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源记原文带翻译
桃花源记原文带翻译
桃花源记这篇文章通过对桃花源的安宁和乐、自由平等生活的描绘,表现了作者追求美好生活的理想和对现实生活的不满。
《桃花源记》原文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方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
复前行,欲穷其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
往来种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
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
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
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馀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既出,得其船,便
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
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
规往,末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桃花源记》译文
东晋孝武帝太元年问(公元376-396年),有一武陵(今湖南常德市)人,以捕鱼为生。
阳春三月一天,他划着渔船沿小河而上,一心撒网持鱼,不知走了多远,忽然看到小河两岸是一的桃林,向岸上望去,桃树连片
数百步,林中芳草鲜美,春风拂过,绯红的花瓣纷纷飘落在绿茵
茵的草地上,好看极了,犹如到了仙境,渔人不免感到十分奇异,
于是继续划船前行,想穿出这两岸的桃林,看个究竟。当船儿划到
了桃林的尽头时,这小河也到了它的源头,面前出观了一座矗立的
青山。定晴细看,在草木蒙络的石壁上有一个山洞,洞口处仿佛有
隐隐约约的光亮,渔人好生奇怪,忙将渔船泊岸,立即登岸攀到洞口,侧身钻进洞去。洞口虽很狭小,只容得一人通过,但向前走了
几十步,顿时开阔明朗起来,令人神清气爽,走出洞来,便来到了
一个新天地:碧蓝的天空,平坦辽阔绿油油的田野,人们往来忙于
耕作,远处一排排整齐的屋舍,炊烟袅袅,不时传来鸡鸣犬吠之声;近处桑竹成荫,良回水塘交错,道路纵横;老幼嬉戏,人人和颜悦,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这里呈观着一派安乐升平的景象。
桃花源记小说
渔人进桃花源遇到的新鲜事很快传开了。消息传到了南阳郡(今
河南省南阳县),城里有位道德高尚、爱游山玩水的隐士刘子骥,听
说了这事很是高兴,便打算去寻这个“世外桃源”。可是,不久
他因病去世,他的计划就没能实现。从此以后,再也没有人提起这
桩事,也再无人去探访通向世外桃花源的路了。
作者简介
王羲之(303年—361年,一作321年—379年),字逸少,汉族,东晋时期著名书法家,有“书圣”之称。祖籍琅琊(今属山东
临沂),后迁会稽山阴(今浙江绍兴),晚年隐居剡县金庭。历任
秘书郞、宁远将军、江州刺史,后为会稽内史,领右将军。其书法
兼善隶、草、楷、行各体,精研体势,心摹手追,广采众长,备精
诸体,冶于一炉,摆脱了汉魏笔风,自成一家,影响深远。风格平
和自然,笔势委婉含蓄,遒美健秀。代表作《兰亭序》被誉为“天
下第一行书”。在书法史上,他与其子王献之合称为“二王”。
《桃花源记》课文内容填空题
1、《桃花源记》中描写桃花源中人幸福生活的语句: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2、《桃花源记》中描写桃源人来此绝境的原因的句子:自云先
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3、陶渊明在《桃花源记》中描写桃源人生活环境的句子是: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