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国天下高中作文_家国天下相关高考素材作文精选5篇
个人奋斗只有与国家和民族利益相融合,才更加深沉。当个人奋斗的溪流汇集到国家命运的滔滔大江之中一个人的前途自会更为广阔。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关于家国天下高中作文_家国天下相关高考素材作文精选,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欢迎查阅学习!
家国天下高中作文更多相关内容推荐(↓↓↓)
家国情怀议论文高中优秀作文2021
期许话题高二作文
华丽的转身高考作文800字
2021年百年追梦全面小康征文800字精选5篇
弘扬家国情怀演讲稿范文五篇
家国天下相关高考素材作文1
中华文明曾有几千年的流光溢彩,1840年的一声炮响,却一下惊醒了天朝上国飘摇的迷梦。落后便要挨打,从此后,无数仁人志士由洋务而立宪,由立宪而革命,但要实现民族的复兴之梦又谈何容易!今天,中国人终于可以拂去历史的尘埃,由新中国的“站起来”,到改革开放的“富起来”,再到新世纪的“强起来”,今天,我们,比任何时候都更接近梦想。
没有梦想的人成不了大器,没有梦想的国也成不了大国。但我也深深地知道,对于一个国家,圆梦的确需要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实力,但更需要社会环境的健康,需要契约精神、法制原则的庇护,需要公平和正义的火焰。是啊,公平与正义,没有你,我们拿什么实现“中国梦”?!
辛亥革命前,中国人是臣民;辛亥革命后,中国人是国民;1949年,中国人成了人民;而现在,我们的名字应当是“公民”。全球化背景下,中国社会正加速呈现公民社会的特征,但毋庸讳言,当下的公理道义却常常在一个又一个的“毒奶粉”、“郭美美”、“大表哥”、“假羊肉”面前被击得粉碎,人们没有最起码的衣食住行的安全感,缺乏活着所必须的尊严和心灵的平静。
谁也无权漠视秩序和公理的永恒法则!公民授权公权力做的事情,公权力就有责任去做好。政府官员本该是国人的表率,而不是堕落的典型;他们本该青史留名,而不能像雷政富那样成为
笑柄。所以我认为,现阶段最现实的公平正义,就是为政清廉、环境优良、食品安全、就医高效、住有其所、交通便捷,特别是没有贪腐肆虐,真正做到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只有这样,无论拥有怎么样的梦想,社会才能提供充分畅通的渠道和资源,给予每一个美梦实现的途径,保证每一位公民皆有美梦成真的可能。
明年我就要高考了,既然“中国梦”的实现,是要让公平与正义重新为人们所坚信,让它的有效性得到大家的承认,那我的“个人梦”便是考入法学院,进而为推动“中国梦”的实现尽一己之力——就像一百年前我的曾祖父那样,抱持“家国天下”的情怀,考入当时著名的浙江法政学堂。
我梦想在不久的将来,能够通过自己在专业领域的努力,推动社会公义,增加公民福祉。我梦想,福利的分配更为公正有序,多元的思想和平共处;我梦想,阶层对抗越来越少,每个人都能从国家的发展中收获应得的果实;我梦想,老少边穷的孩子得以温饱,钢筋水泥丛林中的心灵不再抑郁,清洁的用水取之不竭,而羊肉就是羊肉……
家国天下相关高考素材作文2
唐宋文明为吾泱泱中华五千年文明史之颠峰,期间才人辈出。诗词艺术臻于极致,四座高峰为李白、杜甫、苏轼、辛弃疾。当然还有诸如白居易、李商隐、杜牧、柳永之类的文人骚客不能尽述,以四子之比较一窥管豹对于吾等俗人已经足矣。
我以为说中国的传统文化一半是儒家,一半是道家,还是比较有说服力的(当然后来还要加入佛家(释家),但是其要义和道家是接近的)。文人们梦想的是达济天下和田园仙界的兼具。这一点其实李杜苏辛四人都有。
当然,每个人的具体情况不一样。李白是奔放激情的歌者,他诠释的是艺术的惊人的想象力和直觉。杜甫是沉郁顿错的思考者,他心怀家国天下,是个典型的传统儒家信徒。苏轼是儒道两家都兼具的才子,是善于抒发自己不同理念的大家。辛弃疾是个歌吟的武将,其豪气和才智都令人钦佩。
