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赏析:王维《过香积寺》
古诗赏析:王维《过香积寺》
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
——王维《过香积寺》
将佛教禅理与山水景物融于一炉,尽抒作者的高雅韵致和生命情调。
《过香积寺》是一首短小的五言律诗。题为"过香积寺","过"是过访之意。香积寺是唐代著名寺院,"香积"取名缘自《维摩经》:"王安石桂枝香维摩遣八菩萨往众香国礼佛言,愿得世尊所食之余,于是香积如来以众香钵盛饭与之。"此寺位于今陕西省长安县南神禾原上,原貌不存。
首联开篇用"不知"领起,说明诗人是初次造访,并不知道它的确切位置。"数里",表行程漫漫。"云峰"指云雾萦绕的高山。谢灵运《酬从弟惠连诗》有云:"寝瘵谢人徒,灭迹入云峰。"山势渐高,不见古寺的踪迹,只见山峦高耸,直插云天。这人迹罕至的云峰令人心旷神怡,正契合了诗人高蹈的生命情趣,激发了诗人探访古寺的兴致。这一起语凭空而出,凸显古寺的幽远与神秘。
中间两联铺写了寻访古寺沿途所见景物。山中古木参天,人迹罕至,诗人忽然听到远处传来的阵阵悠长的钟声,不禁发出"深山何处钟"的疑问,虽是疑问,实际上又加以肯定答复。这回荡的钟声,衬托出古寺的遥远和幽静。这两笔从视觉到听觉、以动衬静,生动地表现出山的深幽,造成一种清高幽僻的意境。这里"何处"与"无人"对偶,又遥应开篇的"不知",将一
《过香积寺》是一首短小的五言律诗。题为"过香积寺","过"是过访之意。香积寺是唐代著名寺院,"香积"取名缘自《维摩经》:"王安石桂枝香维摩遣八菩萨往众香国礼佛言,愿得世尊所食之余,于是香积如来以众香钵盛饭与之。"此寺位于今陕西省长安县南神禾原上,原貌不存。
首联开篇用"不知"领起,说明诗人是初次造访,并不知道它的确切位置。"数里",表行程漫漫。"云峰"指云雾萦绕的高山。谢灵运《酬从弟惠连诗》有云:"寝瘵谢人徒,灭迹入云峰。"山势渐高,不见古寺的踪迹,只见山峦高耸,直插云天。这人迹罕至的云峰令人心旷神怡,正契合了诗人高蹈的生命情趣,激发了诗人探访古寺的兴致。这一起语凭空而出,凸显古寺的幽远与神秘。
中间两联铺写了寻访古寺沿途所见景物。山中古木参天,人迹罕至,诗人忽然听到远处传来的阵阵悠长的钟声,不禁发出"深山何处钟"的疑问,虽是疑问,实际上又加以肯定答复。这回荡的钟声,衬托出古寺的遥远和幽静。这两笔从视觉到听觉、以动衬静,生动地表现出山的深幽,造成一种清高幽僻的意境。这里"何处"与"无人"对偶,又遥应开篇的"不知",将一
种幽远深奥、缥缈莫测、令人迷惘讶异的意境氛围渲染得出神人化,接着又落笔眼前,采用倒装句,"泉声咽危石"是"危石"边"泉声咽","日冷青松"是"青松"上"日冷",突出了入耳的泉声和触目的日。因危石的阻隔,泉水不能顺利流淌,发出呜咽凄切的声音。夕阳西下,昏黄的余晖洒在一片幽深的松林上,青松使日光仿佛也变冷了。这里"咽"、"冷"二字用得极为准确、巧妙,被历代誉为炼字典范。"咽"是拟人,状石间泉声低沉,"冷"是通感,绘夕阳余晖微弱。正如孙殿成所评:"下一‘咽'字,则幽静之状恍然,著一‘冷'字,则深僻之景若见。"(《王右丞集笺注》)此外"泉声"、"危石"、"日"、"青松"四个意象形成完美组合,以泉声之幽咽与日之凄冷相互衬托,渲染古寺远离世间烟火、俗人难以接近的氛围。
尾联两句才写到古寺,但仍然不写寺中景物,而写寺外清潭的空旷幽寂,潭岸的曲折深僻,诗人体会到禅理,排除烦恼,闲适自在。"安禅"是佛家语,指佛徒安静地打坐,眼观鼻,鼻观心,身心安然入于静思凝虑万念俱寂之境。"毒龙"典出《涅槃经》,经文上说:"但我住处,有一毒龙,其性暴急,恐相危害。""毒龙"可比喻人心中的一切世俗杂念和妄想,如佛经所言的贪、嗔、痴三种人的根本烦恼。关于"毒龙"还有一则盘陀王依佛法制伏毒龙的故事。日暮时诗人立于寺前潭边,安禅入定,想到制伏毒龙的故事,一是杂念排除,尘心尽消,
尾联两句才写到古寺,但仍然不写寺中景物,而写寺外清潭的空旷幽寂,潭岸的曲折深僻,诗人体会到禅理,排除烦恼,闲适自在。"安禅"是佛家语,指佛徒安静地打坐,眼观鼻,鼻观心,身心安然入于静思凝虑万念俱寂之境。"毒龙"典出《涅槃经》,经文上说:"但我住处,有一毒龙,其性暴急,恐相危害。""毒龙"可比喻人心中的一切世俗杂念和妄想,如佛经所言的贪、嗔、痴三种人的根本烦恼。关于"毒龙"还有一则盘陀王依佛法制伏毒龙的故事。日暮时诗人立于寺前潭边,安禅入定,想到制伏毒龙的故事,一是杂念排除,尘心尽消,
如毒龙之被制伏;一是赞颂佛法无边,心向往之。因此以"安禅龙"作结,可谓水到渠成,深化诗旨。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