关系的人)
  如此(古义:像这样;今义:这样)
  仿佛(古义:隐隐约约,形容看得不真切的样子;今义:似乎,好像)
  开朗(古义:土地开阔;今义:乐观,畅快多形容性格)
  扶(古义:沿、顺着;今义:搀扶,用手按着或把持着)
  志(古义:做标记;今义:志气,志向)
  延(古义:邀请;今义:延伸,延长)
  悉(古义:全,都;今义:熟悉)
  桃花源记小说
  咸(古义:全,都;今义:一种味道)
  既(古义:已经;今义:关系连词,既然)
  寻(古义:随即,不久;今义:寻)
  向(古义:以前的,旧的;今义:方向,对…)
  果(古义:实现;今义:果实,结果)
5. 词类活用:
  尽(林尽水源):形容词用作动词,消失。
  异(渔人甚异之):形容词用为动词的意动用法,对……感到诧异。
  前(复前行):方位名词作状语,向前。
  穷(欲穷其林):形容词用作动词,(穷尽,走到尽头。)
  焉(不复出焉):兼词,“于之”,即“从这里”。
  志(寻向所志/处处志之):做标记,名词作动词。
  果(未果):名词作动词,实现
6.一词多义:
  寻:
  ①寻向所志(动词,寻)
  ②寻病终(副词“不久”)
  舍:
  ①便舍船(舍(shě),动词,离开。)
  ②屋舍俨然(舍(shè),名词,“房屋”)
  中:
  ①中无杂树(“中间”)
  ②晋太元中(“年间”)
  ③其中往来种作(“里面”)
  志:
  ①处处志之(动词,“做记号”)
  ②寻向所志(志,独字译为做标记。与所连用,译为:所做的标记。)
  之:
  ①忘路之远近(助词,用在定语和中心词之间,可译为“的”)
  ②闻之,欣然规往(代词,“这件事”)
  ③处处志之(音节助词,无意)
  ④渔人甚异之(代词,"这种景况")
 
  为:
  ①武陵人捕鱼为业(读wéi,动词,作为)
  ②不足为外人道也(读wéi,介词,对,向)
  遂:
  ①遂迷,不复得路(“最终”)
  ②遂与外人间隔(“于是”)
  向:
  ①寻向所志(原来)
  ②眈眈相向(对着)
  得:
  ①便得一山(看见)
  ②得其船(到)
  闻:
  ①鸡犬相闻(听见)
  ②闻有此人(听说)
  穷:
  ①欲穷其林(尽,穷尽)
  ②穷冬烈风(深)
  ③所识穷乏者得我与(贫穷)
  属:
  ①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类)
  ②神情与苏、黄不属(类似)
  ③属(zhǔ)引凄异(连续)
  ④属予作文以记之(通“嘱”,嘱咐)
  其:
  (1)欲穷其林:这
  (2)其中往来种作:代词,代桃花源
  (3)余人各复延至其家:自己的
7.同义词:
  都——(1)悉:悉如外人(2)皆:皆叹惋(3)咸:咸来问讯(4)并:并怡然自乐
  详细——(5)具:具答之
  沿着------(1)缘:缘溪行2)扶:便扶向路
  邀请——(1)要:便要还家(2)延:余人各复延至其家
8.通假字:
  “要”通“邀”,邀请
  “志”通“记”,做标记
  “缘”通“沿”,沿着。
  “具”通“俱”,完全,详尽。
9.感知文意,用原文回答。 
          1.渔人是怎么发现桃花源的?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
2.作者怎样描写桃花林的自然景的?
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风景优美)
3.渔人是如何进入桃花源的?
复前行,欲穷其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曲折、隐蔽、幽深)
           4.渔人入山后,看到了怎样的图景?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环境优美宁静、生活安乐幸福)
          5.桃花源中的人是如何对待这位不速之客的?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民风淳朴、热情好客)
         6. 渔人一一为具言所闻,桃源人为什么“皆叹惋”?
桃源外的世界如此动乱,黑暗;桃源外的人不能过上和平的生活。
7.渔人是如何离开桃花源的?
