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诵读《桂枝香金陵怀古》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桂枝香·金陵怀古》课堂实录
    【教学设想】
    统编高中语文教材必修下册的“古诗词诵读”单元,选取了中国历史上优秀的四首诗歌作品:杜甫的《登岳阳楼》,王安石的《桂枝香·金陵怀古》,张孝祥的《念奴娇·过洞庭》,汤显祖《牡丹亭·惊梦》中的【皂罗袍】唱词。
    教材对每首诗词都作了简短的赏析,并且提出了一些值得学生思考的鉴赏问题。高一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诗歌阅读鉴赏能力,结合注释和阅读提示理解诗词内容是不难的。
    2021 年是王安石诞辰 1000 周年。除了政治改革,他在文学上也有突出成就。《桂枝香·金陵怀古》就属于他词作中的精品,此词通过对金陵景物的描写和历史兴亡的感喟,寄托了作者对国家前途命运的关注。全词情景交融,境界雄浑阔大,自成一格,被称为“金陵怀古之绝唱”。本课选择这首词作为鉴赏学习的例子,发挥文本的典例作用,引导学生“学一文”进而“知一类”,运用所学方法在课后对其余三首作品进行鉴赏分析。教学过程中创设合理的教学任务,
并以此为导向设置问题,由浅入深,引导学生展开探究:抓住诗歌意象,从修辞手法、表达方式、表现手法等角度品赏词中景,感受词作雄浑开阔、苍劲峭拔的意境风格;借助关键字词,结合词作创作的历史背景,分析词中情,体会一位政治家、改革家的良苦用心;观照词史,从词作文化角度,通过与花间词作对比阅读及对相关资源的研读理解本词作为“千古绝唱”的内涵和成因。
    【课堂实录】
    一、明学习目标
    师:同学们,本册的“古诗词诵读”板块,选取了中国历史上优秀的四首诗歌作品:有被誉为“盛唐五律第一”的杜甫的《登岳阳楼》,有被称为怀古词“千古绝唱”的王安石的《桂枝香·金陵怀古》,有古往今来众多洞庭湖旅途寄怀之作中的精品——张孝祥的《念奴娇·过洞庭》,也有历来为人所津津乐道的汤显祖《牡丹亭》第十出《惊梦》中的【皂罗袍】唱词。
    (投影岳阳楼、秦淮河、洞庭湖及杜丽娘四幅图片。)
    师:学习这四首诗词,我们应借助注释和相关资料,理解诗歌内容;在诵读之中感受诗歌
的声韵和谐之美;抓住诗歌意象,感悟诗歌意境特点和风格;通过比较阅读,明晰诗歌的区别性特征;结合写作背景及写作技巧,体会作者情感;从古人的智慧与情怀中,汲取营养,激发文化自觉,增强文化自信。
    二、激学习兴趣
    师:本单元学习之旅的第一站,我们一起走进金陵。对于金陵,大家了解多少?
王安石桂枝香    生:我知道金陵是南京的古称,据说是因楚威王埋金子镇压南京的帝王气而得名,也有说是因秦始皇命人铸造金人埋于此而得名。
    生:金陵和罗马并称为“世界古典文明两大中心”,在中国历史上具有特殊地位和价值。
    师:对的,金陵是六朝古都,到赵宋时,这里依然是市廛栉比,灯火万家,一派繁荣气象。在地理上,金陵山川形胜,虎踞龙盘,氤氲着王气。台城的草烟光,秦淮河的红粉佳人,无不引起文人们的思古幽情。在众多怀古诗词中,排在第一位的就是金陵,其中王安石的《桂枝香·金陵怀古》被杨湜称为“千古绝唱”,梁启超认为其可以和周邦彦、辛弃疾相媲美,周汝昌则盛赞其为登高抒怀作品中的翘楚。
    师:为何王安石可以凭借独一首而得到如此高的评价?今天就让我们走进文本,品味赏析。
    三、品金陵之景
    1. 从表达技巧角度赏析上阕。
    师:《桂枝香·金陵怀古》是王安石第二次被罢相后退居金陵时的登高怀古之作。同学们课前依据老师发布的学习任务单并借助词后注释及自读赏析词作后有何发现?
    生:这首词的上阕写金陵之景,下阕抒怀古之情。
    师:登高望远、睹物抒怀,本是中国古代文人惯用且喜用的方式。本词上阕以“登临送目”领起,为我们勾勒了一幅金陵图景。那作者登高远眺的时间和环境怎样?