曾经年少时,最爱李白的诗歌,以为《行路难》的壮美,“安能催眉折腰事权贵?”的勇气,散发弄扁舟的潇洒,是我最喜欢的。但随着年龄的增长,读着、读着,总觉得有一点点抵触的情绪。我觉得李白是完全生活在自己的思想中的,是个彻底的理想主义者。对于社会而言,不仅有游戏规则,还有潜规则,李白可以说是连游戏规则也没有弄清楚的。在思想上是可以
说是个不明事理的大孩子,他的气质是道家、释家的更多一些。所以,他不为世俗社会接收,一生落魄。其实,中国历史上,盛唐是很开明的,诗人(或者说才子)的地位是很高的,李白的落魄还是他的性格过于的自我造成的。
慢慢的,我很喜欢杜甫的诗歌。沉郁中充满了顿错的美感。天下间,伤心人多,更尤在乱世。宁为太平犬,不为乱世人。杜甫是生在了一个由盛转衰的时代,社会发展付出了巨大的血酬。他是典型的儒家信徒,饱含一腔热血,梦想着救国就民。一个悲苦的诗人,“如果世界注定要下沉,让所有的苦水都注入我心中”(北岛《回答》)是对杜甫的最好的注解。杜甫是知道游戏规则的人,但是他可以说是不明潜规则的,或者说是不屑吧。再加上生在乱世,所以他的一生也是潦倒的。
孝道作文如果说对人的才华欣赏,我是在四个人中最欣赏苏轼的。苏轼琴棋书画、佛理禅机、时政甚至军事无所不通,主政一地(杭州)也能治理的很好,走在今天的苏堤上,除了感慨东坡才华外无他。(如果是李杜,我以为是很难做好一个地方行政主管官员的)。苏轼的诗词,有发人思索的禅理、有豪迈的大江东去、有婉约的十年生死,无不体现了他的全面。东坡肉也是一道不错的佳肴。苏轼的悲剧也在于他的才情。他过于的追求完美,追求各方的协调。弄的在
政治上,先后得罪了改革派和保守派,遭受了各方迫害,而在海南终老。如果是在一个现代政治体系下,我相信苏轼是会生活的很好,事业上也发挥的不错的,可惜他是在潜规则,利益协调的中国社会里生活。
辛弃疾的词说实话,我不是特别的喜欢,可能是由于很多词里用的典故太多,我总觉得不够自然。但嫁轩先生的武略惊人,文滔能如此,已然使人十分佩服。如果说,对于未来更多的是依靠信仰,我觉得嫁轩就是这种信仰很强烈的人。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能成大事者,性格是很顽强的。可惜,嫁轩连成为岳飞的机会也没有。
按照黑格尔的理解,艺术、宗教、哲学三者共同构成了精神发展的最高阶段。三者区别在于,精神达到自觉的途径和方式不同。哲学是“纯粹的思”,艺术是“直觉的思”,宗教是“超验表象的思”。艺术总归是一种以直觉来体验生活的方式,因此还是和生活的方式分离的。纯粹的思和超验的思还是不同的路径。在不同的路上,我还是比较赞同黑格尔的看法的,哲学作为“纯粹的思”是高于其他两者的。这也是我对东坡评价更高,很喜欢杜甫的缘故吧。
家国天下相关高考素材作文3
永乐初年,战争连绵不断,天灾频繁,为了扭转明王朝当下的局势,朱元璋决定实行移民屯田、开垦荒地的政策。将人烟稠密的三晋大地中的百姓迁出一部分。在洪洞大槐树下不愿意迁走的百姓却被官兵强制迁走,人们三步一回头,回首看到的是大槐树和老鹳窝,五步一转身,看到的是那一段美好的记忆。
洪洞大槐树是千千万万华夏儿女日思夜想的故乡,每年4月5日这一天成千上万的移民后裔云集于此,参加举行寻根祭祖大典,而我今天也有幸来到了洪洞大槐树下。
一走近,门前的照壁上一个大大的“根”字吸引了我的目光,研究晋国史的赵说:这儿的根字和别处的都不一样,它是一个人摆动着手臂往前走的样子,寓意着这就是当年移民后裔的根。往里走有一幅大浮雕,浮雕上记录着人们在大槐树前与家人告别的情景,令我十分动容!浮雕图的左边,一个老人背着一个小女孩,小女孩正在给大鹳鸟喂食,跟它做最后道别。中间的是人们拿着祭品祭祀祖先。在他们的旁边一名男子举着一口大锅,他的兄弟们正抱着他的腿痛哭,赵说:他们是要把锅摔成三瓣,三兄弟一人一份,这样他们后代也可以拿着锅瓣来寻亲,家人团聚。最右面是一对夫妇,他们流着泪往大槐树上系红绳,以表达对大槐树的思念之情。这段历史源于百姓们那份对故土的爱和朱元璋家国天下的爱,我们可以体会到百姓们的思乡之情却品不出一代帝王的苦衷!