处处志之,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三、探究思考
  全文以武陵渔人进出桃源的行踪为线索,把发现桃源的经过,在桃源的所见所闻所历,离开桃源后再寻桃源的情形,都贯串起来了。故事曲折回环。它虚构了一个与黑暗现实社会相对立的美好境界,寄托了自己的政治理想,反映了广大人民的意愿。
  全文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1段)写渔人发现桃林的经过。(开端)
  第二部分(2至3段)写渔人进入桃花源的见闻。这是全文的重点部分,作者正是借此寄托社会理想。
  第2段写桃花源中宁静安乐的生活环境。
  第3段写桃花源中淳朴的社会风尚。
  第三部分(4至5段)故事的结局和尾声。
 
四、文体
  记:可以是游记和碑记(或铭记)(主要的还是游记)。游记是收在文集中的记叙游览山川名胜活动、描写景物、用来抒发感情,让思想在风中飘荡的一种文体(散文)。相当于现在的记叙文,有的夹有一点议论,更像散文。
 《桃花源记》的文体就妙在“四像”而又“四不像”——好像是小说,又好像是散文;好像是游记,又好像是寓言;实际上却又是序跋类文体中的诗序。这都是根据题目中的“记”这种古代文体衍生翻新出来的现代意义上的文体解读。所以我们可以说《桃花源记》是一篇小说,一篇志怪小说。
《小石潭记》
一、文学常识
1.《小石潭记》,唐朝诗人柳宗元作品。《小石潭记》全名至小丘西小石潭记。《小石潭记》
记叙了作者游玩的整个过程,以优美的语言描写了“小石潭”的景,含蓄地抒发了作者被贬后无法排遣的忧伤凄苦的感情。本文抒情上偏向于浓墨重彩,情感强烈,或抚今追昔,或伤时感怀,或心忧家国,或思亲念旧,以极强的艺术感染力打动一代又一代的读者。
2.柳宗元,字子厚,唐朝著名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曾被贬为永州司马,又被成为“柳柳州”他与唐朝另一位著名文学家韩愈并成“韩柳”,倡导了古文运动他在被贬期间写下了山水游记多篇,合称《永州八记》
  3.选自:《柳河东集》
  4.记:古代散文的一种体裁这种文体,可叙事,可写景,可状物,目的往往在于抒发作者的情怀和报复,阐述作者的某种观点。
二、考点
     1.一词多义
  ①可:大约,潭中鱼可百许头;可以,能够,不可久居。
  ②从:自,由,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跟随,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怒己,曰奉壹。
  ③清:清澈,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冷清,以其境过清。
  ④差:长短不一,参差披拂;交错,动词,其岸势犬牙差互。
  ⑤以:因为,以其境过清;表示前一行为是后一行为的的方法或手段,“一”前面的成分是后面动词的状语,可以不译,近岸卷石底以出。
  ⑥乐:以…为乐,心乐之;逗乐,嬉戏,似与游者相乐。
  ⑦见:动词,通“现”,出现,下见小潭;动词,明灭可见。
  2.古今异义:
  ①小生:古义青年,后生,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今指戏曲艺术中的一种角。
  ②去:离开,乃记之而去(于是记下这番景致便离开了。);今常用义为“往”。
 3.词语活用:
  ①西,向西,名词作状语。例句: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②乐:a.动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乐。例句:心乐之;b.形容词作动词,嬉乐,逗乐,似与游着相乐。
  ③下,a.名词作状语,向下。例句:日光下澈;b.名词作状语,在下面,下见小潭。
  ④斗、蛇:名词作状语,像北斗星一样;像蛇一样
  ⑤犬牙:像狗牙那样
  ⑥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感到凄凉;使……感到寒冷
 4.古今异义词:
  乃记之而去 古义:离开;今义:走、到
 5.文言句式:
省略句式:斗折蛇行=(溪水)斗折蛇行
6.感知文意,用原文回答。
1.结合生活实际,谈谈小石潭的水为什么这么清澈?
因为有游鱼的活动,周围树木的保护,而且小石潭是活水,小潭以全石为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