    生(众):晚秋,景象开始萧索。
    师:“登临送目”,王安石看到了什么?下面请大家自由朗读上阕,从修辞手法、表达方式等角度对金陵之景进行赏析。
    (生自主朗读思考后自由发言。)
    生:“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两句,化用了谢朓的“澄江净如练”,“似练”“如簇”运用了比喻修辞,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水的清澈和山的峭拔。
    生:我觉得这里高低结合,将金陵山水写得很有立体感。
    师:这里除了一低一高,还有一横一纵、一动一静,为我们勾勒了一个立体的空间,展现了时间的流逝与空间的永恒。
    生:“归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这一句的“背”字和“矗”字,用得很妙,把江边景致写得很生动,虽然没有直接写人,但能看到人的活动。
    师:这位同学分析得很好。“残阳”中的“归帆”,“西风”中的“酒旗”,既有大笔渲染,又有细笔点染,而且远近、动静结合,加上一“背”一“矗”,让景物显得萧瑟却不衰飒。
    生:“彩舟云淡,星河鹭起”写落日下江天洲渚的景象,我发现在此之前的景物描写,调是淡雅的,到这里一下子就明丽了起来。在广阔的空间上,征帆渐渐远去,水天已融为一体,分不清哪里是水哪里是天了。
    师:是呀,如此开阔旷远的视野是不是与王勃的“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有异曲同工之妙呢?大家看这首词的景物有实有虚,彩有浓有淡,远近动静交错,构成一幅壮丽的金陵秋景图。林逋说“秋山不可尽,秋思亦无垠”,眼前之景实难尽述,因此词人用“画图难足”收束了上阕。
    2. 对比阅读,进一步明确本词景物的区别性特征。
    师:准确把握一首词的景物特点,除从以上写景角度赏析外,对比也是基本方法。下面我们来看比王安石稍早的欧阳炯的咏金陵之作《江城子·晚日金陵岸草平》,进一步明确本词在景物描写上的区别性特征。
    (投影词作。)
    江城子
    晚日金陵岸草平,落霞明,水无情。六代繁华,暗逐逝波声。空有姑苏台上月,如西子镜照江城。
    师:我们一起来读读这首词,看看它选用了哪些意象,有什么特点,营造了怎样的意境。
    (生自由朗读、思考作答。)
    生:这首词选用了落日、晚霞、草、流水、月等意象,展现出了日暮时分,长江东逝景象下的金陵古城,呈现了一种落寞苍凉的幽冷意境。
    师:这些意象的特点是怎样的呢?
    生:空阔、明丽的。
    师:那为何你读到了落寞幽冷呢?
    生:我觉得词人是以自然景的空阔明丽反衬六朝旧址的萧条。感觉是空阔中带着寂寥,绚丽中带着苍凉。
    师:说得特别好!我们看结尾用“西子镜”比“姑苏台上月”,对意象进行了女性化的处理,沧桑中融入了几分柔丽。
    《金陵怀古》则选用千里江水、翠峰、归帆、残阳、西风、酒旗等壮大的意象,营造了雄健壮阔、旷远清新、苍劲峭拔的意境。
    四、析怀古之情
    1. 抓关键字词,体会词人的怀古之情。
    师:下阕以“念”字起笔,由登临所见自然过渡到登临所想。如果把作者情感浓缩到词中的一个字上,你会用哪个字?
    生(齐):叹。
    师:那王安石“叹”的是什么?
    生(众):“叹”陈后主的亡国之痛。
    师:仅仅是悲叹陈后主吗?
    生:不是,历史上因荒淫而亡国者不止陈后主一人,还叹“悲恨相续”。
    师:所以这里是以历史个例包举万象。那这种“悲恨相续”的亡国悲剧发生的原因是什么呢?
    生(众):“繁华竞逐”,统治阶级穷奢极欲、不思进取。
    师:那后世之人有没有吸取前车之鉴呢?在词中哪里可以看出来?
    生:“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统治者没有以此为鉴,而是沉溺酒,挥霍无度。我在这里读到了词人对朝代兴亡的叹惋之情。
    师:很好,那大家再看看“谩嗟”是什么意思。
    生(众):“谩”,徒然之意。
    师:“谩嗟荣辱”就是枉自感叹兴亡的荣耀和耻辱。这里是否表达了词人对千古以来凭吊历史之士的态度呢?他们面对金陵山川只知慨叹朝代的兴亡,却未从六朝的相继覆灭中引出历史的教训。不难见出,王安石怀古之情绝不止于此。我们来看看下面的材料。
    2. 知人论世,从历史角度探析词人情感。
    (投影展示材料。)
    在位之人才既不足,而闾巷草野之间亦少可用之才,社稷之托,封疆之守,陛下其能久以天幸为常,而无一旦之忧乎?
    愿监苟且因循之弊,明诏大臣,为之以渐,期合于当世之变。
    臣之所称,流俗之所不讲,而议者以为迂阔而熟烂者也。今天下之财力日以困穷,风俗日以衰坏,患在不知法度,不法先王之政故也。
    (《宋史·王安石传》)
    师:王安石所生活的宋朝仁宗、英宗、神宗年代,虽然比不上唐太宗“贞观之治”的强盛,但国家尚属。然而作为改革者,王安石有着深刻的忧患意识,敏锐地看到了——
    生:敏锐地看到国家表面后的种种乱象。
    师:在这样的情况下,王安石上万言书向仁宗表达自己的“矫世变俗之志”。在此基础上分析末两句,“至今商女,时时犹唱”的背后,是词人对社会现实的殷切观照,一种锐意改革、振兴北宋的愿望已在他心中萌芽。“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这正是其兼济天下精神的体现。
    五、赏介甫“绝唱”
    师:我国古典诗词中怀古的传统源远流长。就词而言,《花间集》中的少部分作品首开咏史怀古之端。请大家阅读宋初花间派词人孙光宪的《思越人·古台平》。
    1.从词作文化发展角度品析,就意境风格、感情基调与《桂枝香·金陵怀古》作对比阅读。
    (投影词作。)
    思越人
    古台平,芳草远,馆娃宫外春深。翠黛空留千载恨,教人何处相寻。绮罗无复当时事,露花点滴香泪。惆怅遥天横渌水,鸳鸯对对飞起。
    渚莲枯,宫树老,长洲废苑萧条。想像玉人空处所,月明独上溪桥。经春初败秋风起,红兰绿蕙愁死。一片风流伤心地,魂销目断西子。
    (生自由朗读。)
    师:有学者说《花间集》中的怀古词受花间整体词风影响,“仍未离花间的苑囿,温情柔丽”,在意象上多选取历史事件中的女性和历史废墟中的花花草草。《古台平》是否体现了这些特征呢?在意境风格上它与《金陵怀古》又有何区别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