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二单元5《孔乙己》批注式解读
开头:小说用“孔乙己”做题目,但并不用孔乙己开头。开头是“鲁镇的酒店的格局”。
这一开头,细思极妙。
酒店,与穷困潦倒的孔乙己,是多么的格格不入!但鲁迅先生却偏要我们在酒店里,认识孔乙己。它凸显出酒的麻醉作用,凸显出人物的麻木性格,凸显出好喝懒做的国民生态。
这种生态,才是作者首先要批判的。比起《呐喊·序》中所提到的典当铺柜台和药店柜台,鲁镇酒店的曲尺大柜台,更让鲁迅感到悲哀,甚至愤怒。
但是鲁迅先生却用嘻笑的笔法,用“预备着热水”“温酒”“热热的喝了”,活画出一个充满温度的“热闹”的生活场景,孔乙己在这样的热闹里,却倍显孤独、倍感冷漠——
“热闹是他们的,孔乙己却什么也没有。”
“这是20多年前的事”:时间的久远。20多年前至今,酒店除了价格,其它没有变化。其实,没有变化的,还有人物的悲剧命运,还有造成悲剧命运的人性,以及培育这种人性的整个社会
文化环境=。
“只有穿长衫的,才踱进店面……慢慢地坐喝”:喝酒的人,有着明显的固化阶级界限。从喝酒的穿着,到喝酒的方式,都如此的泾渭分明。而就在这泾渭分明里,出现了灰地带,灰的人物,那就是孔乙己。“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这个“唯一”,使得孔乙己,既不被富贵阶层所接纳,又成为底层阶段的嘲笑对象。
这个灰的小人物,在小说的第四自然段儿,才隆重出场。那么,头三自然段,有甚作用?
它不单是交代小说发生的物理环境,更在于渲染无聊的压抑的气氛,这是小人物的文化环境,正是这样的文化场,培育出了小人物对小人物的嘲笑与冷漠。
这也是作者鲁迅先生,对鲁镇整体人性生态,对体人物,对“类人”的批判与悲哀。为了强化这种批判与悲哀,鲁迅先生隆重的推出了孔乙己登场的第一句台词——“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
孔乙己,可以算是鲁迅作品里,最有功底的名字。比起同样没有姓名的小人物阿长、阿q、
红鼻子阿义……孔乙己的名字最接近纸墨。
请注意,他姓孔。
这一个孔姓,鲁迅先生对孔家代表的儒家文化的嘲讽。是孔乙己用穿长衫的方式,表达对儒家文化传承的隆重。自诩为读书人,满嘴之乎者也的孔乙己,一定会给自己起一个高大上的,像“范进”一样的吉利的名字——但是,又有谁在意呢?
他的本名,远不如段子手为他起的绰号那样有趣。“孔乙己”就如此轻而易举的风靡鲁镇。缔造孔乙己姓名的这个“别人”,即使在今天的段子手排行榜上,也稳居前列。再也没有哪个名字能像孔乙己这样,透露出如此强烈的腐臭的墨汁的味道。新文化运动的诸多号手,对孔家店的批判,可见一斑。
“睁大眼睛”“涨红的脸”“青筋条条绽出”:手无缚鸡之力的孔乙己,当段子手们嘲笑自己偷东西时,呈现出煞有介事的认真,因为这种玷污,触碰了他内心对酸腐的坚守。
“孔乙己原来也读过书,但终于没有进学,又不会营生”:原来,孔乙己本初的家境还是可以的,因为它是可以读书的,但是就因为读书,所以不会营生,变成讨饭的了。
“幸而写得一笔好字,便替人家钞钞书,换一碗饭吃。”结合后面“茴”字的四样写法——孔乙己内心是没有真正学问的,他有的,都是一些必须装门面的学问。鲁迅先生对这“一笔好字”,绝对不会是赞赏的口吻:即使写的好字,也并不是“挣”一碗饭吃,而是“换”一碗饭吃。瞧瞧新文化运动者们对儒家文化的嘲讽吧!
“孔乙己来的时候,店内外充满了快活的空气”:真的是“充满”了吗?恐怕没有“满”,因为孔乙己,并不快活。但是谁又会在乎他呢?
在所有的嘲笑声里,最尖刻的笑声,恐怕是小伙计的笑声。在整个酒店里,小伙计,是最没有身份地位的,他也是最有可能被孔乙己搭讪的人选。
5年级下册语文 “读过书,……我便考你一考”:这个逗号和这一个省略号,是语气的停顿,更是孔乙己的小心翼翼,他怕失去这一个唯一的可以和他所在的最底层进行言语沟通的人。可惜,小伙计想的是“讨饭一样的人也配考我吗”?
“不能写罢?我交给你,记着!这些字应该记着,将来做掌柜的时候,写帐要用。”:孔乙己的对话里,充满了肯定的认知,却被生活无情的否定——连十一二岁的小伙计都知道,“我们掌柜也从不将茴香豆上账”。
孔乙己苦苦追求、苦苦炫耀的本钱,在别人的眼里,甚至是在一个微不足道的小伙伴手里,都是如此不堪一提!
不知道鲁迅先生在“茴香豆”这一段里的灵感,是不是和《惠子相梁》有关:惠子苦苦追求的梁相一职,在庄子眼里,也只是如一只“腐鼠”罢了。请注意,不是“老鼠”,而是“死老鼠”。
“孔乙己,又叹一口气,显出极惋惜的样子”:孔乙己是惋惜什么呢?惋惜自己没有显摆的机会?还是惋惜小伙计,失去了一次学习“茴”字四种写法的机会?
文学最大的价值在于警醒,在于催人自省。我们这些嘲笑孔乙己的人,内心里是不是也有孔乙己的一面?我们常常为了超出甚至远超出我们能力之上的东西(这个东西或者是面子,或者是里子),在苦苦追求。我们挣扎时那“涨红了脸、青筋绽出”的模样,在别人眼里,是不是接近“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模样?为了得一个课题证书,为了发一篇论文,我们在艰难的打拼,为此透支出百倍的努力。我们视若珍宝的这些荣誉、考核分数……在外人看来,是不是孔乙己所熟知的“茴”的四种写法?是不是就是一只“腐鼠”?
这种反省是多么令人痛苦。
当孔乙己“将两个指头的长指甲敲着柜台”的时候,我们的指甲,又在抓取什么?
想一想,我们还忍心责怪那个“不做活,只作死”的孔乙己吗?
当孔乙己淡出人们视线的时候,只有掌柜记得他。因为“孔乙己还欠19个钱呢”。孔乙己为什么长久没有来了?我们且看一个无名无姓的小人物的“消息播报”:“这一回是自己发昏,竟偷到丁举人家里去了,他家的东西偷得的么?”
是的,丁举人,是偷不得的。孔乙己可以偷小伙计的东西,可以偷短衣帮的东西,甚至可以努努力偷掌柜的东西,但是,偷丁举人的东西,就属于“越级偷东西”了,甚至是越过几级偷东西了。这就不符合当时世人眼中的规矩——大人物的东西是偷不得的,偷了就算“自己发昏”。
再次请注意,是“丁举人”,不是“丁老爷”,不是“丁大人”,鲁迅先生用“举人”突出其知识分子的身份,更是突出其对同属读书人的孔乙己的精神摧残和暴力折磨,这是作者对儒家读书人的鞭笞——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