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源记课文内容及重点问题
1.本文的线索是什么?文章按照什么顺序写?
渔人进出桃花源的行踪为线索;以时间先后为顺序(发现桃花林、访问桃花源、离开桃
花源、寻桃花源)
2.按渔人行踪给课文分段,归纳段意。
一(1)写渔人捕鱼时偶然发现桃花林的经过。二(2~3)写渔人进入桃花源,在桃源
人家里做客及辞去的经过。三(4~完)写渔人离开桃源后,太守派人先后探访桃源未果的
情形。
3.“忽逢”一词的意思是什么?
“忽逢”一词指出渔人是迷路时碰巧遇到一片桃花林。预示下文发现桃花源完全是偶然的。
4.渔人看到什么景象?(所见)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
鸡犬相闻。(自然景象:环境优美宁静)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
髫,并怡然自乐。(社会景象:生活安乐幸福)
5.桃花源人为什么来到这地方?
桃花源记小说(厌恶战争、不满外界生活、与世隔绝)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
复出焉,遂于外人间隔。
哪些语句写出了桃花源人与世隔绝的久远(所闻)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6.在与桃花源人的交往中,哪些语句写出桃花源人的热情好客?(民风淳朴)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7.作者是怎样描写桃花林的自然景的?
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8.渔人一一为具言所闻,桃花源中人为什么“皆叹惋”?
(1)为桃花源外的世界如此动乱、黑暗而叹惋(2)为桃花源外的人没有过上、和平
的生活而叹惋(3)为世事变迁、朝代更替而叹惋
9.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的原因是什么?
(1)害怕桃花源外的人知道这个地方而来打扰,破坏他们的平等、和平、安宁的生活(2)为下文再寻桃花源而不得埋下伏笔。
10.渔人出桃花源时, “处处志之”,为什么再往时, “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刘子骥再寻, “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是否矛盾?
不矛盾,(1)文章开头讲到“忘路之远近”,可见路途遥远,标志失落是可能的;(2)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使人觉得桃花源是一个似有而无、似真而幻的所在;(3)暗示桃花源是虚构的境界;同时增加文章的神秘彩。
11.桃花源是一个怎样的社会?
桃花源是一个景优美、土地肥沃、风俗淳朴、没有压迫、没有剥削、没有战乱, 人民自食其力、自得其乐,社会平等,和平安宁的社会。
12.作者为什么要虚构这样一个理想社会?
作者借此来表明对黑暗世界的不满和批判,对理想社会的憧憬,也反映了当时的人们厌
恶战争的情绪和追求和平劳动生活的愿望。(这个社会只是作者的空想,在当今社会是无法
实现的。)
13.文中能表现桃花源中人听了渔人的话后虽叹惋但仍想继续在桃花源里生活的语句是?
不足为外人道也
14.黄发垂髫分别指代什么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展示出一幅怎样的生活图景。
(1) 老人和小孩(2)展示出和谐安宁,自得其乐的幸福生活图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