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篇达类,读写结合
《记金华的双龙洞》评课稿
今天我听了卢静老师执教的《记金华的双龙洞》。《记金华的双龙洞》是叶老先生早年游历金华双龙洞的一篇游记。作者按照移步换景的游览顺序,真实记录了自己的游览见闻和感受,堪称游记体文章的典范。
记金华双龙洞整堂课老师结合游记文体的特点,引领学生理清顺序明结构,以段为例悟写法,迁移使用,得意、得言、也得法,很好地实现了以篇达类、学习语言文字使用的教学目标。听完这节课我感受颇多,受益匪浅。
一、抓主线,理清文章的脉络。
老师先引领学生理清写作顺序,使学生高效地把握了游记文体特点,理解了作者移步换景的写作方法。这是一篇游记,老师在教学中先要求学生出最能表达作者观察顺序的句子,再画出句子中表示地点的词语。如此层层铺设,学生很容易理清作者的游览顺序,老师再相机引出“移步换景”的写法,学生印象深刻。
二、抓重点,以点带面实行教学。
理清顺序后,老师紧接着直接切入“过孔隙”一段实行教学。从“孔隙窄小”的特点入手,深入引导学生探究作
者是怎样写出孔隙“窄小”这个特点的?因为课文中关于孔隙,作者着墨最多。孔隙下是流水,孔隙上是岩壁。中间不过容许一艘小船进出的距离。因为空间太过狭小,所以带给我们的感受着实深刻。这里是一段非常精彩的进入内洞的表达。没有华丽的词藻,近乎白描的写实笔触,把孔隙狭小的特点描摹得十分传神,读了有身临其境之感。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整堂课书声琅琅,有个别读、分组读、赛读等等。当老师提问:“假如你仰卧在这样的小船里,正在通过逐渐昏暗的孔隙,你会是怎样的感受?”学生回答“好奇”时,老师说“那就读出你对内洞的向往与好奇。”学生回答“紧张”时,老师说“那你就读出你的紧张。”如此多样化的引导使得学生畅所欲言,争相展示。在这里,老师没有面面俱到,而是以点带面,引导学生扎扎实实地在文本中走了好几个来回。
三、重学法,读说结合善迁移。
在小学案的设计中,老师有“美句读一读、词语品一品、资料说一说、画面画一画”等学法提示。老师首先给足学生自读自悟的时间,然后小组讨论,并在此基础上实行个性化的展示。学生的展示可谓百花齐放:有的学生通过画图的方法来理解孔隙的窄小、有的学生通过抓“仰卧、贴、挤压”等关键词的方法……如此层层剥笋,教师再通过多媒体图片资料深化学生的认知。有了前面的层层铺垫,总结写法就成了水到渠成的事。学生顺势就总结出了“理顺序、抓特点、写感受”等写法特点。然后再让学生以小导游的身份向游客介绍孔隙。读是输入,
说是输出。虽然时间很短,从学生的展示来看,学生已经能把文本的语言内化为自己的语言,着重从仰卧船内的感受来介绍。特别是一个学生能灵活使用老师课件中的古诗“千尽横梁压水低,轻舟仰卧人回溪”来介绍,这就说明学生对“抓特点、写感受”的写法已能迁移使用。从而很好地突破了本课的重难点。
当然,课堂永远是门缺憾的艺术。假如老师能把课件做得更精美一些就更好了。