洪洞精神、永续昌隆、国泰民安、天下为公……我们祭祖之声回荡在祭祖堂的上空,回荡在我的耳畔。是啊!洪洞大槐树早已在炎黄子孙心中深深扎下了认祖归宗的根。被当作“家”,被称为“祖”被看做“根”。爸爸说:我们闫氏族谱上就写了我们从山西洪洞大槐树迁来的。我想不管我们长大以后走得再远,也一定不要忘记我们从大槐树下迁走的,大槐树是我们的眷恋,也是我们多少华夏儿女魂牵梦绕的寻根之所。
家国天下相关高考素材作文4
中国有句老话叫“百善孝为先”,顺从孝道,是中华民族的基本传统道德行为准则之一。顺从孝道,也是一个人在社会中生活的“通行证”。
春秋时期鲁国人仲由早年家中贫穷,自己常常采野菜做饭食,却从百里之外负米回家侍奉双亲。父母死后,他做了大官,奉命到楚国去,随从的车马有百乘之众,所积的粮食有万钟之多。坐在垒叠的锦褥上,吃着丰盛的筵席,他常常怀念双亲,慨叹说:“即使我想吃野菜,为父母亲去负米,哪里能够再得呢?”
仲由宁可自己吃苦,也不愿父母挨饿,哪怕是在父母不在之后,他仍心系父母。在我的身边,也有一位像仲由一样的孝子。
我们年段的数学老师邹老师,是个爱笑的老师,他总会在我们学得疲惫的时候讲一些笑话逗我们开心驱除我们的疲惫。可是前段时间,邹老师不知道什么原因却成了“皱”老师,有时候课下碰到他,也是紧锁眉头。
后来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去办公室拿材料,才听到其他老师说在不久前,邹老师的母亲因为得了急症住院。邹老师是一上完课就往医院跑,听说他母亲动手术那天,他仍坚持回校上课,上完课以后才奔向医院,一直守到母亲醒了,为母亲擦脸擦手。母亲喊渴,但因刚刚手术完不能喝水,邹老师看着母亲难受的模样,只好拿着棉签沾点水小心翼翼地在母亲的嘴唇上轻轻地擦拭着……
周六的时候,我和班级的同学一起到医院探望皱老师和他的母亲,正巧邹老师的母亲睡着了,而邹老师仍忙里忙外地为母亲端尿盆,小心翼翼地为母亲盖上被子。待做完这一切之后,他拿起了置在一旁的东西埋下头,开始又忙起来。我们走近仔细一看,竟是我们的作业!
邹老师的孝,不仅仅是在嘴上,还在行动上体现出来。其实,我们怎么对待自己的父母,将来我们的子女便是怎么样待我们。
我小时候听过这样一个故事:一位大户人家,总是看着自己的父亲不顺眼,认为父亲碍手碍脚,总是嫌父亲笨,甚至还对他的父亲说怎么不早点去地下母亲!父亲年迈,百年的日子终究是来了。于是那户人家在其父亲死后,与自己的儿子一起,将父亲捆在凉席上,背上一座枯山上,让一乌鸦来啄自己的父亲!他的儿子便问:“父亲,为什么不将爷爷下葬?”“你懂什么!现在总提倡着要爱护土地,我这行为啊,就是爱护土地呢!”于是,那儿子便把凉席收走,他的父亲不解:“你带这没用的凉席做什么?快扔了吧,脏兮兮的!”儿子答道:“等到您过世之后给您用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